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範本

  高一化學備課組要從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出發,全體化學教師在思想上達成共識,群策群力,抓好高一教學工作,制定工作計劃能夠讓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一***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精神。在學校和高中教導處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為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發展需要的人材,面向全體學生,關心體貼、培養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圓滿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調動本組教師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探索出一條具有本組成功經驗的好教學模式。

  二、工作目標:

  1、 每週集體備一次,組員出席率達100%。

  2、 切實抓好集體備課這一環節。

  3、 切實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加強關鍵問題、內容的溝通與研究。

  5、 做好教師的培養工作。爭取講一節校公開課。

  6、 每位組員採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7、 加強對教學大綱的學習,使高三教學有的放矢。

  8、 平行班級統一進度、統一重點、統一試題。

  9、 進一步加強電化教學的應用比例,為教育教學服務。

  10、 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三、 具體措施

  1、分解考點到每節課,將知識複習與專題歸納相結合,複習中重視知識的橫向寬與縱向深入;

  2、對例題、練習、試題,加強針對性的篩選,特別關注重點知識的落實情況;

  3、引導全體同學探究化學複習方法,狠抓聽課效率和作業質量兩個關鍵點;

  4、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準確性訓練和技巧性訓練;中等基礎的學生緊跟老師,落實好課堂和作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集體進行答疑和輔導,在最基本知識的落實上狠下功夫;

  5、認真分析階段性測試的結果,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和訓練內容,輔導範圍和方式;

  6、精心佈置每日作業,做到精講精練;

  7、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感情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8、每週的星期四的坐班時間為集體再備課時間,討論下週應講授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研究其學情與教法。

  9、同組教師相互聽課至少每週一次,聽課之後要相互交流意見,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情實際,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係,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

  二、 工作思路

  1、認真學習《化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積極投身於新課程改革中。積極參與微型課題研究,鼓勵備課組成員撰寫教科研論文,爭取每人都有論文發表或獲獎。

  2、做好教學“六認真” ,認真完成各項教學任務,以提高課堂效益為核心,以備課組的建設為重點,實現學生、教師的共同發展。

  3、重視“培優輔差” ,充分認識本屆學生的現狀,解決學生的整體進步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整體推進。

  4、積極開展組內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活動,加強交流、研討,團結協作,集團作戰,不斷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教學水平。

  三、工作要點

  1、本學期完成化學必修1第四章和化學必修2的全部內容的教學。

  2、做到定期集體備課,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學生測試及練習。集體備課應明確以下內容:

  ***1***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教材的內容和安排等是否要進行調整,如何安排。

  ***3***那些知識需要進行延伸和補充,有何建議。

  ***4***教輔資料如何處理。

  3、積極參加或承擔省、市、校級舉辦的各項教研活動。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及時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動態,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開展新課程的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4、備課組老師間互相聽課不少於10節。備課組老師間經常互相聽課、評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促進組內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激發課堂教學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的不斷超越。

  5、抓好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強調化學的重要性。強化學法指導,規範解題格式。改善課堂結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6、樹立全域性觀念,合理控制作業量。充分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歸納。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作業、練習分層次編寫、佈置,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尖子生的培養提高。

  7、組織好平時單元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命題、閱卷、質量分析工作。依據教學實際,精心編制每一份單元、專題測試卷,單元考、期中考、期末考試卷,做到“一編二審三校”,杜絕粗編爛造。

>>>點選下頁進入的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