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瀉就用艾灸來治療

  夏秋交替的時候很容易腹瀉,其實秋季腹瀉可以用艾灸來治療,效果十分不錯,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灸治療腹瀉

  夏秋交替的時候,溫差大、加水很多人喜冷飲,腹瀉患者會明顯增多,治療腹瀉不妨用艾灸的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通過艾灸來治療腹瀉。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灸法2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灸法3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洩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洩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4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溼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於寒溼型腹瀉。

  灸法5

  取穴:足三裡、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採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塗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灸法6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裡、陽陵泉穴。

  配穴:裡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樑門穴;胃脘脹者加內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採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本法用於急性腹瀉。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艾灸治療腹瀉的方法,秋季防治腹瀉還要注意飲食和保暖工作,不要吃太多辛辣、油膩的食物,感覺冷時就為自己添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