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勵志故事

  各種科學發現往往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勤奮和創新精神。一起來看看關於創新的勵志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日軍之墓

  1945年2月,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發生爭奪戰。由於日軍地堡構築在熔岩之下,明暗結合又堅固無比,這嚴重阻礙了美軍向縱深推進。美軍曾多次組織炮擊和強攻都不能解決問題。

  一天,美軍指揮官斯普魯恩斯開會商量對付日軍地堡群的方法。一位工程技術人員說:“我們應抓住敵人的致命弱點,那就是地堡***非常狹小,我們只要想辦法堵死地堡***,不就克敵制勝了嗎?”斯普魯恩斯聽了點頭稱是。

  第二天,美軍停止了炮擊,出動了無數輛由坦克改裝的推土機衝向地堡。日軍看了目瞪口呆,不明白這是什麼新式武器。就在這時,坦克推土機運來大量運來大量快乾水泥,把日軍的近二百個地堡***全部堵死。

  結果,日軍看似不可攻破的地堡群,成了他們自築的墳墓。

  靈犀一點:

  抓住敵人的弱點,原來的敵人的強項就可能成了對我們有利的因素。

  :扔石填塘

  這個故事由古代文學家馮夢龍收錄。講的是有一個小村子,那裡有一個沒人管的臭水塘。村了一個聰明的少年,一天,他和父親一起摘蘋果時想到了那個臭水塘。於是,他對父親說:“能不能給我一藍子蘋果?”父親問他做什麼。他答道:“我能用一子蘋果,把村裡那個臭水塘填平。”

  父親很奇怪,想想一籃子蘋果也不多,就答應了,男孩拎著蘋果跑回家。他找到一塊長木板寫上這樣一句話:“打中木板一次,得蘋果一隻。”然後,他拎著蘋果跑到水塘邊,把木板插到小水塘一側,然後請小朋友回村裡宣傳。村民們覺得很新奇,都想參與一下。結果,你扔一塊石頭,他扔一塊石頭…—就在籃子裡的蘋果快給發完的時候,水塘果然被扔出去的石塊填平了。

  這時,村裡人才明白這個少年的用意,連誇他聰明。

  靈犀一點:激勵的辦法只要巧,就會增強人們的行動意識。

  :一孔值百萬

  20世紀40年代,美國有許多製糖公司向南美洲出口方糖,因方糖在海運中會有受潮現象,這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公司花了不少錢請專家研究,但始始終未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有一位名叫科魯索的製糖工人,想出一個簡單的防潮方法:只要在包裝紙上開一個小孔,使空氣能夠對流,方塊糖就不會受潮了。其原理其實就像是大廳裡開個排氣孔和人們穿留有適當孔隙材質的衣服比較舒適一樣。它雖然十分簡單,但不容易被人想到。

  科魯索把自己的“打孔”發明申請了專利,後來,一家制糖公司得知後,出價100萬美元買下了這個專利的使用權。

  靈犀一點:

  戳個小孔就值100萬美元,這是投機嗎?並不是,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你替我搬

  英國有一家大型圖書館要搬遷,由於該圖書館藏書量巨大,所以,搬運成本算下來非常驚人。

  就在這時,有一點陣圖書管理員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馬上對讀者們敞開借書,並延長還書日期,只要讀者們增加相應押金,並把書還入***。

  這一措施得到了採納。結果不但大大降低了圖書搬[運成本,還受到了讀者們的歡迎。

  靈犀一點:

  對於管理者,凡事未必要親力親為,要巧妙地藉助他人力量解決問題。

  :免費打氣

  武漢市某街道有一家小副食店,生意一直不好。 店主為了把從門前經過的客人都留住,就想出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

  他在店門口放了一把自行車打氣筒,並用一塊 小黑板在上面寫道:“免費打氣,用完後請放回原處。”於是,每天都有許多騎自行車上下班從這兒經過的人在此打氣。他們下班後,有的打完氣不好意思,就順便在店裡買一些日常用品帶回家,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這使得小店的生意越做越好。

  後來,需要打氣的人越來越多。上班高峰時一把打氣筒有時還不夠用,於是店主又增加了—把。當然,他的生意也就越來越好了。年終他一結算,生意額竟然比去年增長了30%。

  名人寄語:

  任何與顧客關係更緊密的事情都會增加你從那個顧客身上得到的受益。

  ——邁克爾· 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