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中的正能量的故事

  世界上許多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是充滿暖意的附和。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我來買單

  幾年前,我和我的父親一塊兒在飯館吃飯。快要結束的時候,服務員拿來了賬單,這時候一件在我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發生了:我的父親沒有將賬單接過去。

  我猶豫片刻後接過了賬單。在此之前,我與父親無數次在飯館吃過飯,每次飯後都是父親買單,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似乎是一件應該永遠持續下去的事情。這一次,變化了,買單的人變成了我。我就是從這一件事情起,忽然意識到,我是一個成人了。

  我想,以後,或許還會發生許多具有人生里程碑的事情。比如,成為一家之主,成為一個公司的老闆,發現天下所有球星的年齡都比我要小得多。或許,我還會像我爺爺一樣在看電視的時候睡著了,會去海難只晒太陽不游泳,會被慢條斯理的歌劇所吸引,會極有耐心地觀察小鳥兒在枝頭臨風顧盼。

  我鄭重地掏出了錢包,刷卡、簽字,似乎在完成一件重要的儀式。

  我看到父親在一旁微笑著。

  我知道,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也同樣猶如人生中的一塊里程碑。

  :如果別人對你有偏見

  我剛工作的那幾年,被周圍的很多朋友稱作“好鬥的小公雞”。

  為什麼呢?因為我特別容易激動和衝動。最典型的是,我情商最低處表現在:凡事都喜歡和別人爭個明白,辯個高下。很多時候,爭辯的最後,早已經脫離了最初討論的問題,就像男女朋友或小夫妻吵架一般,吵著吵著就開始翻舊賬、擺立場了。

  經過幾年血與淚的教訓,我開始收起自己略顯凌厲的稜角,慢慢地開始走向所謂的成熟和圓滑。因為年歲,真的可以讓我們明白很多世事,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看透很多問題的對錯真假。

  還有,我感觸最深刻的一點:

  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評價好與壞,是看這件事情發生在了什麼人身上。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對某個人的某種行為或言論有意見,而是對這個人有偏見。你若在心底覺得討厭的人,無論他做了什麼事,你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好讚頌的;而如果換作自己親近的朋友,無論他做了什麼事,你總會覺得有幾分道理或者有一些是可原諒的。

  這就是偏見的可怕之處。

  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死磕——他覺得自己做得非常正確英明。你為什麼不贊同或者不表揚,甚至誤解和歪曲我呢?他為自己不值,覺得應該把這件事情和別人講清楚。這正是我以前走的那條路。

  後來,我才慢慢發現,只有很少的人,你能通過和他進行幾場或者幾十場辯論,徹底改變他對你的認知和評價。

  所以,很多時候甚至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行為是徒勞的,甚至是有些可笑的。懂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釋,不懂你的人聽不懂你的解釋。

  最有價值和分量的,是你的不辯不語和不言放棄。

  是啊,我們要做的事,心中認定的路,想過的人生,為什麼非要解釋給別人聽,非要得到所有人的贊同和支援呢?

  有人說,如果不解釋的話,別人會誤解你,自己會受委屈的啊!

  這隻能表明一點——你還是很年輕。要知道,受委屈幾乎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途徑,吃下去的是委屈,消化後得到的是格局。

  人生在世,我們不會遇到一個完全沒有委屈的環境,就算在視我們為第一位的父母那裡,都有可能會存在委屈,更何況在社會上呢?而且,年輕的時候,遇到一些委屈和偏見,不見得是多麼壞的事情,反而可能會讓你的心智迅速成長。至少,不至於在以後,被別人評價為:這個人,怎麼還像個毛頭小夥子一般衝動毛躁呢?

  大千世界裡,我們被很多人看不懂,就像我們也看不懂很多人一樣。如果我們堅定自己心底的方向,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慢慢靠近夢想的光芒,那麼,就不必在乎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母親曾告訴我一句話:世界上許多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是充滿暖意的附和。

  :不要放棄自己

  美國男孩喬治·康貝爾先天雙目失明。一次,他和比爾玩耍,比爾忘了喬治的眼睛看不見,就拋一個球給他說:“當心,球要擊中你了!”

  喬治沒有躲閃,球果然擊中了他。喬治雖然沒有受傷,卻讓他迷惑不解。回家後,他帶著疑惑的表情問母親:“比爾怎麼知道我將要發生的事呢?”

  母親嘆了一口氣,因為她所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她把兒子拉到身邊,伸出手抓住他的一隻手緊緊地握在手中,語重心長地說:“你這隻手的五個手指頭分別代表著你的五種感覺:這個手指表示聽覺,這個手指表示觸覺,這個手指表示嗅覺,這個手指表示味覺,這個手指表示視覺。這五種感覺中的每一種,都能把資訊傳遞到你的大腦。”母親一邊依次捏著兒子的手指,一邊告訴他每個手指代表的感覺。她把表示視覺的那個手指彎起來按住,使它處在喬治的手心裡,告訴他:“你和別的孩子不同,你僅能用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四種感覺,而不能使用視覺。但是,有一種方法能讓你擁有視覺,你要不要用這種方法?”

  喬治點點頭。母親拾起一個球說:“現在,伸出你的手,抓住這個球。”喬治伸出了雙手,手指觸到了球,他把手指合攏,抓住了球。母親說:“我要你不要忘記剛才所做的事,你能用四個而不用五個手指抓住球。如果你由此入門不斷努力的話,你能用四種感覺讓你恢復視覺,從而看到世間美好的事物,不會錯過幸福的生活。”

  對於喬治來說,雙目失明是不幸的,但母親沒有直言相告傷害他稚嫩的童心,而是用一個生動的比喻打開了他的心結,趕走了因不幸而衍生的負面情緒。

  多年以後,喬治回憶說:“母親教的‘用四個手指代替五個手指’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銘,它讓我學會了不放棄自己,不放棄努力。當我由於生理障礙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就以此激勵自己。我發覺母親是對的,我運用所擁有的四種感覺,讓我擁有了完美的人生,沒有錯過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