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手冊

  兒童的健康問題是所有父母都擔心的問題,任何小問題都不能放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度夏篇

  夏天,要關注兒童心臟

  小孩子哪會有什麼心臟問題?許多人曾這樣問。也許,他們從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

  剛剛學會叫“爸爸”、“媽媽”的1歲男孩,左側肢體一動也不能動,卻依然躺在媽媽懷中朝你笑,用力伸著右手要你抱。先天性心臟病發作導致的腦中風,或許已永遠奪去了他站起來的權利。

  多種兒童心臟疾病在夏天更易發作,關注孩子心臟健康,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拉肚子,心臟受牽連

  彤彤媽媽急得不行——孩子剛剛被查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若控制不好,甚至可能影響孩子今後的婚姻和生育。追根尋源,發現彤彤10天前的腹瀉可能就是罪魁禍首。 腹瀉是小兒夏季常見疾病,部分腹瀉是由病毒引起,如輪狀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是嗜心肌性病毒,它們直接引起心肌細胞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心肌變性,還會累及心包、心內膜,若侵犯心臟起搏系統則將危及生命。醫學上稱之為病毒性心肌炎,是腹瀉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

  因此,不要以為夏天拉肚子、感冒是小毛病,更不能因此而麻痺大意,最好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絡,以便早期發現心臟受害的蛛絲馬跡。

  此外,還要注意飲食清潔,儘量減少攝入病毒、細菌的機會。不吃來歷不明或擺放時間過久的食物。

  練身體,練出“傷心”事

  鼕鼕爸爸最自豪的事情,就是7歲兒子的手臂上,肱二頭肌已經隱約可見。這兩天,原本每天50個俯臥撐的鍛鍊指標已經升到了每天70個。爺爺卻看出不對勁:孫子肌肉是多了點,可一天到晚喊累,感冒越來越頻繁。

  夏天,戶外運動的機會多了,可不當的運動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心臟健康。讓兒童過早進行肌肉負重鍛鍊,可能使心壁肌肉過早增厚而影響心腔容積的增加,不利心肺功能的正常發育。研究表明,兒童是先長身高,後長肌肉。8歲時肌肉重量僅佔體重的27.2%,到了成年方可增長到45%。

  此外,劇烈運動後,應做些放鬆調整活動,使快速血液迴圈慢慢平穩下來,有利於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消除疲勞。這樣才能防止心臟供血不足。

  案例篇

  突然按頸導致癱瘓

  病例:星期天,陽光燦爛,劉娟帶5歲的女兒去公園。女兒特愛“蹦蹦跳”,在彈跳場裡玩得滿頭大汗„„

  回到家裡,劉娟就給女兒洗頭洗澡。

  洗頭時,女兒不時把頭抬起來。劉娟不耐煩了,一邊說,你不要亂動好嗎,一邊把女兒

  的頭往下一按。誰知,女兒突然倒在地上動彈不得。

  劉娟趕緊呼叫急救中心。

  經醫生檢查,孩子因頸脊髓受到損傷,不但四肢不能自主活動,還出現胸悶心慌、大小便解不出等症狀。

  提醒:為防止意外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亂敲孩子的頭部、頸部。比如在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會隨手在腦後一巴掌。殊不知,這是很危險的動作。因為頭枕部正是小腦部位,小腦是主管全身平衡的,一巴掌就可能使孩子出現步態不穩、走路搖晃等症狀。 用力牽手關節脫位

  病例:小明拉著爸爸的手出去散步。4歲的他有個習慣,一路走來,看到什麼東西都要去踢,所以他的鞋尖最容易破。看到路邊有個塑料小瓶,他照例上去踢一腳。父親見狀,一邊使勁拉著他的手,一邊說:“剛買的運動鞋,鞋尖又要踢破了。”父親話音剛落,小明就嚷著說胳膊疼。父親放開他的手,只見他的手無力地垂著,不能動也不能拿東西。 父親急忙帶小明去了醫院。

  醫生說,小明是肘關節脫位。經復位治療,他手的功能又恢復了。

  提醒: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用力牽拉孩子的手臂。如在給孩子穿衣服時,不要用力牽拉孩子的手腕及前臂;上下樓梯時應雙手扶著孩子的肘部或上臂,不要過度牽拉孩子的手,特別是在孩子剛學走路時,牽拉孩子的前臂防跌倒時都易造成肘關節脫位。

  ***風白***

  防病篇

  老來病,兒時根

  人的體格、智慧、精神、心理、行為的發育都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同時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兒童時期,疾病能否得到及時診治、能否培養出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直接關係到其成年以後的身心健康。

  急病不治成慢病

  小兒疾病種類以急性、感染性疾病為主,大多可以治癒,但亦有向成年期慢性進展的可能,如兒童時期的泌尿系感染和肺炎等。此外,兒童時期的某些急性病還會以後遺症的形式影響患兒成年後的生活: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以出現X形腿、O形腿;顱內感染可以出現肢體運動障礙等後遺症„„因此,需注重兒童急性病的診治,防止其慢性進展和出現後遺症。

  慢性病要早治

  兒童期也可發生一些慢性病,常見的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溼疹、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病等***、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腦性癱瘓等***以及兒童糖尿病、腎病綜合徵等。 慢性病給患兒和家庭造成的額外的緊張和需求是健康兒童家庭所無法想象的,他們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機率也是健康兒童的2倍。因此,需加強兒童慢性病的科學研究,達到早期“根治”慢性病。

  早期篩查知隱情

  還有一些疾病在兒童期已經開始,但表現隱匿,等到症狀明顯時已屬晚期,如有些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人常以尿毒症形式起病,而此前無明顯表現。對於這部分病人需在兒童期就應

  開始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防病要從娃娃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越來越高。那麼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種子”又是何時被播下的呢?

  病理學研究顯示:新生兒的冠狀動脈是正常的,至5歲時約2/3的兒童冠狀動脈已有早期改變。由此可見,動脈粥樣硬化雖然在中年以後起病,但實際上是因為各種致病因素***如肥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吸菸、高脂飲食、少動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從兒童早期就已經開始發作,並長期、潛在地發展,等到出現症狀時病變已是晚期。因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需從娃娃抓起。

  此外,糖尿病、痛風、惡性腫瘤、慢性胃炎等中老年疾病都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也應從兒童時期開始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