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制定初中學生學習計劃

  制定一個學習計劃首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去展開,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這樣的學習計劃才是最好的,應用起來也不吃力。那麼應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初中學生學習計劃

  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裡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的學習優勢或特長。不管是補課還是提高,最好要圍繞一個專題進行,這樣做,學習比較容易見效果。

  自由學習時間內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這一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之一。

  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鍊一會兒,再回來學習;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計劃要留有餘地。

  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學習方法目標

  學習成績不理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科學。科學的學習方法遵循人的認知思維規律,可以讓你事半功倍,而差的學習方法背離人的認知思維規律,只能讓你徒勞無功。如果你現在成績較差,你應該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哪些是合理的,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率的。對於低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改變,如果你不改變,你只能取得和以前一樣的成績。姜丹妮結合自身特點,確定的方法目標是:

  A.全面採用鏈式記憶法。特別是對歷史和外語科。每天晚上抽半小時左右,回顧一天所學內容,並將其整理在一個綜合筆記本上;第二天早上的第一時間,複習前一天所學知識;晚上整理一天所學內容之前,再一次複習。每天如此反覆。週末將一週綜合筆記從頭到尾再複習一次;下週末再將上一週筆記複習一次。這樣做可以將每天學到的每個知識點,通過至少七次的記憶,達到熟練並形成永久記憶的效果。

  B.啟用目標管理法。以周為單位,每週末,設定下一週要達到的目標,並於下週末檢查目標是否達成;每天臨睡前,設定第二天的目標,並於第二天臨睡前檢查目標是否實現;每節課要有每節課的目標,並於課後及時檢查目標是否實現;自習時,要設定自己擁有的這個時段要達到的目標,並及時檢查目標是否實現。

  C.數學、外語把重心放在精細預習上。就數學而言,老師上課前,不僅要通讀本節教材,而且要把本節練習題、作業題完成。就外語而言,老師上課前,要把本節有關的詞彙、短語背過;把課文通讀3次以上,並弄清課文意思。另外,堅持每週至少背一篇課文和一篇對話,以培養語感。

  D.語文、政治、歷史、地理重心放在課後及時複習上。每節課後,要及時複習老師課堂上講過的重點、難點,及時完成有關習題。特別是對於歷史,除聽老師的講解外,自己要將學過的內容及時歸類總結。在平時做題過程中,語文要加強作文訓練,政、史、地要多做大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