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班主任教學反思範文

  時光飛轉,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常常會在工作期間進行一個教學的反思.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5篇,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蒼蠅蒼蠅快走開》是一個小班分享閱讀活動,透過對讀本的學習,讓幼兒掌握句式“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上”。並感知讀本,增強幼兒衛生意識。在活動蒼蠅蒼蠅快走開中,我運用了遞進式提問、開放式提問、猜想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來幫忙幼兒學會仔細觀察畫面,關注細節,提高理解潛力。

  活動中,我感覺孩子們的用心性很高,想象力也很豐富,如:我問“蒼蠅落在長鼻子豬的鼻子上,它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可能發生什麼事情啊?”有個孩子就說:“蒼蠅掉到小豬的嘴巴里去了。”語言潛力發展個性快的幾個孩子,能看圖說出很多有關畫面的資料,如:當我出示第一幅畫面時,就有孩子在迫不及待的說:“一隻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在喝果珍,在吃漢堡。”“蒼蠅好髒啊。”等等。活動最後,蒼蠅道具的出示,提高了孩子們活動的用心性,孩子們熱情高漲,都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之中。活動不僅僅讓孩子們掌握了讀本中的句式,也使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閱讀活動帶來的快樂,到達了預設的目標。

  雖然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對於活動中孩子們出人意料的回答處理的方式還不夠得當。比如:出示第一幅圖片,讓幼兒觀察時,吳易程小朋友就在下面說:“有一隻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我沒有及時的迴應她,我就應先肯定她的回答,在引導幼兒說說蒼蠅落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的情緒怎樣樣?另外,在活動中,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語速過慢,個別環節語言的過渡不太自然,沒有很好的運用引導語,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注意活動中的每個細節。

  2

  轉眼一個月立刻就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一齊湧上心頭。

  時光飛轉,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平時除了下苦功夫,認真備好課以外,還要不斷向其他老師學習討教經驗,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下面是我就這一個月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所做的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剛從家庭走向新環境,對繪畫幾乎是一無所知,發展水平只是一個“塗鴉期”。比如,我在第三週上的“神奇的筆”***繪畫***一課時,讓幼兒為一隻氣球塗色,開始時大家興趣都很高,但是由於他們不清楚就應如何塗色,雖然老師示範過,但他們不懂得如何運用色彩,有的用各種顏色在氣球上東一根、西一根畫,有的索性畫在氣球外面……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老師千萬不能急於求成,不必強調幼兒畫的好不好、像不像。這樣會讓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就應去引導、呵護和培養他們。比如給氣球塗色時,小朋友常常把顏色塗到輪廓外面去,這時候老師就應引導孩子儘量注意不要塗到氣球的外面去,因為不留意塗到外面去了,氣球就會“嘭”的一聲爆掉了。這樣說小朋友都開心的笑了。在塗色的時候都格外的留意了。所以我覺得老師在培養幼兒繪畫時,首先要從興趣出發,調動他們的用心性,然後再教育指導他們該怎樣畫才會更好看。

  幼兒的繪畫潛能是多樣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所以老師在和幼兒一齊觀賞自己的作品、講評自己的作品時,就應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勵的語言,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認可。即使畫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揚再推薦。比如為氣球塗色時,朱小楠小朋友塗得很不均勻,而且也只是塗了一小部分,這時我就對她說:“我覺得你塗的很漂亮,但你看那裡還是白白的紙,我覺得如果你把它都塗滿了,必須會更漂亮的,你覺得呢”朱小楠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點點頭繼續塗了起來。

  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畫家,老師就應尊重每個幼兒,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責怪批評幼兒的不對、不足之處,只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磨滅他們的用心性,抑制他們的情感,這樣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要有一種健康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導每個孩子,用愛心職責心去滋潤每個孩子的心。

  3

  嘗試運用關聯詞——語言活動《分房子》的教後反思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絡,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同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4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資料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但是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潛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那裡能夠很清楚地明白:啟發孩子的思維務必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忙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透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5

  《甜甜的糖果》是託班本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狀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的備課推薦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一齊製作一個“糖果”。雖然,所有的小朋友一齊合作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但是思考到我們託班的小朋友人比較小而且大多數小朋友都個性活躍,如果共同製作一個糖果的話,可能場面會比較混亂,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說,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控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託班的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所有的小朋友一齊製作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嗎?;第三,班裡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有個別孩子又有點特殊,他們在全班總動員的過程中會被無意地忽略嗎?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學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裝飾糖果,教材中的備課推薦是讓小朋友用顏料塗畫來裝飾。透過平時美術活動中對幼兒表現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只是將顏色一個接一個地亂塗亂畫,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從事過多次這樣的活動,沒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樣才能更搞笑一些呢?針對以上兩點疑惑,我在翻閱了同類教案後,做了一些調整和改動。

  二、實踐

  搞笑的教學資料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我對《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首先把全體制作一個糖果改成了每個孩子都來製作一個糖果寶寶。老師事先製作一個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媽媽”,在活動的匯入環節,創設一個情境:糖果媽媽說:謝謝老師給我做了這麼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是我的糖果寶寶們還沒有衣服穿,怎樣辦呢?這時候老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糖果媽媽有許許多多的寶寶,老師一個人來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給他們,怎樣辦呢?這樣立刻就能引起小朋友對為糖果寶寶做衣服的興趣。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我一向在思考一個搞笑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突然想到孩子們對我以前給他們變的一個魔術十分感興趣,他們始終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白紙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出現。我能不能把這個運用到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上呢?這樣也許更有意思。於是我每個小朋友發了一些小紙團,讓他們在糖果寶寶身上隨意地貼上,待會老師就會讓糖果寶寶的衣服變魔術!

  就像在備課時所預想的,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於孩子的年齡及動手潛力的差異,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資料,興趣仍然十分濃厚;有的孩子則動作緩慢,而且需要老師的幫忙才能完成,那裡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對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能夠去幫幫你邊上需要幫忙的小朋友,也能夠再到老師那裡來領取材料,繼續製作糖果寶寶。這樣一來,每一個孩子又都能繼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臨時調整了教學環節,活動持續的時間過長了。為了不影響下面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在貼完之後就把糖果寶寶放到老師那裡來,到遊戲時間我們一齊來完成最後的變魔術環節。

  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為活動的結束而褪減,因此,我便利用區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勢讓孩子們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完成最後一個“穿衣服”的環節。這樣既給老師的觀察帶給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開設了“糖果屋”的遊戲,在區域內帶給了更多的製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製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十分喜歡。

  三、反思

  在託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資料的興趣、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就應想到,但又不必須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潛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潛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僅就應專注於“如何做”,還就應認真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忙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