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活動反思優秀範文
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活動過後應該要及時地開展相關的反思。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一、思想工作方面
秉承“把每個孩子當成天才來培養”的教育理念,和“給我們一個嬌嬌娃,還您一個嬌嬌子”的原則,努力培養孩子自信、大方的優點,並尋找其特有的閃光點。
二、教育教學方面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省編教材要求,制定每月計劃,並基於計劃組織有序的教學活動。下半年開始接手《數學》,對於課程的安排和內容的講解,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讓我對數學活動的組織進一步滲透。
三、家長工作方面
從最初班內老師與家長交流時的傾聽,到將每個孩子的特點牢記在心,再到自然流暢的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的點滴表現,漸漸發現,家長與老師可以配合的很好,因為愛孩子、教育孩子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標。
四、衛生保健方面
年初迎著手足口,年末送走了甲型流感,一年的保健工作從沒鬆懈過,大到櫥子、圖書的暴晒,小到餐巾杯子的消毒,為預防疾病的傳播,我們努力做好每個環節。
讓我們承載著希望和期許昂首向前,我深信:走過的便是路,走過的路便是風景,走過的風景便是人生!
2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怎麼會呢?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著。在短短几分鐘裡,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於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3
幼兒又一次進入了建構區,有的幼兒先看了設計圖,然後再選擇了積木嘗試拼搭。而有的幼兒是先嚐試自己拼搭,沒有參考設計圖,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嘗試。
一位幼兒先選擇了兩塊長方形的積木做了柱子,他一邊很認真的在搭建,一邊仔細的看著設計圖紙,還說著:“再拿個長的。”於是,搭了兩層後,他選擇了一塊三角形的積木作為屋頂。不一會兒,他按照設計圖紙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兒仍然是自己管著自己搭建,幼兒分別都搭建出了設計圖上的造型,而有的幼兒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層樓高的房屋,以三角形為屋頂,是我上一次區角交流時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幼兒:“怎麼樣能把你們的房子連起來呢?房子和房子之間還有什麼呢?”有的說:“有路的”;有的說:“還有樹”。這時,我追問:“請你們再選一種積木來鋪路,把你們造的房子都合起來,像我們家的小區一樣。”幼兒很快就動手了,分別找了圓形插塑的積木作為馬路,而有的幼兒則是選擇了塊圓形的塑料積木作為樹。很快,孩子們的興趣又開始很高漲,區域內的建築物也沒有原先的那麼獨立、凌亂。
我的思考:
通過環境上的調整後,我發現幼兒對建構的興趣又開始膨脹了。他們漸漸的關注到了屏風上的設計圖,也能完成設計圖上的內容。但是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說這些設計圖上的內容過於的簡單,他們一會兒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較弱的幼兒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於是,幼兒現有的建構經驗以及材料的層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1、區域環境的調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兒參考。對於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可以先看著這些拼搭好的實物圖進行拼搭。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幼兒常見的建築物的照片。比如:超市、幼兒園、滑滑梯、醫院、我們生活的小區等。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過談話活動、實地參觀等方式,先帶孩子去認識了這些建築,然後再投放進區域活動中,也隨著孩子建構經驗的豐富不斷的做調整。
2、材料的調整:增加了一些廢舊材料,如:各種空的易拉罐、捲筒紙芯瓶子、椰奶罐、大紙盒等。這些材料都來自幼兒與家長們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經常在家中玩的建構材料。幼兒已經積累了一些“拼搭”的經驗,因而有選擇的將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同時也不斷的更新。
3、幼兒經驗的積累:帶領幼兒參觀中大班哥哥姐姐們搭建的房子,參觀他們的建構角。以及帶領孩子參觀一些常見的房屋建築,如:我們的幼兒園,欣賞、討論幼兒園的房子,不斷的豐富幼兒的經驗。
4
幼兒的結構遊戲的表現大多來源於周圍生活。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越多,遊戲的內容就越豐富,充實與新穎。結構活動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如雪花片就具有方向性,多變化性的特點。如何使幼兒用不同材料拼搭出千姿百態美麗的造型,老師們就有計劃地從單個物體著手,並有意識的搭些物體放在室內供孩子們觀察,玩,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望,然後從易到難,從分解到組合,從單一主題到複雜主題,引導孩子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結構活動。
在本次遊戲中教師能夠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情感等,抓住教育鍥機,教師及時地介入,指導幼兒探索。把遊戲活動的權力還給孩子,走進幼兒的遊戲,改善調控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給幼兒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間,讓幼兒充分的表現表達。如在遊戲初,幼兒只會隨意用紙箱壘高。遊戲反覆重複,沒有新意。教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遊戲,並提出問題:“高樓沒等建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孩子們儘量把紙箱壘齊或用手扶住快要倒塌的高樓。孩子們觀察到紙箱的大小和秩序問題,並在實踐中證實他們的想法。在教師的參與下使遊戲有了新的進展。
在遊戲中,老師隨時觀察孩子並根據孩子的不同差異,提出不同要求,使孩子們在遊戲中都能人人蔘與獲得成功,從而調動孩子積極性,培養孩子自信心。如在搭建過程中,匈牙利館有兩次倒塌,出現了重複搭建,孩子們自己找到了原因後,大家合作自己動手重新搭建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非常有成就感!幼兒在遊戲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營造開放式遊戲環境,促進幼兒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要自己尋求幫助的辦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搭建高樓遊戲時,幼兒遇到了建築物倒塌、搭高夠不著等問題。教師就引發幼兒討論和再實踐的探索興趣。孩子們想出站在椅子上可以搭得高,自己能力達不到時可以請老師幫忙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使遊戲更進一步深入下去,我們組織了不同形式的系統活動。如平時班中相互參觀學習,全園性的展示交流活動,老師們的結構技能技巧交流活動等。在實際活動中我們的結構遊戲活動得到了深化,發展,曾多次為縣,為家長開放過結構觀摩活動,得到了好評。
總之,通過結構遊戲,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既培養了孩子善於交往,愛好合作的良好品德,又發展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結構遊戲使孩子們更快樂,聰明。
5
《雷雨來了》是我們從《幼兒創新智慧遊戲》中《大自然的變化》這一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一節活動課,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通過講述法,啟發提問法,情景表演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了幼兒一條線索,讓幼兒自由的講述,自由表演,我再與幼兒一起給小結,加深幼兒記憶。充分發揮幼兒是主體,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讓幼兒在廣闊的空間裡充分的發揮想象。但幼兒教育僅靠集體教育活動是不夠的,因此,在活動後,我們應為孩子們開設了區角活動,讓幼兒在課後可以到區角中去玩玩,讓他們自由去探索,同時也增強孩子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