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過敏的症狀怎麼辦

  藥物過敏一般發生於多次接觸同一種藥物後,首次發病具有潛伏期,再次發病則可即刻發生,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吃藥過敏的症狀的應對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是首先採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經出現藥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繼續用藥。

  2.支援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度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臥床休息、飲食富含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3.加強排洩

  酌情采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

  4.藥物治療

  ***1***輕症病例:①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靜注。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靜注。④區域性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一日多次,可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週左右可痊癒。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臥床休息。②塗上述藥物。③強的鬆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1***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鬆、維生素C、10%氯化鉀加入5%~10%葡萄糖液緩慢滴注,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鬆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日用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症藥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後減量太快。

  2***抗組胺藥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3***輸新鮮血液和血漿。

  4***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藥疹患者,常處於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藥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藥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藥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藥疹。

  5***區域性治療:重症藥疹患者對面板及黏膜損害的區域性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面板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溼敷,每日更換4~6次,待乾燥後改用0.5%新黴素和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鬆或氫化可的鬆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鬆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脣部黏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複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6***如伴發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相應處理。

  7***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並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藥物。

  吃藥過敏的檢查診斷

  實驗室檢查方面,面板劃痕、皮內試驗常以檢測患者對青黴素或碘化物有無敏感性,對防止過敏性休克反應有一定價值,但對預防藥疹的發生意義不大。體外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及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等已用於致敏原的檢測,但僅對部分藥物可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有一定參考價值。

  鑑於藥物反應範圍廣泛,表現複雜,且多具特異性,要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對於藥疹的診斷,目前仍以臨床病史為主要依據,再結合皮疹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併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吃藥過敏的預防

  1.防止致敏 小劑量藥物多次接觸最易致敏,特別是區域性用藥,所以一些容易致敏的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等現已不作區域性應用。但近來又有趨勢在日用品如牙膏、化妝品等中加入藥物。且不說這些藥物大部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缺氟地區應用的加氟牙膏和缺碘地區的加碘食鹽是例外,從藥物致敏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2.防止再度暴露 為了防止患者再次誤用致敏藥物,原則上每發生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後,都應設法明確致敏藥物,並填於病歷首頁。目前國內醫院的病歷首頁大多有“藥物過敏”這一欄,但多數空而不填;門診病歷的“藥物過敏”一欄則或空而不填,或由患者憑主觀想象自行填寫,極不可靠。應該建立制度,以保證正確反映患者的藥物過敏反應史。

  已經確定為致敏藥物的,除個別特殊情況外,應嚴禁再用。因為避免應用致敏藥物是最有效的防止藥物過敏反應的方法。不幸的是,我國目前市售的非處方藥物失之過多。單就抗感冒藥而言,就不下數十種,其成分大同小異,都極易被誤用,不但是患者,就是醫務人員也極難牢記每一種複方藥物中的成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