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年終獎的分配方案是怎麼樣

  單位的年終獎金就是為了更好的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留住人才,給員工更好的福利,那發放的分配方案就很關鍵了,那要怎麼制定一個好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發放年終獎的分配方案

  一、目的

  1.1 促進年終獎金分配科學化,更好的體現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緊密結合的關係,實現按勞分配的目標,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

  1.2 為使公司年終獎金髮揮最大功效、年度績效獎金分配、核算的依據。

  二、分配原則

  2.1 內部公平與外部競爭力相結合原則

  2.2 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2.3 獎金分配與績效掛鉤的原則

  2.4 就高不就低原則

  三、適用範圍

  公司全體正式員工,即通過試用期的轉正員工。

  四、名詞註釋

  4.1公司利潤係數為公司實際利潤額/公司目標利潤額

  4.2 公司目前崗位分為現場序列和職員序列,現場序列為駐站員、班長***崗長***、工段長、經理、副總五個等級,職員序列為專員、主管、經理副總四個等級。最低等級暨駐站員、專員其崗位係數設為1,每提升一個等級係數增加0.1

  4.3部門績效係數為部門為公司利潤完成做出的貢獻的百分值

  4.4個人係數為個人的工作績效業績

  五、分配方案

  以員工月收入為獎金基數的分配方案。

  入職滿年員工=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崗位係數X部門績效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

  入職未滿一年的員工=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崗位係數X部門績效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12X入職月份

  入職滿年員工=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崗位係數X部門績效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 + 員工1個月工資/公司成立的年數X員工入職的年數***入職超過6個月視為1年,超過3個月視為半年即0.5,不足三個月不計***

  入職未滿一年的員工=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崗位係數X部門績效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12X入職月份

  入職滿年員工=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崗位係數X部門績效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 +員工1個月工資X公司利潤係數X個人績效係數 /公司成立的年數X員工入職的年數***入職超過6個月視為1年,超過三個月視為半年即0.5,不足三個月不計***

  六、發放方式及時間

  6.1 2月16日全額發放至工資卡中

  6.1 春節前發放獎金總額的40%,剩餘部分春節後分三個月發放完畢。

  年終獎是怎麼扣稅

  現行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及要求,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中的規定計算,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

  即先將僱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餘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應納個稅的計算公式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如果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

  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僱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

  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僱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子】吳小姐12月份取得工資收入45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8000元,新舊個稅法應繳多少個人所得稅?

  工資收入:***4500-3500***×3%=30***元***

  全年一次性獎:

  8000÷12=666.67 確定稅率為3%

  8000×3%=240***元***

  12月份應繳個稅:30+240=270***元***

  吳小姐按新個稅法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為270元。

  年終獎是否納入代通知金核算

  與經濟補償計算方法不同,因企業提前解除合同而支付的代通知金是以上月工資為準***《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假如領取年終獎後次月離職,代通知金是否包含年終獎部分呢?

  根據上海的—些裁審實踐,對代通知金的確認應當考慮公平合理原則即能反映勞動者正常的月工資水平。故上海高院《關於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實施條例》規定“代通金”的支付標準,應當以上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但只以單月的工資為準,可能過高或過低,既有可能對用人單位不利,也有可能對勞動者不利,從整體上看不利於促進和形成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所以,結合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上個月的工資標準”應當是勞動者的正常工資標準。如其上月工資不能反映正常工資水平的,可按解除勞動合同之前勞動者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確認。

  年終獎作為企業激勵員工特別是在年底“穩定軍心”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合理的配置和籌劃,減少可能的風險和成本。年終獎的成本控制主要從稅收角度考慮,首先,從個稅繳納角度來講,由於國家已經取消了年終雙薪的個稅優惠,可以說年底支付兩倍工資轉化為全年一次性獎金,繼續適用稅法所規定的12月平攤稅規則。其次,從企業所得稅收角度考慮,由於企業發放不含稅獎金只能稅前扣除,建議企業避免發放不含稅年終獎。譬如企業給某員工發放不含稅年終獎5000元,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計徵個^所得稅問題的批覆》所規定的計算辦法,還原成含稅的全年—年性獎金收入=5000÷***1—5%***=5263.2元,應納稅額=5263.2×5%=263.2元,從表面上看,企業發放不含稅獎金與發放含稅沒什麼區別,應繳個稅都是263.2元,員工個人拿到5000元,企業支付5263.2元。但由於不含稅獎金只能扣除5000元,而發放含稅獎金卻可以扣除52632~,稅前利潤相差263.2元,如果適用所得稅稅率25%,企業在每一個員工上多繳企業所得稅263.2×25%=65.8元,如果企業員工^數較多的話,這也是—筆不小的數目。第三,避開無效籌劃區間,根據《國家稅務總同關於調整個^取得全年—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規定,存在九個無效納稅區間。這些區間的起點均為稅率變化的相應點,會出現稅前收^增加稅後收入不升反降的情況,如年終獎為6001元,個稅為575,1元,稅後收入為5425元:而年終獎為6000元時,個稅僅為300元,稅後收入為5700,相差274.1元。因此,企業在籌劃年終獎時應該充分考慮避開無效籌劃區間***譬如6001-3005元;24001—25294元;60001-63437元:2403001-25466元***,建議選擇無效區間的起點減去1後的餘額作為年終獎最佳數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