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解讀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其實有時候最怕讀懂一個人,但是卻有人說如果讀懂了魯迅就明白了人生。小時候看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不懂其中深意,對於他的文章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隨著慢慢長大,直到步入社會之後,好像才讀懂了一些魯迅。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魯迅對他人或是別人對他的個人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魯迅個人評價1
邵冠華:“魯迅先生是文壇上的‘鬥口’健將。”“不顧事理,來勢凶猛,那個便是魯迅先生的‘戰術’。”“然而,他的滑稽是狂暴的,我不得不說他是在狂吠!”〔載1933年9月上海《新時代》〕
魯迅個人評價2
少離:“魯迅翁的政治理想,很容易接近託派,魯迅翁加入托派的動機,主要的卻是被火一般的領袖慾所驅使著的。”〔載1934年4月上海《新會新聞》七卷2期〕
魯迅個人評價3
天一:“施高塔路的內山書店,實際是日本外務省的一個重要的情報機關,而每個內山書店的顧客,客觀上都成了內山的探夥,而我們的魯迅翁,當然是探夥的頭子了。”〔載1934年5月上海《社會新聞》七卷16期〕
魯迅個人評價4
蘇雪林:“魯迅這個人在世的時候,便將自己造成一種偶像,死後他的羽黨和左派文人更極力替他裝金,恨不得教全國人民都香花供養。魯迅本是個虛無主義者, 他的左傾,並非出於誠意,無非藉此沽名釣利罷了。但左派卻偏恭維他是什麼‘民族戰士’、‘革命導師’,將他一生事蹟,吹得天花亂墜,讀了真使人胸中格格作 惡。左派之企圖將魯迅造成教主,將魯迅印象打入全國青年腦筋,無非藉此宣傳共產主義,醞釀將來反動勢力。”“魯迅的心理完全病態,人格的卑汙,尤出人意料 之外,簡直連起碼的‘人’的資格還夠不著。”“魯迅平生主張打落水狗,這是他極端褊狹心理的表現,誰都反對,現在魯迅死了,我來罵他,不但是打落水狗,竟 是打死狗了。”“我不怕干犯魯黨之怒以及整個文壇的攻擊,很想做個堂.吉訶德先生,首加魯迅偶像以一矛。魯迅在世時,盤踞上海文壇,氣焰熏天,炙手可熱, 一般文人畏之如虎,死後淫威尚復如此,更使我憤憤難平了。”〔載1937年3月1日《奔濤》半月刊***漢口***第一期〕
魯迅個人評價5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像是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膽小畏懼,他們就當看了滑稽劇。
北京的羊肉鋪經常有幾個人張著嘴剝羊,彷彿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帶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況且不用過多久,他們什麼都會忘了。
魯迅個人評價3
1中國人是戲劇的看客,魯迅形容的很貼切,其實仔細想想別人發生一些事情的時候,彷彿一切都和自己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事情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便是無法抑制的痛苦,想要為自己聲討,戲劇的看客用來形容中國人似乎很是貼切。
2.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總是會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其實在這條路上,恰恰證明了國民性的懦弱、懶惰而又巧滑,容易滿足,又極易墮落。
3.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就得傷筋動骨扒皮。
人們每次受傷都會帶上一個面具,偽裝的時間久了,自己也會分不清自己是真是假,但是想要回到最初的自己,除非你要暴露自己所有不為人知的事情和情感,就像以前不曾經歷過一般。
中國人好面子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人們總是習慣將委屈和痛苦自己忍受,慢慢的卻再也找不回當初的自己,其實我們活著,沒必要那麼累,但是又為了活著,就必須這麼累,成為一個矛盾迴圈。
4.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
5.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得歷些危險,人生只有這兩條路
安穩的生活沒有危險,但是也沒有自由,就像是人們的生活,穩定的工作讓自己生活的安逸舒適,但是也會慢慢的失去自己最初的追求。創業者雖歷經風險,但是有時卻能獲得意外驚喜,贏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只有這兩條路,怎麼選,還是要靠自己抉擇。
6.樓下的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隔壁的一家卻在聽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船上有女人哭著自己死去的母親。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其實魯迅先生說的很對,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即使你們是至交好友,他依舊難以體會你的痛苦。不一樣的經歷,導致對事情有著不同的看法。你傷心欲絕,別人卻覺得你矯情不已,慢慢的,便再也沒有交流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