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音樂與心理的論文
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音樂基本知識,並通過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音樂教學要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狀況進行教育、教學,這也是提高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水平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音樂心理與音樂教學的關係》
摘 要: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音樂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並通過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音樂教學要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狀況進行教育、教學,這也是提高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水平的基礎。十五六歲學生的心理髮展是一個非洲特殊的階段,其心理特徵不同於兒童,也有別於成人,介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因此,關注學生心理就成為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關鍵詞:心理;音樂教學;關係
中學階段的學生由於生理的迅猛變化,心理的發展處於極不穩定的時期,許多方面會呈現出偏激、矛盾的狀態。他們的音樂心理也帶有多變、不穩定的特徵。
1 音樂心理的發展
中學階段學生的音樂心理正處於幼稚到成熟的發展過程。相對小學而言,他們有了極大的進步;但與成人相比,又顯得不太成熟。隨著生活接觸面的擴大,接觸音樂的機會更多,內容更豐富,加上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明顯增強,這些都是音樂心理進步的潛在條件。但是,中學階段的年齡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因此他們對音樂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常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對於音樂美的認知,他們的衡量標準多於主觀的好惡。他們簡單的認為好聽就是美。什麼的歌曲作品是好,許多學生並不清楚。在通俗歌曲和網路歌曲的衝擊下,很多學生對這些歌曲津津樂道,一味讚揚,甚至要求老師在音樂課上只介紹和教唱這些型別的歌曲。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音樂瞭解、認識的片面性。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中學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迅猛,認知水平提高,活動領域擴充套件,成人意識、自我意思增強。這些因素都促使同學們在心理上的需要和社會性的需要明顯增多,從而使情感活動也日益豐富而強烈。總的說這個時期他們的情感處於發展、變化的不穩定狀態。中學生普遍喜歡音樂,但由於初中階段進入變聲期,很多學生的聲音不像童聲時期甜美、明亮。特別是變聲期的男生,聲線變化大、音高不準,個別學生聲帶損傷、聲音沙啞。當他們聽到別人悅耳歌聲時,就不免產生自卑、焦躁的情緒。在音樂課堂中,他們更多的同學不願意獨唱,寧願大家一起唱,避免顯露自己的“缺陷”。這種心理特徵作為音樂老師應該更多的去理解和保護,因為變聲期之後,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而對通俗歌曲和網路歌曲的熱衷有很多原因,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使其尋找滿足心理髮展需要的方式,他們需要表達情感,他們需要表現自己的成人意識,他們需要與朋友交流,通俗歌曲和網路歌曲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他們心理的需求。通俗歌曲和網路歌曲的歌詞一般都貼近生活,淺顯易懂,表達直白,曲調簡單上口,節奏變化頻繁,這些都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加上社會上廣泛的傳播渠道,一首歌曲的流行,很快就能流傳開,這也是中學階段學生的普遍心理狀態,作為老師應該積極的去配合、激發和提高他們的音樂興趣。2 音樂心理的發展
音樂心理髮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性的傾向性,即自我意識、興趣、動機、世界觀等;另一部分是個性心理特徵,即天賦、能力、氣質、性格等。
音樂心理髮展的多變和不穩定性,對於音樂來說,中學階段是建立音樂興趣的時期,也是轉移音樂興趣的時期。如果音樂教學內容新穎有趣,教師的講授生動、與時俱進,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努力取得音樂的好成績,還可以借音樂這個平臺展示自己更多方面的才華,得到認可,獲得榮譽感,建立自信心,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成績。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就可能會日漸濃厚。
音樂課上我們還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的學生,無論是演唱、演奏能力,還是對音樂的想象力、理解力,都有明顯的差別,而這些差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個人天賦不同,也有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不同等等。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自我意識”,他們把探索的視線對著自己,自己的一舉一動會產生什麼後果,別人如何看待,如何評價自己,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在音樂課中,小學階段一般對律動更有興趣,拍手、動腳、動作時興致很高,而中學階段則是不愛動,甚至不屑一做。這種情況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學生身體的迅速發育與協調能力的發育暫時不平衡,導致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作協調性較差,他們怕做出不好看的動作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不屑一做實際是羞怯心理的作用,並且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中學生一方面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全面地衡量自己和看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因此常表現出大膽與羞怯、自尊與自卑、活潑與憂鬱同時存在的矛盾心理。那麼,作為音樂教育就應該把音樂課堂作為引導學生音樂心理健康發展的陣地。
3 音樂心理與音樂教學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的教育過程。通過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培養學生的高尚情趣,完成美的實現,是音樂教學的特點。中學生正是情感豐富的時期,好的教學可以展示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願望,讓學生的性情收到陶冶,從而培養對音樂的情感。
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聲樂教學、欣賞教學、基本樂理、器樂教學和視唱練耳教學等方面。這些內容是綜合交叉進行的,即使是單一內容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也是相互涉及的。如歌唱教學,學習唱歌和演唱歌曲的過程就是欣賞音樂作品、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就是學習樂理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習用音樂來感染、教育自己和他人的過程。
音樂通過聲音塑造音樂形象,抒發情感,以此來感染聽者,教育聽者。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之處在與強調感性的參與,強調感受、體驗。他的目的就是通過知識、技能的傳授過程是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體驗音樂作品抒發的情感,享受音樂作品帶來的美。所以,感性活動很重要,學生感受的越全面、越深刻,體驗的越準確、越享受,教學就是越成功。
音樂教學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學生的感性參與,並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聲樂教學,教師的範唱,學生通過聽覺來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獲得對聲樂作品的直接感受;然後通過學習識譜、視唱、聽唱,進一步瞭解旋律和情感的特點;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肢體動作感受某些特殊的節奏;在曲譜和歌詞基本掌握後,對歌曲藝術形象和情感表達分析、體會,最後以齊唱、合唱甚至歌舞的形式把感受體會展現出來。所以,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感性參與,只有再感性參與的基礎上,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是參與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觀眾,不是聽眾,而是表演者、欣賞者、創作者、評論者。教師是學生參與的引導人,不能代替學生的參與,而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吸引學生的參與,幫助學生實現音樂感受。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是不斷積累、逐步深化的,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他的實現需要理性認知的輔助,讓感受不斷的補充和完善,從而更加深刻和全面。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如果學習的內容和成果能夠滿足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情感上的心理需求,學生感到有收穫,有成就,他們就很容易從心理上產生興趣。因此,教學內容應該選擇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如我國優秀的民歌,民間音樂作品,世界名曲,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等等。重視各種形式的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總之,音樂的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更是對學生心理髮展正確引導的教育過程。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會更好的把握好音樂教學。
參考文獻:
[1]彭志敏.音樂分析基礎教材[M].人民音樂出版社.
[2]音樂教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
[3]李芒.音樂論文寫作[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談音樂與心理的論文
- 鐵餅的運動技巧
- 關於雷鋒的漂亮黑板報設計
- 幼兒園精選保育員個人工作計劃
- 自己申請商標註冊
- 手機桌布大全豎屏圖片
- 計算機病毒相關知識有哪些
- 夢見飛蛾是怎麼回事
- 新百倫平面廣告_好看的新百倫平面廣告
- 大學生村官工作培訓心得
- 鐵觀音的具體沖泡方法有哪些
- 浙江中考說明文閱讀練習
- 給服務視窗的表揚信三篇
- 精美的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資料
- 七年級下冊英語複習資料各單元重點
-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 瀘溪縣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 頭頂尖的人面相命理詳解
- 區域網訪問提示登陸失敗使用者賬戶限制該怎麼辦
- 迷你植物盆栽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