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記錄

  反思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善於思考,善於反思應該成為班主任的一個基礎素養,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充實而忙碌的初三上半個學期在悄無聲息的時間流逝中走到了盡頭,驀然回首,真是“意猶未盡”!似乎自己還有太多的事沒有來得及做!

  一、注重與學生的隨時交流

  1、筆談

  進行筆談的最初設想是希望開闢一個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受時間限制的渠道,具體實施時與語文合用一個隨筆本,不定時地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困惑以及觀察所得通過筆談的形式用一個獨立的本與我交換意見和看法。起初學生交流的主要內容大多是如何適應新的初三生活這類較大眾化的問題,但隨著內容的繼續和彼此瞭解的深入,我漸漸發現,學生開始大膽地通過筆談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本著不講大道理、不講空話的原則,我在隨筆本中如實地將我的個人看法告訴他們,有的時候還請他們指導我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所採取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得當┄┄一個學期下來,我獲益匪淺,因為它遠遠超過“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受時間限制的渠道”這一最初的設想,並具有如下優點:

  ***1***筆談的方式即是“談話”,可又勝於“談話”,這種方式比“談話”更親切,更容易讓彼此接受。

  ***2***交流的雙方都有很大的思考空間,不像面談那樣看著學生馬上就要做出答覆。至少從班主任的角度,可以更理智地思考怎樣更好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有些問題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比如學生當面指出班主任老師的不足很難,可是寫在本上就容易了許多;

  ***4***減少了師生間衝突的發生,可以無聲地化解許多矛盾,使得表達歉意和感激遠比談話更容易。

  2、面談

  本學期面談主要採取了與學生的個人面談和全班尖子生、後進生分開的集體面談兩種方式。面談是針對個別需求而設定的;集體面談時,男生是老師的主心骨,女生是老師的小棉襖。面談過程中,掌握表揚、批評的尺度,不厚此薄彼,不輕易否定一個人的錯誤。

  二、注重與家長的適時交流

  與家長交流的形式主要是校信通、簡訊電話和麵談幾種方式。雖說班主任老師“育”的是學生,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極大。不到不得已的情況,我不會輕易請家長這個“環境”來配合。班級管理中,我緊守與家長打交道的原則,既不遠也不近,這樣做一方面給學生留有發展的餘地,另一方面也讓我去不斷尋求怎樣不通過家長就能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就是一旦所有的道路都通不到“羅馬”,我還有最後一招——請家長,於是就充滿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幻想和希望!

  三、做好任課教師的後勤工作

  對於班主任來說與學生工作同等重要的就是做好任課教師與學生間的深入交流和協調,在上學期的工作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做了如下幾項工作:

  1、充分尊重教師。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和秩序是對老師勞動最基本的尊重,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同學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為教師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踏實、積極地配合任課教師做好組織教學工作。不論老師在與不在,不論是任課教師或是代課老師,都一律認真對待,上好每一節課,準備好每一個活動。安排每門功課一位課代表助理,協助老師做好每日基礎知識的過關工作,為有效提高班級均分做好鋪墊。

  3、重點培養學習委員和課代表從各個方面做好協調工作,如早讀的安排、課前的準備、課時的協調、作業的督促和檢查等。

  班主任工作繁雜無序,且極具挑戰,雖然期間也留下了一些遺憾,但甚感欣慰,因為我已付出,我對明天依然充滿了希望!

  篇二

  在現代班集體教育中,班主任作為一個學校班級的組織管理者;學生生活學習的引領者、成長的同行者、精神的關愛者,經驗不足而又非常認真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勞心費神、非常辛苦,在日積月累的身心疲憊、鬱悶煩躁心態下很容易產生焦躁、易怒的浮躁,從而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地應對甚至逆反。班主任在這種狀態下工作很容易情緒低落、缺少信心和快樂。在經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後,我覺得班主任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要不斷地調整自己,關愛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做好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以我從事班主任工作的經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共勉。

  一、愛有時也會是一種傷害

  剛做班主任時,心裡不斷告誡自己:我愛他們,我要對他們負責,要對得起他們的家長,不辜負領導的希望。班級每一件事我必親身過問,從到校情況到衛生打掃,學生的住宿,吃飯等情況。簡直是面面俱到。一段時間下來自己是疲憊不堪,學生卻不領情。他們認為對於已是高中生的他們來說,班主任這樣做是完全把他們當“孩子”,***儘管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還是個孩子***不信任他們,感覺他們的空間完全被老師佔據,班幹部也覺得空有虛名,無用武之地,積極性嚴重受損。普通同學中膽小的採取迂迴方式牴觸,而個性較強的則經常以各種極端的方式進行對抗,班主任工作相當被動。而學校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往往要求特別是新任班主任全過程監護的,如果班主任不把握好這個尺度,很容易做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且自己也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時我們班主任要靈活應用多種方式,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應變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愛要善於引導、表達

  現在的中學生,即使作為高中生很多家長還是放心不下,很多事情在家有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伺候”,除了學習幾乎不用動手,到高中住校以後遇到事情往往直接找老師都能得到順利解決,久而久之就把別人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偶有一次老師忙沒來得及解決他的所謂“困難”,就要耍脾氣,本來只有少數是這樣的學生,這種問題不處理好極易傳染。久而久之會有很多學生無中生有的對老師懷有不滿。有經驗的班主任往往在開始就學會有目的得“推”,如在新生軍訓時學生很容易暴露出種種獨立生活的不足,如果適時得偷懶反而容易取得學生的感激,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如剛開始時每天有五六個同學缺皮帶,丟帽子自己不知道去找而是直接向老師要,如果每次都給,學生根本不知道班主任在背後走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一切都坦然接受,且不知道珍惜。而我就採取“推“的辦法,沒有的同學由其自己負責,到操場被教官實施小處罰:站軍姿、被罰跑等,裝作不知道,其實是讓全班同學知道丟三落四是自己的毛病,做不好自己要承擔相應責任是應該的。而後來在學生自己確實無過錯丟東西或不能找到著裝而感到緊張時,幫助他們找或縫補等,他們便學會感激,心裡就願意與班主任接近,知道很多事情應該由他們自己去做,老師幫助不是老師分內的事情,這種愛而不溺的方式容易拉進與學生的距離***注意:在學生生病或發生危險的事情時刻絕不能實施這種推術,而應當機立斷採取措施***在今後的管理時就得心應手。

  三、處理好理想與現實間的矛盾

  絕大多數新任班主任上任之前的數月就已經開始構思如何去管理帶領自己即將接手的班級,學習了很多名家、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可謂摩拳擦掌,雄心壯志。慢慢地接觸學生以後,學生的許多行為、習慣與自己期望差距太大,同樣的問題第一次耐心教育,第二次還能屏住氣,第三次第四次就不那麼有耐心了,新班主任感到困惑的是對於同一個問題反覆強調但學生還是屢禁不止,面對這樣的學生,才發現平時積累的那麼多的班級管理理論毫無用武之地了。在不斷地忍耐.說理無效的情況下,終於爆發了。而此時有些調皮學生看見老師的發作似乎有一種成就感,不感到任何愧疚。其實調皮學生在接觸新班主任總是在試探班主任的容忍度,不斷地與以往的班主任比較。新班主任不必一直關注班級每個學生的行蹤,只要關注一些原則問題堅決說“不”,不留給學生任何幻想,而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則可採取半睜半閉的態度,否則自己累得夠嗆學生還無動於衷,班主任常處於高度焦慮中導致心情不得放鬆,用行話說那就是不斷用學生的錯誤懲罰自己,對自己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對於某些極個別屢教不改成心搗亂的學生,班主任完全可以進行“以不變應萬變”,短期內不理他,讓他自己覺著無趣,我們不必為身上揹負的所謂“紅燭”而要去照亮每一個角落,我們不是聖人,也不能把工作看得太絕對,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不可能解決因某些社會問題而導致的教育問題。我們的生活不全部是工作、學生,還有自己的時空和內容,我們絕大多數是最普通平凡的人,憑自己的良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有時我們寬容了學生就是解脫了自己。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會善待自己的學生,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四、改善表達方式,處理特殊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新班主任往往為了樹立“威信”而不注意對學生處理方式,雖然說忠言逆耳總是情,但是現在獨生子女環境下的孩子對於一些威脅和埋怨式的批評,學生很難感到老師的關心,所以不會真心接受,也就不會積極改正,批評就失去了意義,久而久之班主任感覺很委屈,心理就會失去平衡產生倦怠情緒。例如學生中午午休前在教室拍球班主任如果以埋怨的口氣對他說:“你怎麼又在教室拍球,說了多少次了真是不長記性。”這雖然本意是為他著想,希望他中午能好好休息,可學生聽似乎老師在刻意批評甚至在找茬算總賬易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如果換一種說法;“你一直很為大家著想,馬上午休了看這樣是否合適啊?”他馬上意識到這樣會招致同學不滿,喪失他的威信,老師是為他著想就比較容易接受了。平時還會遇到個別學生希望用自己的另類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同學對他的關注,如果老師對他處理不當很容易和他發生正面衝突,把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使他頗有一種“敢於挑戰權威的自豪”,同時也會激起其他同學坐山看虎鬥的心態。這樣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被動了。對於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可以把他平時的挑釁採取不理不睬同時暗中做好易被他煽動的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覺得沒趣自己偃旗息鼓乖乖就範,如果還不識趣,就有必要在到達一定時機將他種種 “罪況”一一列出狠算一次,然後給他留個挽回面子餘地,讓他覺得:我做了那麼多不好的事情老師還給他面子,一般情況下這類學生不僅不會再犯還通常會心存感激之心,會積極協同老師做好工作。

  班主任對全體學生的要做到:偏愛後進生,厚愛特殊生,博愛中間生,嚴愛高才生。

  五、士氣要激勵、問題要預防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對於學生易出現,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提前告知,同時提出一些要求,一方面可以預防一些問題發生,同時事後處理有些問題就有根有據學生會心服口服,一些切實的要求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高一新生入學初,首先送幾句激勵語言做班主任寄語,激勵學生。我給學生的寄語有“知識改變命運,學習重在理解,細節決定成敗,規範成就高分。”然後講明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許多家長在假期給學生放鬆時買了些電子娛樂產品,學校在學生在校期間是禁止攜帶的,要預先給學生交待不能帶進學校來;在學校文藝匯演時有學生為排練而影響學習等等這些都應提前給學生講明道理。這樣班級在管理中問題就少,班主任也落得輕鬆。

  當然管理班級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不是靠班級學校量化機制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班主任要在瑣碎的班級管理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經常反思自己,學會熱愛與寬容,保持樂觀心態,感染學生,同時適當地獎勵自己,做心情的主人。最後用全國優秀班主任李鎮西的話共勉:把孩子當作成人,教師會有許多煩惱;把孩子當作敵人,教師會有許多憤怒;把孩子當作孩子,教師則會有很多樂趣。

  篇三

  一:對初三學生的“獨立意識”應持怎樣的態度?

  進入初三,學生們長大了不少,言談舉止也頗有幾分大人的模樣。在與他們的接觸的過程中,感覺這些十四、五歲的孩子,非常在意教師及家長對他們“獨立意識”的認可。他們這種所謂的“獨立意識”被我樂觀地想象成:他們想用事實證明自己不用家長、老師提醒也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在我的想象中,他們的初三備考意識應當是從走進初三大門的第一天便自然而然就有了的。所以在開學之初,我就將中考作為一個大的人生目標強化給了他們。並在第一次班會課及家長會上就把去年中考重點中學與非重點中學的分數線、錄取比例一股腦地給了他們。並相信他們能夠盡最大的努力來經受初三的考驗。然而開學一段時間以後的事實證明,我的想法與實際情況有著很大的差別。走進新環境的學生們似乎仍停留在初一初二的浮躁之中,情緒很不穩定,一點小事就會引起他們很長時間的關注,課堂質量、作業情況沒有比初二時好到哪裡。

  面對這種情況,我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開學以來的治班方針。我分層次地找了幾位同學來聊天,發現他們雖然渴望獨立,也明白中考的重要性,但對怎樣明確表現才叫獨立?學習究竟為了誰?這兩個問題想法模糊。很多人給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很煩大人們對我的說教,特別是他們關於中考重要性的嘮叨,其實這些我都知道,可我們也不能整天就是學習呀,我們也得有自己的生活吧?”正是由於這樣的心態,他們對學習有著很強的厭倦與牴觸心理。

  所以,作為班主任,不能盲目地想當然,而是要靜下心來認真地觀察、瞭解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症下藥。對於他們的這種“擺脫”式的“獨立意識”,採用信任、鼓勵的教育方法只能是讓他們越來越浮躁。此時,只有通過更細緻的心理工作來加以引導,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甚至解除他們對學習的厭倦感,化“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面對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該如何解決?

  進入初三之後,當我發現學生並不是我想象中那樣踏實自覺;班裡的學習氣氛也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樣濃厚;學習成績沒有大的長進時,我心裡著實著急,一走進班裡臉上就沒了笑容。原先想好要鼓勵加希望的,可是一開口則成了說教加批判。

  其實靜下心想,眼下壓力最大、生活最累的的確是眼前這些十四、五歲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實際上比任何人都在意,只是不願意當眾表現出來。作為班主任,首要任務應當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調節他們的情緒,緩解他們的煩躁,讓他們儘量以較輕鬆的心態來面對一天的學習任務。心情好了,工作效率才會高起來。

  在我焦躁不安,批評他們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把自己的急躁情緒轉加給了他們。時間長了,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越來越憎惡說教,因此在初三這個特殊時期,作為班主任老師,更應當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態,出現了問題,不問青紅皁白的批評起不到一點作用。只有心平氣和地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找出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應怎樣面對整個班級體的思想傾向?

  隨著“中考”壓力的臨近,作為老師,心中對學生成績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這種迫切的情緒往往使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統測成績上,因此與學生之間的談話內容幾乎都集中在學習、中考這個話題上。然而我發現,越是強調成績,有的學生成績反而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滑。一開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通過觀察,我發現,雖然每天進班,大家其樂融融,但“每日心情”上灰色的調子卻越來越重。初一、初二還不明顯的青春期萌動在這個緊要關頭卻要命地表現了出來,同學們私下裡都在津津樂道於男女生之間的關係,加上前面所說的對學習的厭倦和懼怕,這一切都使他們處於極度的浮躁之中。此時我明確我的態度,我強調初三階段,絕不能任由一種不利於學習的思想傾向在班中形成氣候。比如對於男生與女生的關係,在全班同學面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態度,讓他們明白與中考相比,這種沒有目的的所謂的感情是多麼的沒有意義。

  所以,在初三這個時期,作為班主任老師絕不能簡單地把學習成績作為一個名詞掛在嘴上,時時提、反覆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他們變得更加無所謂和反感。而是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思想及心態,把工作做到實處。在他們煩躁不安,特別是對自己的學習不滿意時,教師的一個微笑都會帶給他們一天的好心情。所以面對他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是全班學生主心骨,自己的情緒會直接影響他們。只有首先把握好自己,才能掌握主動,引導他們。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班主任的工作不能簡單化,反應更用心、更細緻、更耐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有頭腦有思想的孩子,要求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是不現實的。對於每一個新出現的問題都要明確自己的態度並以此來規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整體上把握住全班同學的思想傾向,將他們引導到自己所希望的方向上去。

  總之,回首這一年來的工作,感慨多多,這其中有經驗,然而更多的是教訓。如果問我當班主任的感受的話,我會說,是很累,但很充實、快樂。是領導、家長及學生的信任使我堅守責任,是強烈的責任心使我激流勇進。我可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但面對學生,我可以說:你們的老師回想和你們一起走過的路,她問心無愧,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