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拍和直拍的區別有哪些

  熟悉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打乒乓球的握拍手法有橫拍和直拍,那麼乒乓球橫拍和直拍的區別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橫拍和直拍的區別

  一、直拍握法

  ***1***快攻型握拍法

  拍前食指第二指節和拇指第一節在拍的前面呈鉗型,兩指間在距離1~2cm,拍柄貼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彎曲貼於球拍後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

  弧圈型握拍法與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區別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小環狀,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疊,由中指的第一指關節頂於拍柄的延長線上。

  二、橫拍握法

  橫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樣。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時,食指稍向上移動,反手攻球時,拇指稍向上移動。

  橫拍和直拍的區別

  第一、反手動作的問題

  仔細觀察直拍持拍和橫拍持拍,我們可以發現二者在反手擊球時相似性較多,都是手腕內收,肘部略前頂,發力摩擦和轉腰發力都是極為相似。所以,反手直拍和橫拍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第二、正手擊球點的不同

  觀察直拍持拍和橫拍持拍可以看出,二者在正手擊球時,擊球的空間位置是不同的。橫拍選手在手腕的外側上方完成對球的向前、向內擊球和摩擦的動作,而直拍選手是在手腕的外側下部完成對球的向前、向內擊球和摩擦的動作,這一不同我認為就造成了擊球點的差異。如果直拍改橫拍的朋友在擊球時仍然按照原先的揮拍軌跡擊球,其後果將是不能恰好使用球拍的甜區擊球,導致擊球無力,或者擊球質量下降,正手進攻大打折扣。

  比較而言橫拍反手用起來就不好選擇,反手技術多不一定是好事,多而不精,容易失誤,有時候覺得自己反手好,到該用正手的時候勉強用反手,熟不知不管專業還是業餘到關鍵時刻還是正手解決問題。

  乒乓球發球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旋轉

  乒乓球的魅力所在其主要原因在於旋轉的變化,通過球拍與球的摩擦部位與擊球方向的不同可以產生多變的旋轉,很多球友吃發球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對旋轉的判斷不準。採用同一個動作去接落點相似的不轉球和下旋球,如果接下旋球剛好過網,接不轉球時必定冒高。

  旋轉的不同主要取決於觸球的部位以及發力方向。摩擦球的底部且發力方向向前此時發出的球具有下旋性質。若要發出球具有側旋,則需要摩擦球的中部且發力方向向前。在發球時為了更好的發出所需要旋轉的球需要調整持拍方式,若要發下旋球,則儘量將球拍放平,若發側旋或上旋時儘量將球拍立起。

  旋轉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球拍與球的摩擦和瞬間發力的力度。加強摩擦是製造旋轉的關鍵,摩擦又分為薄摩擦與厚摩擦,薄摩擦球拍與球的接觸面積較小,而厚摩擦接觸面積較大,使用相同力度,薄摩擦發出來的球其旋轉更強烈一些。有些球友使用薄摩擦發下旋球時要麼發出的球旋轉不夠要麼出現下網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在於瞬間發力力度不夠,在擊球的瞬間要注意快速擊球。

  發球時旋轉並非越轉的越好,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對方判斷不好旋轉。例如在對戰中,剛開始採用臺內下旋發球,對方使用搓球將球回到臺內,不高不低,若此時採用同一動作發不轉球,若對方還採用剛才的動作,球很容易出界或冒高,此時便達到了佔據主動的目的。在發球時一味的追求旋轉的強弱倒不如注重旋轉的變化,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指望著發球直接得分。

  二、速度

  在發球時速度與旋轉始終是一種魚與熊掌的關係,二者有時往往不可兼得。其主要原因在於加大發球速度需要球拍與球撞擊成分大些,而旋轉則需要減少球拍與球的撞擊成分而增大摩擦成分。

  球速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揮拍的速度、球拍撞擊球的瞬間爆發力以及撞擊摩擦比例。在與基本功較好的弧圈球選手對戰時,只要出臺的球一般都能被拉回來,所以急長球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發球。但在與基本功不好或是打顆粒的球友時對戰時,可以增加球的速度。

  三、落點

  在發球時落點通常要掌握長短結合、左右結合的特點。若是一味的髮長球,對方在接發球時便會離臺遠一些直接起板。此時若增加一個短球,對方上步接球很可能夠不到球或是接球出界。

  落點的選擇主要是觀察對方在接發球時的站位。若站位偏正手,可以採用發其正手上旋球;若站位離臺較近,可採用髮長球;若站位離臺較遠,則採用發短球。總之,發球時一定要注意對方的站位選擇合適的發球落點。

  發球是一門技術要求極高的技術動作,有些球友不太注重發球的技術從而在比賽的開始便失去了主動性,通過分析影響發球的三個因素希望給廣大發球不好的球友們提供一定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