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鬆腰功法

  楊式太極拳是養生最好的拳法,有許多人都喜歡練楊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的鬆腰功法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三大鬆腰功法

  深受人們的歡迎,因為其簡單易學,腰是人體重要部位,練好腰部能提高身體器髒功能。

  一、鬆腰下墜功法

  著重練鬆腰椎、尾閭、臀部的骨肉,腰椎、尾閭、臀部節節貫穿的鬆開之後,上身放鬆的大部分重量,通過骨盆的左右股骨尖沉澱澱的壓在凳子上面。

  對此也有左虛右實***左骨尖較輕、右骨尖較重的壓在凳子上***和右虛左實***右骨尖較輕、左骨尖較重的壓在凳子上***的練法。拳式中弓步、馬步、開立步等步型都要鬆腰塌胯之勢,練習時先鬆腰後塌胯。

  練腰其實練的是丹田,做到氣沉丹田有助於內功的修煉,還能加快血液迴圈,增強身體免疫力。

  如有鬆腰下墜的坐凳之勢,就會有較為到位的鬆腰塌胯和尾閭下墜。尾閭下墜是比鬆腰塌胯更深層次的練法。尾閭穴位於腰尾骨端與肛門之間,所在部位恰人體的上下的中點。

  練習時自然放鬆的尾椎在鬆腰塌胯的狀態使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向前托起小腹的丹田。這樣就使尾閭中正的往下垂、向前扣,要恰到好處才行,不要下垂過多,也不要前扣過多。

  二、鬆腰出腳功法

  著重練習以腰帶動虛腳邁出去,實腿膝部只許微少的彎曲,吃勁點在膝蓋後面,這樣膝蓋受力較小。

  修煉太極拳必要練出紮實的基本功,常言道,太極功夫始於足下,因此,我們要多加訓練腳部力量。

  虛腿的腰椎以下部位往前面斜下方向鬆出去,輕輕的腳跟落地;接著放鬆踝關節,腳掌、腳掌相應貼地。同時胸椎、頸椎以上部位往上鬆。是上下對拉鬆開之勢。

  三、鬆腰沉提功法

  著重練整杆腰上下對拉拔長的鬆開。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兩腳相距一拳之寬,實腿這邊身虛領頂勁、鬆腰塌胯,垂臀,尾閭下墜,鬆膝,鬆踝關節的沉到腳跟,髖骨、股骨、脛骨與腳跟貫通似打樁的立於地下。

  實腿鬆沉的同時帶動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尾閭藉助沉到實腳底的地面反座彈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翹,通過股骨的槓桿發力撬動虛腿之膝弓出去。

  實腿下沉一點,虛腿相應上提一點,虛腿之膝相應弓出一點。後實腿的胯托住前虛腿的胯,骶椎呈後凸弓狀。腰脊、胸部在頭部、頸部的引領往前鬆,託胯時腰椎和腰脊呈彎弓的形狀。鬆沉時實腿膝部有彈性的微曲,不能有懈跪的膝部彎曲。

  兩種鬆腰動作

  第一種鬆腰法: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稱面壁蹲牆法***是太極拳鬆透形體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

  基本動作

  面壁而立,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全身放鬆,會陰上提,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後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後再緩緩上起。如此反覆多次。

  下蹲時,可先想一下腳底湧泉穴,同時注意全身放鬆,腰向後突,使脊柱逐節放鬆下落 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後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

  第二種鬆腰法:直腿坐

  直腿坐鬆腰法主要目的是開啟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儘快鬆腰。

  基本姿勢

  坐在硬板床上***鋪一層褥子或蓋一層薄被***,兩眼微閉,兩腿伸直,兩腳併攏,腳尖內翹***兩腳豎起來***,身體要直著,軀幹和大腿之間的角度應小於90°。

  腰要向後放鬆,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著向後去,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這樣頭就比較正了。這些就是對外在形態上的要求。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腰部動作很重要。

  楊式太極拳十要介紹

  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 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 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 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鬆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 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 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形與神合一,即內外合為一氣, 則渾然無間矣。

  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 不斷,周而復始,迴圈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 “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外動內靜,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即意到氣到,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 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