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育兒知識大全

  幾乎所有的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陷進一入園就生病的怪圈。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入園前要考慮的因素

  在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單獨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機會少,孩子受關注的程度高,這些都是減少生病的原因,入托之後呢,孩子將與十幾甚至幾十個同齡孩子生活在一起,無形之中,孩子受感染的機率就相對增加了。

  確定寶寶可以入園

  在決定是否上幼兒園之前,家長應首先觀察孩子是不是具備了某些能力,比如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能不能在出現情況之前先行報告大人,在成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如果還不具備的話最好暫緩入園,否則很容易因為尿溼了衣褲而引起感冒。再比如孩子是否已經能夠區分玩具與食物,不會輕易去撕咬玩具;是否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吮吸手指、不挖鼻孔等,這些習慣都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重視幼兒園的軟環境

  在選擇幼兒園時,不要只注重硬體是否先進,教育上是不是抓得緊,更應該注意的是一些日常的細節問題,家長們可以暗中觀察老師清洗餐具或玩具時是否用心,每日晨檢的衛生老師是否認真負責,冬天室內開空調時是否注意教室的通風工作等。這些細枝末節雖然是每家幼兒園都應該做好的日常工作,但其間的差異卻足以影響你孩子的身體健康,它們遠比什麼特色、雙語重要得多啊!

  入園初期的注意事項

  孩子初入園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僅是心理上從排斥到接受,進而喜歡,還有一個生理的適應期。

  剛剛入園時,幾乎沒有一個孩子會立刻喜歡上幼兒園,他們或是哭鬧不休,或是無聲抗議,這個階段是孩子心理上的斷乳期,所以在初入園的一兩個月裡,父母應該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他們心 理上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會慢慢去審視這新的生活安排,逐漸地去接受。

  在這段時間內,家長不要因為補償的心理而在雙休日帶著孩子東奔西跑遊山玩水,要讓他們好好休息,因為憂鬱與哭鬧都是非常傷神的事情,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與身體上的休息,而不是新的感知與刺激。

  每天晚上儘早安排孩子上床睡覺,因為幼兒園裡的午睡對有些孩子來說改變了作息時間,所以質量難以保證,這時晚上的睡眠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另外,不要總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沒吃飽、沒吃夠,在餐飲問題上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像以前一樣安排即可,對孩子而言寧可餓點,也不能撐著了。

  入園貼心話

  # 一般入園都在春秋兩季,雖然氣候宜人,卻也是傳染病的高發期,所以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很重要,如果得知周圍有孩子生病,可以給孩子喝點板蘭根或是吃點大蒜加以預防。

  #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之後,最好把外衣外褲都換掉,勤洗手洗臉,減少感染機率。

  # 如果條件允許,對於初入園的孩子,在第一學期裡可讓他每一週都在家休息調整一天,以恢復體力。

  讓孩子入園媽媽先過心理關

  千叮嚀萬囑咐——擔心老師照顧不周

  媽媽的表現:小宇剛上幼兒園,媽媽一百個不放心,每次送小宇到幼兒園,都反覆囑咐老師看好小宇,該給他吃什麼,什麼時候喝水,戶外活動應該注意什麼……面對小宇不捨的哭鬧,小宇媽媽又一再向小宇保證,會很早來接小宇回家,會給小宇帶禮物來。

  潛臺詞:幾個老師面對十幾個孩子,能照顧得像家裡那麼好嗎?會不會不小心讓他受傷了?如果老師忘記提醒他喝水,他不好好吃飯,渴了餓了怎麼辦?……

  寶寶的反應:入園一段時間了,小宇仍然不願意上幼兒園,每次媽媽送他到了園裡,他都緊緊拉著媽媽的衣服,不願意鬆開。每天下午媽媽來接時,他都表現得非常高興,不和老師說再見就迫不及待地要走。

  專家進言:小宇媽媽對老師不放心,所以才會左交待右囑咐,小宇在旁邊的感覺是媽媽迫不得已才把自己送到幼兒園,幼兒園老師肯定不如媽媽照顧自己照顧得好,所以,小宇也對老師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不願意在幼兒園多呆一會兒。小宇媽媽需要表現出自身對於幼兒園的熱愛和信任,多和孩子討論幼兒園有趣的事情,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不安。

  躲在門口偷偷看——擔心孩子沒人管

  媽媽的表現:佳佳媽媽每次把佳佳送到幼兒園後,都不會馬上離開,而是躲在幼兒園門口,偷偷看著佳佳,直到看到佳佳停止啼哭才離去。偶爾還會帶佳佳在戶外遊戲區玩半個小時才送到班裡去。

  潛臺詞:孩子哭著進園,老師有沒有時間哄她?如果沒有理她,她會不會一直哭下去?我多陪她一會兒,她是不是就能好一些了?

  寶寶的反應:儘管佳佳已經入園一個多月了,可每次到幼兒園都會大哭,而且一會兒跑到門外看看媽媽還在不在,如果不在,會有些失望但不會哭。如果看到媽媽,就會大哭不止。

  專家進言:孩子會根據媽媽的某些行為來判斷幼兒園的安全性。如果媽媽對孩子在幼兒園是否適應存有憂慮,那麼孩子對入園也會憂心忡忡。媽媽躲在門口偷偷觀察寶寶的行為,就是對寶寶和幼兒園老師不放心的表現。佳佳發現媽媽遠遠地看著自己,又不能回到媽媽身邊,肯定會覺得委屈,哭鬧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所以,媽媽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後,應該愉快地和孩子道別,然後更快離開,別把自己的不安傳遞給孩子。

  心太軟——怕影響孩子情緒

  媽媽的表現:洋洋從小體質不好,雖然進入幼兒園兩個多月了,可是總是請假在家休息。本來好幾次洋洋病已經好了,可是媽媽一提去幼兒園,洋洋就開始哭。這一哭,媽媽心就軟了:不去就不去吧,反正病也沒有好利索,再養養。就這麼一直拖著,洋洋兩個月的出勤率只有12天。

  潛臺詞:孩子這麼小,病剛好,一定不要影響她的情緒。況且幼兒園又不是系統性知識的學習,落下就落下吧。不就是畫畫、唱歌、做遊戲嗎?在家陪她一起玩就行了。

  寶寶的反應:媽媽的妥協,讓洋洋更不願上幼兒園了。媽媽非要送幼兒園的話,她就使勁地哭或者跺腳,要不就說肚子疼。進入幼兒園後,不能很快融入到小夥伴的遊戲中,總是呆在一邊看,很少參與。

  專家進言:孩子在初入園時,幼兒園會設定適宜的環境和過渡環節來讓孩子感受幼兒園的舒適和溫暖,另外會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學習計劃,包括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藝術創作活動和遊戲活動等等。如果擔心孩子病後護理的問題,可以建議老師多留意一下,也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討論在幼兒園看到的有趣事情。但是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撒嬌而放棄入園的堅持,這樣無形中會教給孩子逃避去幼兒園的另一個藉口。

  搶佔玩具——怕孩子受委屈

  媽媽的表現:軒軒進入幼兒園一個多月了,情緒逐漸變好。有一天,媽媽在幼兒園看到軒軒因為搶一個玩具轎車和另一個孩子發生了爭吵,軒軒被推了一下。媽媽在旁邊心疼得要命,以後每次都幫孩子佔好這個玩具。每天早上催軒軒入園都會說:早點走,我們就能玩到這個玩具了。

  潛臺詞:我的孩子從來沒有受過這種委屈,幼兒園這麼多小朋友,玩具畢竟有限,如果他玩不上,該多失望啊!

  寶寶的反應:軒軒每天到幼兒園都很積極,入園後也會佔著這個玩具不撒手,其他小朋友想玩,軒軒不給,實在不行就開始哭,然後大聲喊著找媽媽。

  專家進言:因為媽媽的默許,軒軒霸佔玩具的慾望得到了強化,無形中讓軒軒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很正常的。而且媽媽以玩具為入園的誘餌,在短時間內可能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長期下去,一旦這個玩具對軒軒失去了吸引力,他對幼兒園的興趣就會下降。在幼兒園,孩子可以在爭奪玩具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和他人友好交往,所以媽媽應該和老師配合,鼓勵孩子適應集體生活,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