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釣魚需要什麼技巧

  夏天有許多人選擇外出垂釣,因為夏天釣魚不僅可以避暑還可以有很好的釣魚收穫。可是各位釣友知道在初夏釣魚需要我們掌握哪些技巧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初夏釣魚技巧

  一、釣位

  喜歡夏釣的朋友,肯定都聽過一句俗語,就是“夏釣深”,經這幾年的垂釣經歷。我認為,應把夏天分為三個階段對待,即:初夏、盛夏***三伏天***、夏未,再根據這三個階段來選擇釣位較為科學。

  因為初夏季節的氣溫還是處於10~25度之間,這時的魚兒並不在深水活動,而是在中、淺層活動,水深在一米到兩米之間,這就要求釣友們還繼續像春天那樣釣淺灘,不要急於釣深,池塘、湖泊釣中間,釣向陽,釣下風***釣逆風不釣順風***。

  二、配餌

  初夏的窩料和餌料應掌握葷、素各半的比例來調配,如全部像春天那樣用葷餌***如紅蟲、血蟲、蚯蚓等***,小魚就會鬧得你頭昏腦脹、不知所措,如全部用素食,因水底的水還是有些冷,素餌窩發的慢,而鯉魚、草魚並未到活動高峰期,容易形成打窩半天不發,等窩發了,還沒釣一會天又黑了,只好收竿。所以,建議在窩料中加一些紅蟲、蝦粉或蠶蛹粉***也就是加些腥味***,就能發得快一些,能給全天的垂釣爭取到寶貴時間。

  三、時間

  初夏出釣最好早一點。一是可以先選個好釣位,二是餓了一夜的魚兒一大早就急於用早餐,一到中午,行人、車輛在池塘邊的路上來回走動,加之水溫並不是很熱,一般大些的魚並不願意冒險覓食,到下午5點後,行人、車輛少了,周圍基本恢復了平靜,水面上也沒風了,它們才敢試探著到邊上來找東西吃。所以,早、晚上魚情況會好一些。如遇氣溫突然升高,這種情況特別明顯。如天陰、下雨、中午就會好一些。

  四、觀漂、提竿

  初夏魚兒的覓食動作雖比冬、春稍大些,但還是比盛夏小得多,希望釣友們將魚漂調低些***也就是繼續釣靈敏***,如見魚漂向下扽一目或送一目,都要迅速起竿,如等拉黑到送高目都會耽誤上魚機會。如遇小魚鬧漂時,可以將魚漂調高些***釣遲鈍***,在魚漂上下運動中看力度,緩慢是小魚,有力的下扽或快速上送是大魚,應立即起竿。

  五、注重釣草

  注重釣草是指要注意和重視在釣場的淺水區***水深約1米***。生長有水草的草洞、草縫或密草旁選點垂釣。

  六、注重釣早

  注重釣早是指注意和重視早上垂釣。為什麼要注意在早上垂釣呢?其因主要有四。

  一是早上氣溫水溫適宜

  空氣新鮮。環境幽靜。為垂釣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二是在自然水域中野釣

  所釣的物件魚主要是鯽魚。而鯽魚的習慣一般是夜間休息,白天覓食,覓食活躍。頻繁咬鉤。

  三是一般到上午10時左右

  魚兒已肚飽體乏。進入休息時段。很少問鉤。

  四是有時因天氣變化

  上午10時左右至中午這一段時間。水中溶氧不足。致使魚兒上浮。不論是釣底或是釣浮。都很難奏效。

  釣魚減少跑魚的方法

  跑魚的原因

  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針,但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口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

  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

  ***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紮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

  ***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