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打窩有什麼要注意

  釣魚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項休閒活動,釣魚技巧有許多,打窩就是其中一種。可是釣魚打窩有著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大家知道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釣魚打窩注意事項

  1.探明水底,找好釣點

  在布窩前,應用標墜探明水底情況,找好釣點,然後布窩,做到定點釣魚。

  2.“點”上釣魚,移動要輕

  由於鉤餌放置時容易偏離釣點,需要進行糾正,此時移動一定要輕。最好的做法是:輕輕將鉤餌原地提出水面,重新放入釣點。

  3.看標要明,判標要準

  標動了,是不是魚咬鉤?是大魚還是小魚?是魚體壓線還是魚尾掃線?這些標相一定要看明分清。確定是魚咬鉤,還要判定鉤餌是否進入魚嘴內,若無,仍舊不能起竿;反之,鉤餌進入魚嘴內,就必須毫不猶豫地起竿。

  4.使用大鉤和小鉤,起竿輕重要明確

  有的釣友只要一見標動,不管是大鉤小鉤、大魚小魚,也不管鉤餌是否進入魚口,便使盡全力起竿,鉤線被甩繞在橫空的電線上,掛在樹枝上。以這種重力快速起竿,無論有魚無魚都可,能引起驚魚散窩。

  5.防止窩上跑魚

  窩上跑魚,極易引起驚魚散窩。正確的做法是:準確起竿剎魚後,應持住釣竿,觀察魚線的走向,順勢將魚帶出窩區,在遠離窩區的水域進行處理。此外還要防止補窩不當。由於補窩不當引起的散窩,例項不少。無論用打窩器或用手補窩,應從少量開始,分多次進行。餌料要細,應儘量避免用手投大塊硬餌補窩。防止其他人為驚窩,如水中有人游泳、捕魚、打撈物品、放水澆灌等,都有可能引起驚窩散魚,應儘量避免。

  總之,布窩釣魚必須遵守“三輕”原則。即:輕放、輕移動、輕剎竿。做到“三輕”魚自然就很難散窩。

  釣魚休閒好處

  一、提高反應能力

  釣魚的關鍵就在於觀察魚漂和及時提竿。初學釣魚的朋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得心應手,這可以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腦細胞的靈活性。

  釣魚的關鍵就在於觀察魚漂和及時提竿

  二、保護和恢復視力

  眼科醫生經常會說:常看遠方,常看綠色,視力就不易減退。一般讀書看報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是在40釐米左右的近距離用眼,再加上看電視對目力的損害,還有人需要經常對著電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視力很容易下降。而釣魚主要就是看幾米或者幾十米之處綠水中的浮漂,經常釣魚,既看遠處,又看綠水,能對視力具有保護和恢復作用。

  三、整理釣具使人心靈手巧

  釣魚前,買來的魚竿、魚線、魚鉤、魚漂以及手輪等等,必需自己動手組成釣組。由於要釣的魚類魚種的不同,天氣、場地和季節的差異,這些魚具組合起來的方式也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千變萬化。組合釣具是很難請別人代勞的,既要開動腦筋,還需要有一雙巧手,長一點、短一點、粗一點、細一點、輕一點、重一點,如果調配不當,就必然影響魚兒的上鉤率。

  四、使人心態平和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也比較大,身心有時很難放鬆下來,當進入“你與池水一線牽”的境界時,什麼榮辱、悲歡、得失、功過等等掛心的事情,都會被面前這池清水過濾得乾乾淨淨。

  五、強身健體,遠離汙染

  垂釣地點,一般遠離鬧市,聽不到各種噪音,聞不到汽車廢氣。特別是在春秋兩季這兩個垂釣的黃金季節,綠水青山,日光浴、空氣浴任君選擇,清新空氣大量免費供應。

  釣魚於江河湖海,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噪音小,是養身保健的良好環境。江河湖海邊的空氣中氧氣充足,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引起人體各種相應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日光可使人獲得健美的面板,紅潤健康的面容。人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以增強面板和內臟器官的血液迴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城市噪音已構成環境的嚴重汙染,經常到空曠恬靜的水域釣魚,幽靜的環境能消除兩耳的疲勞,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聽覺功能。

  釣魚活動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種不良情緒,參加釣魚活動有助於提高生活情趣,活躍各種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衛生,防止抑鬱症、精神沮喪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緒的好方法。釣魚使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精神飽滿。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