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苦難成功的事例
我們無法忽略成功背後的沮喪、迷茫、挫折和辛酸。成功,向來都是苦難熬成的花朵。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苦難熬成的花朵
在寢室裡和同學聊天的時候,一群人忽然聊到了同居的事兒,說許多同學喜歡到學校外面合租房。他靈光一閃,覺得這是個熱門的話題,雖然稍稍敏感了些,卻能夠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於是,一個堅定的想法在他腦海裡萌生了。
當他和同學說要拍攝校園短劇的時候,許多人都笑了,就我們一群窮學生,既沒有資金,又沒有器材,更沒有場地,怎麼拍?
同學們無疑給他潑了一盆冷水,的確,這些都是問題。但是隻要解決了資金問題,一切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這個時候,他再一次想到了小說。於是,他開始日夜沉浸在小說裡,廢寢忘食,馬不停蹄。
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他的小說出版了,並且得到了一筆不菲的稿費。看著存摺裡的數字,他覺得夢想越來越近了。
於是,他開始著手寫劇本,邊寫邊給同學看。同學孫宵對他說,劇本挺有意思的,他願意加入。兩人一拍即合,當即就在校園裡發了招募廣告,開始組建劇組。他用自己的稿費買了一架攝影機,一臺電腦,一個話筒。這,已經是他們劇組的全部家當。
快年末的時候,他們終於在郊區租到了一間民房。由於住的人比較多,環境比較嘈雜,隔音效果又不好,所以白天,他們根本無法進行拍攝。劇組人員只能把拍攝時間定在晚上,過起了黑白顛倒的生活。
但是,另一個問題緊接著來了,因為房子燈光比較暗,所以拍攝效果很不理想。劇組人員只能安裝更多的燈來改善拍攝效果。
可是即便是晚上,吵鬧聲還是偶爾會有。一旦有聲響,他們便停止拍攝,直到干擾消失了,他們才扛起攝影機繼續工作。有時,噪音連續不斷,等噪音消失的時候,他們已經昏昏欲睡。
這樣的日子過了沒多久,劇組每個成員都成了大熊貓。
不久,北方的冬天真真切切地來了,寒冷的空氣無孔不入,可是房間裡卻沒有暖氣。一大群人常常在深夜凍得發抖,每當這時候,他們便圍在一起取暖,等身體稍稍暖和些了,再繼續開拍。他是個要求完美的人,對拍攝要求精益求精。一天下來,他總是口乾舌燥,聲音沙啞。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短劇第一季終於拍好了。出乎意料的是,短劇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第一季15集在網上單集點選率最多高達172萬。他開始走紅,時不時地有人找他簽名。演員也走紅了,不僅常常有人找他們簽名,而且部落格流量也大大增加了。
第二年夏天,他們的電視劇在重慶臺播出。因為貼近生活,風格輕鬆幽默,他們的電視劇取得了很好的收視率。
他就是李洪綢,這個劇組的名字就是優優劇組。
於現在而言,他們成功了,但是我們無法忽略成功背後的沮喪、迷茫、挫折和辛酸。成功,向來都是苦難熬成的花朵。
篇2:姐姐的肩膀扛起苦難與夢想
8歲那年開始,悲劇就接踵降臨到她頭上,先是相繼失去了父親、母親,隨後,唯一的親人奶奶也離她而去。從此,她不但要獨自面對苦難,還要照顧比自己小6歲的妹妹。在命運的谷底,女孩選擇了勇敢和堅強……
11歲的姐姐當起這個家
何玲出生在重慶萬州恆合土家族鄉一個農村家庭,父母只生了何玲姐妹倆。父母將兩個孩子交給奶奶照看後,前往浙江打工掙錢。何玲姐妹倆在奶奶的疼愛下,倒也生活得無憂無慮。
然而,就在何玲8歲那年,一場天降橫禍瞬間將這個家庭擊得支離破碎。
1996年的夏天,在浙江打工的父親划船去接下班的母親,結果在途中被一艘大貨船撞翻,不幸罹難。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頂樑柱,頓時陷入了無比的悲痛之中。母親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到老家後,每天茶不思飯不想,終日以淚洗面,這讓小小年紀的何玲看在眼裡,非常難過。
為了讓兩個女兒的生活無後顧之憂,母親後來改嫁鄰村的一個村民。重組家庭之後,何玲又漸漸看到了媽媽的笑臉。可是新的家庭沒有維持多久,又一場滅頂之災降臨在這個脆弱的家庭和年幼的何玲兩姐妹身上。
就在何玲剛過完10歲生日,母親被一場莫名的疾病擊倒在床。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母親發病三天後,便匆匆離開了人世。殘酷的現實讓已經懂事的何玲只覺得天旋地轉,幼小的世界裡一片漆黑。何玲和妹妹輾轉又回到了奶奶的身邊,祖孫三人相依為命。可是厄運並沒有離她們遠去,奶奶的身體每況愈下。
這年暑假,何玲見奶奶經常胃痛難忍,主動幫奶奶下地幹活。她對奶奶說:“奶奶,你在家好好休息吧,地裡的活我也能幹!”儘管如此,老人的病痛反應越來越強烈,很快發展到無法下嚥食物的地步。最後經過醫生檢查,奶奶被診斷為胃癌晚期。
這年8月,奶奶被疾病奪走了生命。
奶奶去世後,這個歷經苦難的家裡只剩下一間破舊的土磚房。眼看還未懂事的妹妹很快忘記了悲傷,開心地在跟前蹦來蹦去,何玲心如刀割。11歲的小女孩,同伴們都還沉浸在玩樂和向父母撒嬌的幸福中,擺在何玲面前的卻是撐起一個家的重任。何玲想到先後離開自己的父母和奶奶,一度覺得未來沒有一絲色彩,望著這個空蕩蕩的家,她陷入了無盡的絕望之中。
自己還有機會走進中學校園嗎?嚮往學習的何玲忍不住捫心自問。想親人的時候,她就坐在村頭的池塘邊,一個人默默地哭泣,望著深不見底的池水,何玲不止一次想閉上眼睛跳下去,這樣就可以一了百了地解脫了。可是每當這時候,她總會想起家中那個5歲的妹妹。妹妹何容年紀那麼小,自己解脫了,她的生活該怎麼辦啊!還要讓妹妹再承受一次痛苦嗎?何玲猶豫了。
當何玲回到破舊的屋子時,發現妹妹正坐在地上號啕大哭。何玲這才想到,自己和妹妹已經兩天沒有進食了。看著妹妹可憐的樣子,淚眼汪汪的大眼睛,何玲不禁鼻子一酸,一把抱著妹妹安慰道:“別哭了,姐姐馬上給你去做飯。”何玲強打起精神,用鄰居和親友送來的大米,為妹妹煮了一鍋飯。當她看到妹妹吃著白米飯,就著鹹菜,狼吞虎嚥的樣子,不禁欣慰地笑了。
吃完這頓簡單的飯後,妹妹何容抱著碗就要去洗,一邊用稚嫩的聲音告訴何玲:“姐姐累了,姐姐快去休息。”妹妹突然如此懂事,出乎何玲預料,她頓時覺得自己是姐姐,有照顧妹妹的責任,不能丟下妹妹不管。這時的何玲暗暗在心裡發誓,將來無論多苦,也要將妹妹養大成人。
姐妹倆相依為命蹣跚前行
然而,生活對於只有11歲的何玲來說,哪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和簡單?親人去世後,家裡除了間破舊不堪的土磚房和幾畝田地,沒有任何積蓄。好在糧食已經到了收割的季節,在鄰居和親友的幫助下,何玲和妹妹的生活總算有了些保障——收穫了1000多公斤稻穀。
1999年9月1日,本是何玲到鎮上中學報到的日子,可這個家哪還拿得出錢來供她上學,何況她去了鎮上讀書,妹妹該怎麼辦啊?開學前一天晚上,何玲的大叔和二叔專門為她開了個家庭會議,商量對策。可兩個家庭都很困難,頂多在生活上幫助何玲兩姐妹,要供她們上學卻成了奢望。最終,何玲只好放棄了讀書的機會。
何玲知道輟學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她從此賣力地下地幹活,要為妹妹掙足學費,不讓妹妹重複自己的命運。何玲的堅強和懂事讓鄰村一對夫婦心酸不已,這對夫婦結婚多年沒有生育能力,想收養何容,這樣也能減輕何玲的負擔。然而,何玲當時不知從哪裡湧出一股勇氣,毅然拒絕了對方的好意,表示想靠自己的努力獨自將妹妹帶大。
第二年,何玲賣了些糧食,將妹妹送進了幼兒園。何玲哪是一個姐姐啊,而像一個稱職的媽媽,每天一大早起來為妹妹做好飯,然後送她上學。當親眼看到妹妹邁進幼兒園,她才放心地往回趕,家裡還有一大堆農活等著她去做。
不久,鄉里知道了兩姐妹生活困難,決定每年補助姐妹倆300元錢。何玲拿到這筆錢後,對知識的渴望再次被點燃,她見妹妹一天天也長大了,決定重返校園讀書。
這年9月,剛收割完稻穀後,何玲便前往恆合民族中學報名讀書。學校的領導在瞭解到她的特殊情況時,也給予了許多照顧。由於中學離家很遠,每週只能回家一次,何玲考慮到妹妹還不會做飯,她便提前將一週要吃的鹹菜和大米都準備好,然後叮囑好妹妹如何照顧自己。怕妹妹一個人生活有閃失,何玲又跑到大叔家,請他隔三差五過去幫忙照看。儘管交待好了一切,但何玲還是沒有急著趕去學校。
原來,放心不下的何玲雖然告訴妹妹自己去學校了,其實她在大叔家“藏”了整整一週。那些天,她每天一早就起床,然後躲在自家樹林裡,看妹妹如何生活。每當發現何容生火做飯被煙霧嗆得直流淚時,她心如刀絞般難受,但又不能上前去幫忙;有時眼睜睜地看著妹妹吃根本沒有煮熟的飯,也不能上前提醒。因為何玲知道,只有這樣妹妹才能很快學會獨立生活。
一週後,何玲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裡。何容見到姐姐那一刻,立馬撲到何玲懷裡就哭了起來。
“姐姐,你不在時我晚上好害怕,聽到窗外的風聲,幾乎都不敢睡覺。”何玲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儘管白天妹妹都在自己的視線中,哪知還是忽略了漫長的夜晚。接著,何容便在灶臺前自告奮勇地做好飯,再準備好鹹菜,招待姐姐。何玲吃上一口,發現飯根本沒熟。妹妹年紀太小,根本就不會做飯,這讓何玲的心又懸了起來。她只得在回校之前,再次仔細的教了一遍妹妹煮飯的步驟。
就這樣,何玲正式前往學校上初一了。當她到學校裡時,才發現根本無法靜心聽課,無時無刻不在擔心獨自一人在家的妹妹,不知道她是否又在吃沒有煮熟的飯,睡覺會不會害怕等。何玲的心裡很是牽掛。
2002年暑假,眼看妹妹何容又長大了一歲,該上小學一年級了,何玲卻因學費急得愁眉不展。儘管如此,何玲還是每天做飯洗衣百般照顧著這個可愛的妹妹。兩姐妹常常邊吃著鹹菜,邊開心地聊天。
一天晚上,妹妹吃完晚飯後突然捂著肚子,痛得在地上直打滾,額頭上滿是汗珠。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得何玲不知所措。很快她反應過來,背起妹妹就往村上的診所跑。原來是因為妹妹經常吃半生不熟的飯,患了胃病。看著妹妹躺在診所的床上打著吊針,一臉虛弱的樣子,何玲就揪心般地疼痛。她怪自己因為上學不能照顧妹妹,沒能盡好做姐姐的責任和義務。
眼看暑期就要結束了,妹妹即將要上小學,可兩姐妹連吃飯都成問題,這兩筆學費怎麼拿得出來呢!隨著開學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姐妹倆急得抱頭痛哭。何玲甚至想幹脆自己輟學外出打工,賺錢供妹妹讀書和生活。可何玲又擔心自己遠走他鄉後,妹妹要是沒人照顧該怎麼辦?何玲陷入了兩難的糾結之中。
何玲找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老師,吱吱唔唔向老師提出了自己想退學的打算。老師一聽,馬上打斷了她的話:“你成績那麼好,為什麼要去打工?你要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啊。”在老師的追問下,何玲只好說出了實情。何玲的悲慘遭遇和對妹妹的愛,深深打動了老師的心,他決定向學校反映情況,免去兩姐妹的學費。讓何玲不敢相信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相關領導瞭解到她們家的困難後,真免去了她和妹妹的學費。就這樣,姐妹倆終於得以順利入學。
何玲在學校裡讀書異常刻苦,因為她知道自己用來學習的時間並不充裕。一到了週末,何玲不但要幫助妹妹輔導功課,還要帶著妹妹種田務農。每當農閒時的週末,姐妹倆也沒閒著,而是一起到鎮上撿破爛賣,希望能賺取一些生活費。為了節約開銷,在鎮上讀書的何玲每個週末都要來回走四個小時的路,從沒捨得坐一次摩的回家。
在苦難面前,姐妹倆相依為命,感情非常好,從來沒有吵過架。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何玲卻為了5元錢而打了妹妹。
原來,何玲好不容易靠撿破爛存了5元錢,她將錢藏在枕頭下,盤算著用這筆錢給妹妹買些生活必需品。但當何玲要用錢時,卻發現錢不見了,她到處找遍了也沒看到。於是,何玲就問剛放學回家的妹妹,何容爽快地承認是自己拿了錢,因為姐姐一週才回家一次,她便自作主張地先拿來用了。何玲聽後十分生氣,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卻被妹妹一聲不吭拿去亂花了。想到這裡,何玲火冒三丈,衝上去打了妹妹幾下。事後何玲才知道,妹妹拿這5元錢是學校裡搞活動,必須要交的錢,而不是亂花掉的。何玲覺得自己太沖動了,得知真相後她十分內疚和後悔,她向妹妹道了歉,妹妹十分體諒姐姐的心情,笑著說沒事了。誤會消除後,兩姐妹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妹妹眼裡的姐姐就像是母親
2007年,何玲順利考上了重慶工商大學。此時,妹妹何容也開始讀初中。大學的學費每年都要好幾千,還有生活費,再加上妹妹的學費和生活費,這筆錢對於何玲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根本無力承擔。雖然何玲也很清楚,只有順利讀完大學才算是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為了妹妹的前程,何玲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外出打工賺錢供妹妹繼續上學。
“姐,這是你第二次有放棄讀書的念頭,都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放棄多可惜啊!我們還是一起想想辦法吧。”何容得知姐姐要出去打工後,極力反對。
“我們不可能同時上學的,就算能勉強維持一兩年,到時還是不能拿到大學畢業證,並且還會拖累你的學習。姐已經能在社會上立足,這個家以後就靠你了……”何玲強忍心痛,故作平靜地安慰妹妹說。見姐姐心意已決,何容非常生氣,隨後的幾天裡,她甚至威脅姐姐,如果姐姐放棄上大學,自己也不讀書了。何玲很疼愛妹妹,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妹妹能有個好的未來,但如果妹妹連書也不肯讀了,那自己努力打工還有什麼意義?在妹妹的“要挾”之下,何玲改變了初衷,決定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湊足讀大學的費用。
這個暑假,何玲獨自跑到縣城裡打零工。大多臨時工的工資都太低,一個暑假下來所掙的錢對於上大學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後來何玲得知一些施工工地也招零工,而且一天有80元工資,她立即前往工地報名。
工頭見眼前這個瘦弱的小女孩居然要來當搬運工時,一口拒絕,讓何玲急得哭了起來。當她向工頭說明自己打工的原因後,工頭破例同意她先在工地上試幹幾天。8月的重慶,烈日當空,要頂著40度左右的高溫在太陽下從事重體力活,何玲很快就吃不消了。但為了和命運作最後一搏,何玲還是咬著牙和工地上其他的男工友們一樣,來回做著搬磚、運沙等體力活,任憑汗水浸溼衣襟。後來何容來看姐姐,才知道她在工地上幹活,於是也留在了工地上,兩姐妹一起搬磚和推車。兩個瘦弱的身影就這樣混跡在一群男人之中,形成一道另類而淒涼的風景。
暑假結束後,何玲靠打工攢下的錢和一些社會資助,如願以償地走進了大學校門。妹妹何容也順利地開始了初中學習。
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後,何玲感覺身邊的一切都很新鮮。何玲的辛苦沒有白費,儘管大學裡人才濟濟,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剛上大一,當同學們還在熟悉學校環境時,她便開始四處尋找兼職,先後在食堂和超市幹零工。何玲班上的女孩,經常交流一些穿衣打扮的話題。何玲何嘗不愛漂亮,但是她卻連一件新衣服也不敢買,而是把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寄給妹妹,好讓妹妹吃得好一些。
由於重慶主城離萬州區較遠,來回一次要200多元車費,何玲只得每年過年時才回一次家。2008年春節,這是何玲和妹妹分開半年後過的第一個新年。為了讓妹妹體會到家的溫暖和幸福,何玲奢侈地從獎學金裡拿出一部分錢置辦了年貨,還為妹妹添置了一件新衣服。大年夜晚上,兩人還破例喝了一點酒,何容藉著酒勁動情地說:“姐,你真像媽媽,對我這麼好。”何玲笑著說:“傻丫頭,說傻話呢。”
大一下學期,何玲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拿到獎學金後,何玲又有打算了,決定靠自己兼職打工和獎學金供自己和妹妹讀書,爭取不申請助學貸款。因此,何玲平時週末的休息時間從來都是在打工中度過,同時兼了多份工作。儘管經常累得腰痠背痛,但只要想到妹妹,回味著妹妹的一封封來信時,她都興奮不已。當何玲得知妹妹的學習成績不錯時,在鼓勵妹妹的同時,也會變著法子給予一些獎勵。就這樣,苦難中站起的姐妹倆,在學習上從來不認輸。
何玲先後獲得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共1萬元,獲得4次一等獎學金、2次二等獎學金。同學們在羨慕她的同時,也鼓勵她考研究生。何玲動心了,並把想法告訴了妹妹,何容非常支援姐姐繼續深造。
2011年3月,何玲順利考上了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生。與此同時,何玲的事蹟也在學校裡傳開,經重慶工商大學3萬多名師生集體投票,她被評選為該校2011年度感動校園人物。
夏日的一個夜晚,在重慶工商大學感動校園人物頒獎典禮現場,學校給了何玲一個意外的驚喜,那就是她正在上高一的妹妹何容,突然出現在她面前。何容將閃亮的獎盃和鮮花遞給姐姐後,兩眼噙淚說:“在我心中,姐姐就像媽媽一樣,姐姐是我最親的親人。如果沒有姐姐,也就沒有現在的我。”何容的發言,感動了臺下的全體師生,久未見面的兩姐妹也在臺上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篇3:在苦難與榮光中奔跑
故事的主人公唐錫中,36歲,湖南經仕集團董事長,一個“上不著天、下不挨地”的“70後”商人。
少年的苦難
唐錫中的故事從一長串苦難的記憶中開始。
1979年3月18日,7歲的唐錫中用背篼揹著一個10多公斤重的冬瓜,步行了3個小時的山路後,到株洲去看望在城裡當工人的爸爸。在一個計劃經濟依舊堅挺、城鄉差別橫亙的年代,鄉下人進城,通常要給城裡的人帶點像樣的東西。
第一次進城便成了刻骨銘心的傷痛。走到株洲終究太遠,為求捷徑,他決定攀爬一輛路過的拖拉機。貼切的場景是:他揹著冬瓜,拽著後車板,努力往車裡頭爬。車突突地前進,拖著他打戰的雙腿直往前奔……
100米後,他手一鬆,而後連人帶瓜被甩了下來。牙齒磕在石子路面上當即出血,身子翻滾,冬瓜不知去向,路面上一道長長的血印……
“小時候家裡太窮,最單純的動機只想吃頓飽飯,農村人總以為離開農村最好,離開農村就意味著能吃上飽飯。”
打從記事起,唐錫中腦海裡體會最為深刻的就是兩個字:貧窮。“18歲之前,沒有自己固定的床鋪。所謂的床,是用紅磚和稻草堆成的類似北方的炕一樣的東西。腰板硌得生痛,骨節咯咯直響,冬天凍得嗖嗖直抖……”
進城之後,父親經常加班,他因此時常餓肚子,“兩三天是常事”。有一次“幾乎就要餓暈過去”的他,忍不住抓起一個剛起鍋的油餅往大街上跑,被店老闆捉住,一個油勺迎面打來,頭上從此多了一個油圈一樣的傷疤。後來一個戴近視眼鏡的老師給了他一個半饅頭,這成了唐錫中進城3年裡唯一未被歧視也略感溫暖的記憶。
彼時,國家結束了多年的混亂,經濟建設開始被高層納入未來中國發展的軌道。
在株洲,對小攤小販們鐵板一樣的管制也開始鬆動。唐錫中的商業生涯由此開始,1980年暑假的夏天,父親出了12塊錢,在熙熙攘攘的路邊支了個攤,他開始賣涼茶。
在滿街都是涼茶攤的現實環境下,8歲的唐錫中不得不關起門來琢磨怎樣能勝出。他用上的招數是,將小碗改成大碗。眾人追隨,他又將大碗換成有花紋的漂亮的碗。再之後,眾人皆換成了漂亮的碗,他乾脆挪窩,通過讓城管喝免費的下午茶的“賄賂”方式,將茶攤擺到了市中心顯要的地段。
他開始被關注,成了株洲城內那個夏天涼茶同行們人盡皆知的“神童”。多年之後唐錫中如是回憶:“從8歲開始,我的腦海裡就烙上了3個商業道理:1。要賺更多的錢就得比別人想更多的方法;2。賺錢不在於年齡大小;3。要賺錢還需要得到別人的某種特別的幫助。”
那是一段單純地為求生的歲月,之後,他利用寒暑假和放學後的大部分時間,賣冰糕、盒飯,搭棚賣餛飩,所有能賺錢的“低階生意”都曾嘗試。
1984年小學畢業,升重點中學的考試,他落榜。之後,他因“出手迅猛、摔倒在地十幾次還能爬起來”,而被選入了株洲市體校,主練自由式摔跤。
唐錫中覺得看到了前途。他起早貪黑,連睡覺都綁著繃帶,“幾乎就是一種恐怖的努力”。在湖南省五運會上,年齡最小的他摔倒了一個個體壯如牛的對手,其後將青少組的銅牌收入囊中。他以為人生就此熬出頭了。
然而運動會載譽歸來3個月,體校卻絲毫不提及事前答應的戶口、工作等“關鍵問題”,他依舊摸爬滾打,心情卻日漸失落。一個暴雨的晚上,他蒙著被子大哭一場,決定不再做“不能解決戶口”的運動員。
在後來的幾年裡,他也曾做過像擺攤賣煙等小生意,但因種種原因都沒有什麼起色。
生命中的幾個意外
1990年,唐錫中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闖闖。在深圳一家名為藍海石油的公司裡,18歲的唐錫中做了保安。半年過後,他被提為了保安隊長,老闆賞識他,提拔他一起做業務!而後,在這家幾十人的公司裡,他又成了總經理助理。
他初次出手就被人“上了一課”。一家河南的貿易公司找上門來,唐錫中自告奮勇地做了甲方的代表。前兩次合作順風順水,第三次合作,他將100多萬元的貨物發給對方,對方卻杳無音信,從此消失。公司除名、貼大字報通告、大會上檢討……
1991年,他又有些失落地出現在了株洲的街頭,拖個小板車,擺地攤賣溫州的服裝,開始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兩年後,他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服裝攤口。
他很不甘心。“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那筆損失沒有追回來,當你手上突然又有了一二十萬現金的時候,你總會去想,支根鐵棍賣服裝算什麼,要玩就玩大的。”
他到了廣東惠州。先是幫人賣摩托車,賣一輛自己得200塊錢;而後關係熟絡,自己租個門面賣摩托車,每輛車能賺5000塊。一年下來,70多萬元輕鬆到手。
他由此獲得了人生第二個機會:與人合夥蓋拆遷新樓。一夜之間就賺進了上千萬元。23歲的唐錫中覺得人生圓滿,“這一輩子光躺在床上吃喝都用不完”。
不過他又在劫難逃。兩個月後,針對蓋樓的查賬開始。利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全部退了回去,車沒了,房沒了,錢吐得乾乾淨淨,“像一條落魄的狗”。
1996年,他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株洲。租了個7平方米的辦公室,搞了個連自己都搞不懂要做什麼的“江南物資處”,“僱員兩三個”。在此期間,他又折騰過一個4。5萬平方米的房產生意,最後也因經營不規範而失敗。幾番折騰下來,手頭銅板所剩無幾,精神近乎崩潰。
這年8月,一位初中同學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自己在安徽做銦錠,這個東西在國外市場需求很大,自己招了四五個人,作坊式生產,一年能搞100多萬元。
出於想做實業的衝動,唐錫中半夜爬起來買了張火車票趕到了安徽。他還了解到,銦屬於稀貴金屬,在電子類產品,比如液晶電視、手機顯示屏、ITO靶材***銦錫氧化物***中廣為應用,不過煉銦汙染嚴重,加上技術不成熟,因此業內大多以作坊的方式偷偷生產。
對這個陌生的行業,唐錫中心裡沒底,不過他決定還是先把工廠建起來看看。考慮到汙染環境的問題,他把工廠特地選在了湘江邊上,租賃了一個廢棄的船廠,把自己所有的房產押了,湊了100多萬元,然後又找親戚朋友借了200多萬元,煉銦工廠靜悄悄地開工了。然而由於汙染嚴重,花了300多萬元才建好5個月的工廠在推土機的轟隆聲中毀於一旦。
已經說不清楚這是人生的第幾次失敗了,唐錫中說,當時連哭的感覺都沒有了,所有的憤怒與絕望都變成了更強烈的反抗,骨子裡唯一的念頭就是陪命運好好地鬥一鬥,玩下去,玩到底!
15天后,他借到了一些錢再一次決定煉銦。一方面是胸中創業之志漸長,另一方面卻是暴戾之氣漸減,作風日益嚴謹和規矩,“不能再吃虧了,也吃過太多不守法的虧”,他在第一時間辦理了營業執照,株洲市石峰區精銦廠懵懂上路。
初創的工廠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單純的煉銦工藝並不複雜,但煉銦之後的汙染嚴重,廢水怎麼排?排到哪裡不汙染環境?初生的小廠決定向這一“世界級的難題”發起挑戰,他則成了“課題組”的總工程師和總設計師。
一場關於環保的戰鬥
頭3個月裡,唐錫中把自己關在一個5平方米的小屋子裡,潛心搞起了技術公關。他自嘲身兼3種身份:小學生、實驗老師、化學博士。半年過後,中國精銦提煉的核心技術在這個面積不過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租賃工廠”裡誕生了。這一技術一改先前高溫提煉的方法,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用普通的輔助材料就能提煉,且回收率大大提高,迴圈效率大大增強,同時也更為環保。
另一件事情,則是他收購了當地的一個煉鉛廠。他對提煉過兩次的廢渣還不放過,覺得其產業鏈還可以拉長,於是他又“貪婪”地琢磨,“煉鉛之後的水淬渣,含有4%——8%的鋅。如果把這個廢水利用起來做氧化鋅,氧化鋅又可以生產硫酸鋅,這個產業鏈就環環相扣,可以畫上一個完整的圓了。”
不斷地琢磨,不斷地超越,從誕生之日起,工廠就以一種“超乎常規、不斷深入”的方式迅猛膨脹,不知不覺間已走了很遠。
1999年,株洲有機化工廠倒閉,經過改制,唐錫中收購了該廠,他將公司更名為株洲經仕實業有限公司;2002年,經仕公司的硫酸鋅產量做到了世界最大,產業規模開始形成;2005年,經仕集團成立,企業產值突破億元。相比建廠之初的百萬元,7年翻了一百倍。2008年,經仕集團產業規模突破了10億元,並佔據全球硫酸鋅市場50%以上的份額。
從創辦經仕的第一天起,唐錫中就告誡自己,“一定要守法,一定要得到社會的認同”。他決定對經仕的汙染問題做一次大手術。經過幾年的努力,花園式的化工企業在湘江河畔破繭而出。2008年3月,作為株洲當地綠色環保型企業的“標杆”,在湖南省人民禮堂,面對臺下近千名觀眾如潮的掌聲,唐錫中“趾高氣揚”而又“熱淚盈眶”地領走了公司“在改善環境、節能減耗、發展迴圈經濟中做出積極貢獻”的大獎。
苦難與榮光交織的人生
“有些事情,只有當你真正經過之後,才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我的苦難,我這麼多年備受煎熬而不斷忍受的人生……
”我有過4次自殺的念頭,無數次對命運不公的詛咒,兩次跑到五臺山去出家……我曾認為命運故意捉弄我,因為我身邊的人都比我好,從小到大,沒有一件事情讓我真正覺得很順利。我的人生如履薄冰,也有太多的陰影,可我每一次還能站起來。直到後來,我恍然大悟,真正能打倒你的其實是你自己!
“我並不是想在這裡炫耀什麼,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在路上摸索忍受、覺得人生一團黑暗的人。我只是想借自己的經歷,給所有在路上的人們一點點微薄的希望和光芒。希望我們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堅持,來詮釋生命這個沉重而深邃的命題。
”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總要留點什麼給這個世界。我絕望之時,有人給過我一個半饅頭,親人和朋友在我困難的時候多次借錢給我,幫助我,這個世界有太多給了我們溫暖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幫助他人,愛他人。我們一代一代地做下去,我們的子孫們將會感到無比的幸福,他們在我們創造的世界裡自由地擁抱、呼吸和微笑。“
回首一路走過的日子,人們不難發現苦難與榮光在唐錫中身上真實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個36歲男人傳奇而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