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名繡分別是什麼
繡,指我國特有的一種手工製作技術,用針將彩色的線縫在綢或布上構成圖案、花紋或文字。那麼關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蘇繡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蘇州地處江南,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因此,素有婦女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特點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
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齊全,畫面豐收,變化多端的一門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實用品涉及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二、粵繡
粵繡,粵繡***Guangdongembroidery***是廣繡和潮繡的總稱,以廣東省廣州市和潮州市為生產中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蘇顎《杜陽雜編》中就已有南海***今廣州番禺***少女盧眉娘"工巧無比,能於尺絹繡《法華經》七卷"的記載。唐代廣東刺繡的工藝水平已非同一般。唐玄宗時,嶺南節度使張九皋進獻精品刺繡給楊貴妃而獲加官三品,可見當時最高階層對粵繡欣賞有加。到明中期,因廣東沿海貿易交往便利,粵繡已揚名海外。清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英國建立了英國刺繡同業會,英王查理也倡導英倫三島傳播粵繡藝術,一時間粵繡被譽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藏有粵繡。粵繡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
廣繡針法多變,針步均勻,巧妙運用針法絲理表現物像的肌理;題材廣泛,色彩豐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諧運用;講究刺繡的針法技術,更注重繡品的藝術效果,講求"功"為"藝"用。廣繡品種齊全,按刺繡材料分,主要有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和珠繡四類。廣繡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上世紀50年代,樑紀設計,蘇文、朱開、許熾光等多人繡制的《紫荊孔雀》入選掛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存繡堂絲繡錄》及《纂組英華》等書介紹明末清初的粵繡說:"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其法用馬尾於輪廓處施以綴繡,且每一圖上必繡有所謂間道風的飛白花紋,所以成品花紋自然工整"。根據現存粵繡作品分析,它的針步短,色彩濃豔,花紋生動寫實。雍正、乾隆時期曾大量行銷歐洲和中近東各國,當時有專作外銷品的作坊。
三、蜀繡
蜀繡,亦稱"川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刺繡產品總稱。蜀繡的歷史也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清中後期,蜀繡在當地傳統刺繡技法的基礎上吸取了顧繡和蘇繡的長處,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繡之一。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過於齊整,色彩鮮麗。
特點
蜀繡起源於川西民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且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蜀繡作品的選材豐富,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紗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繡品的種類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當今繡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為蜀繡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四、湘繡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分別在1912年和1933年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湘繡繡品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繡品。原先,長沙城裡的商人們為了滿足一批因鎮壓太平軍而發跡的新貴,開設了"顧繡莊",不久又以湘繡之名壓倒了顧繡。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繡日用品的色彩豔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特點
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剪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從1958年長沙楚墓中出土的繡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就已有一定的發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繡衣物,說明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此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隨著湘繡商品生產的發展,經過廣大刺繡藝人的辛勤創造和一些優秀畫家參與湘繡技藝的改革提高,把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移植到繡品上,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繡品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四大名繡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10月在湘繡的原產地開福區沙坪鎮,"湘繡"、"蜀繡"、"粵繡"、"蘇繡"中國"四大名繡"的代表將宣讀"沙坪宣言",啟動"四大名繡聯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記者今天從第三屆開福金秋經貿文化節新聞釋出會上了解到的資訊。
此次文化節精心策劃了三大主題活動:首屆中國·沙坪湘繡文化節暨第三屆開福金秋經貿文化節開幕式、大城北兩型社會建設投資推介會、國際圖書館東亞文獻合作暨華文報刊數字化研討會。
沙坪鎮是中國湘繡原產地,被譽為"中國湘繡之鄉",如今已發展成為集購、吃、住、行、娛、遊為一體的湘繡風情小鎮。在此次文化節上,除釋出"沙坪宣言"外,還將舉行沙坪AAA級景區和沙坪湘繡地理標誌的授牌,市民們可以欣賞到千名繡工為"金牌繡女"而角逐、萬幅湘繡為"名作"而競爭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