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有治療溼熱淋濁,白土茯苓也可以治療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癧、瘡瘍等作用。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吧。

  白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ái Tǔ Fú Línɡ

  【別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鐵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採收和儲藏: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蘆莖,洗淨,切片,晒乾。

  【原形態】肖菝葜 攀援灌木。無毛,小枝有鈍稜。葉互生;葉柄長l-3cm,在下部1/3-1/4處有卷鬚和狹鞘;葉紙質,卵狀被針形或心形,長6-20cm,寬2.5-12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有短尖頭,基部多少心形;主脈5-7條,小脈網狀。傘形花序生於葉腋,或生於褐色的苞片內;總花便扁,長1-3cm;花序託球形;花梗纖細,長2-7mm,雄花花被筒長圓形或倒卵形,長3.5-4.5mm,頂端有3枚鈍齒,雄蕊3枚,長約為花被的2/3,花葯長為花絲的1/2強;雌花花被簡卵形,長2.5-3mm,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柱頭3裂。漿果卵圓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邊雜木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

  1.性狀鑑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長10-30cm,直徑5-8cm,表面黃褐色,粗糙,有堅硬的鬚根殘基,斷面周圍白色,中心黃色,粉性飲片厚l-3cm;切面稍粗糙,亦有小亮點,質軟,味淡。

  2.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表皮多脫落,下皮細胞3-5列,黃棕色,排列緊密,壁較厚,可見壁孔。皮層散有粘液細胞,內含針晶束。維管束散在,多為周木型,木質有數個直徑近似的導管。

  3.理化鑑別:參見土茯苓條。

  【化學成份】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I***,棕櫚酸***palmaitic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等。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解毒消腫。主小便淋澀;白濁;帶下;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土茯苓的功效

  利尿作用

  將茯苓生藥用70%酒精冷浸,使用時將浸得液的酒精蒸發,加蒸餾水稀釋,至一定濃度,然後選擇健康兔按體重注射給藥,慢性實驗結果表明,用藥後尿量有明顯增加。

  給犬靜脈注射茯苓煎劑***0.048g/kg***,結果尿量並未增加,對大白鼠亦無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洩量為觀察指標,用茯苓煎劑給大白鼠***禁食12小時***灌胃,結果在此實驗條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現其利尿排氯作用。

  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質酮的作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對用試管法的抑菌試驗結果是無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死鉤端螺旋體,但水煎液無效。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茯苓和土茯苓的區別在哪

  生長環境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於松樹根部。

  土茯苓,別稱冷飯糰、硬飯頭、紅土苓。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葉如大竹葉而更為厚滑。根連綴而生,大如雞鴨蛋。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

  口感

  茯苓:味淡。

  土茯苓:味偏苦。

  功效

  茯苓:滲溼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溼疹等也有效。土茯苓還有解毒、抗腫瘤的功效。

  功能主治

  茯苓: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洩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土茯苓: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用藥配伍

  茯苓

  1、漏精白濁:雪白鹽一兩***並築緊固濟,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藥各一兩。為末,棗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蓋甘以濟鹹,脾腎兩得也。

  2、癇後虛腫:小兒癇病瘥後,血氣上虛,熱在面板,身面俱腫。葳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3、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

  4.與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可治療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

  5.配半夏、枳殼同用,可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

  土茯苓

  1、治血熱頭痛,咽喉腫痛,經血淋漓等婦女血癥:土茯苓與金銀花、訶子、梔子、川楝子、黃連、瞿麥配伍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與金銀花、紫草茸、茜草、枇杷葉、草烏***制***、訶子、梔子、白雲香、檾麻子、紅花、瞿麥、黑雲香配伍。

  食療方法

  茯苓

  1.開胃湯: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谷麥芽各30克,鮮、幹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治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食。治小兒脾虛洩瀉,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麵粉各30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陳皮薑汁茶: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嘔吐。

  土茯苓

  1.土茯苓老鴿湯:土茯苓250克,老鴿1只,瘦肉100克,蜜棗2料,鹽適量。將土茯苓切片洗淨,老鴿一開四焯水,所以材料一起入鍋加水燒開,文火煮兩小時下鹽調味就好了。有滋補身體之功效。

  2.土茯苓赤豆鯽魚湯:準備鮮土茯苓,赤小豆,鯽魚,瘦肉,姜。瘦肉淖水,鮮土茯苓去皮剁大塊,赤小豆洗淨後浸泡一夜,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所有材料一次性放入湯煲內,加足水,大火煲開後轉小火2小時。祛溼健脾。

  食用禁忌

  茯苓:陰虛津傷嚴重者慎用,食用時忌米醋,腎虛者不能食用。

  土茯苓:食用時忌茶,肝腎陰虧者慎服。不能用鐵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