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暑該怎麼辦比較好

  兒童由於對環境的變化不是很敏感,因此天氣一熱容易中暑。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能護理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小兒中暑的護理方法,一起來了解吧。

  小兒中暑的護理方法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如果發現患兒的病情嚴重就應該立即送醫治療。

  3、快降溫,使寶寶的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是:用涼涼的溼毛巾冷敷寶寶頭部,或給寶寶洗溫水浴。

  4、也可以掐寶寶的人中穴、內關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邊有帶針之類的物體,可先將其用火消毒,然後用針淺刺人中,並擠出血滴,這兩種方法對於大汗虛脫的寶寶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在寶寶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其進食或喝水,意識清醒後,每隔10到15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或意識不清者勿給。也可讓寶寶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6、讓寶寶仰臥,解開衣釦,脫去或鬆開衣服。如寶寶的衣服己被汗水溼透,應及時給寶寶更換乾衣服,同時開啟電扇或開空調,以便儘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寶寶身上吹。

  小兒中暑的症狀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面板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面板溼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面板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寶寶中暑後的飲食4禁忌

  1、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溼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