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校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政治試卷

  優秀的試卷凝聚了出題老師的心血,也匯聚了整本書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宇宙創造過程中,上帝沒有位置……沒有必要藉助上帝來為宇宙按下啟動鍵”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設計》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從世界觀上看,與該觀點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團火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構成 ④黑格爾: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下列觀點中蘊含的哲理與此不同的是

  A.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B.天地之變,陰陽之化

  C.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D.理生萬物,理主動靜

  “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波普爾的這句名言說明

  A.認識永遠都在無限接近真理 B.真理包含謬誤的成分

  C.認識引導著真理的不斷髮展 D.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

  在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下,“節儉”成為2013年全國兩會的新亮點:會場不擺鮮花,代表用的鉛筆是用舊報紙做的,會議用過的稿紙要回收利用。節儉新風正在改變中國。這一改變體現了

  ①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

  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④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有導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菜根譚》中說:“有妍必有醜為之對,我不誇妍,誰能醜我?有潔必有汙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汙我?”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①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相互聯絡 ④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國務院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符合發展實際,順應人民意願。這是因為

  A.人民的意願決定改革的程序

  B.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D.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矛盾

  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被稱為計劃經濟體制最後一個“堡壘”的鐵道部終於被攻破了。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我國將不再保留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這說明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他的一生經歷了各種挫折與失敗,但他都無所畏懼。敢於承擔的個性讓他一直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價值觀,他總是能想辦法將自己的離奇想法變為現實。這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取決於主觀努力

  ②實現人生價值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④追求個性的發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充分條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規劃中要涉及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利益和諧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徑。分配體制改革,實質是

  A.改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B.改革生產力以推動生產關係的發展

  C.改革經濟基礎以適應上層建築的發展 D.改革上層建築以推動經濟基礎的鞏固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寂寞可能部分上是由於基因遺傳,但如果你能夠與其他人接觸,參加團體活動等並且避免與外界隔絕,你就可能建立起一個豐富的人際關係網路。這說明

  ①事物的聯絡是普遍的、多樣的

  ②人為事物的聯絡的形成離不開實踐這一客觀物質性活動

  ③離開了人的實踐活動,自在事物的聯絡是不能實現的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不同時代的榜樣既具有特定時代的“粉絲”群體,又因其精神傳遞著某種積極的價值而得到後人的認可並延續其影響。這表明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③價值判斷和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過矛盾的普遍性來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樹當作崇拜的物件和生命的象徵,村民相信人的生命都由樹來庇佑。苗寨裡的人無論出生或去世,都會種一棵樹表示紀念。在“人本是樹”的生命哲學的引導下,村民不僅與自然和諧相處,更使得當地生態環境形成了良好的迴圈系統。對上述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①“人本是樹”的觀念屬於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②哲學的智慧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

  ③發揮意識作用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有重要的驅動和導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國夢”“光碟”“逆襲”“土豪”“女漢子”“奇葩”“點贊”上榜2013年十大流行語。材料說明

  A.社會意識因其相對獨立而不斷飛躍 B.社會意識反映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C.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 D.社會意識超越社會存在而不斷進步

  “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如果一幅畫中適當地留下不著色彩的空白,會收到特別的藝術效果。這種“空白效應”體現的哲理是

  A.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B.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C.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 D.事物性質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春節俗稱過年,對中國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植物成熟的週期,到太陽周而復始的輪迴;從對季節更替的全程關注,到對播種與收穫的適時測度……我們的先祖探索著自然執行的規律,並以此為指導安排農事和生活,也創造了“春節與年”的文化。這體現了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②親身實踐獲得的認識才能促進實踐發展

  ③事物之間的聯絡是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

  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公孫龍曾提出一個“雞三足”論的哲學命題,他認為雞除了有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二足”外,還有另一隻是名稱和符號的“足”,所以對雞來說共有“三”只“足”。公孫龍的論斷

  A.認同了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 B.混淆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C.承認了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D.否認了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對轉基因食品的爭議一直不斷,支持者認為它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則,人為地改變生物的基因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從中可見

  ①哲學對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②世界觀是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導

  ③價值判斷與人認識事物的角度有關 ④認識運動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與“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反映了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B.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D.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聯絡

  “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其中包含的辯證否定原理是

  A.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B.辯證的否定是聯絡的環節

  C.只要肯定一切,人的覺悟就能長進 D.只要否定一切,人的覺悟就會向前發展

  近來,湖北巴東發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頻繁發生讓民眾產生恐慌情緒。有關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於‘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從現有研究水平來看,根據已有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中長期的地震預報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②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④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關係”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甲認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認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認為:“人是架鐘表,心臟是發條,神經是遊絲,骨骼是齒輪,人的思維過程只不過是對命題、觀念進行加減。”丁認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以上觀點分別屬於

  A.相對主義 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 辯證法

  B.形而上學 唯物主義 辯證法 唯心主義

  C.相對主義 辯證法 形而上學 唯心主義

  D.形而上學 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辯證法

  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這樣描寫的味道“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對“時間的味道”的描述從一個側面說明

  ①量的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引起質變 ②矛盾的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

  ③矛盾就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於鬥爭性之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宋代詩人蘇軾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說到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強調讀書講究方法,由全觀分,由分觀全讀書之法,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瞭解和體會。從哲學上說,這是因為

  ①聯絡是普遍的、多樣的、無條件的 ②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 ④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絡,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黨的召開以來,改革成為中國民眾的焦點關切。對新時期的改革,“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幾乎成了各個社會利益階層的共識。形成這一“共識”的依據是

  ①上層建築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

  ②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④辯證否定就是要創新社會發展規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綜合題

  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方便了人們出行,也能滿足人們的自駕遊願望,其在豐富和提高了人們生活品位的同時卻也使交通擁堵、交通事故增多。在城市中,“堵車”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特別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道路交通致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車多:機動車數量急劇增多;②路差:路口多、道路狹窄、路況不佳;③燈少:訊號燈等交通指揮系統不健全、不完善;④技差:駕駛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範及酒後駕駛等導致的交通事故多。堵車影響了自己、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不少人在考慮現在是否該買車。

  ***1***請結合材料,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說明政府應怎樣“治堵”,舉例說明。***12分***

  ***2***請結合材料,運用矛盾分析法對我國當前汽車消費提出你的建議。***9分***

  入冬以來,全國各地不斷遭到“霧霾”侵襲,“PM2.5”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話題。我校同學以“應對霧霾 保護生態”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

  認識問題 21世紀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汙染,物種滅絕。

  ***1***結合材料,運用聯絡的觀點談談對我國生態問題的看法。***6分***

  分析問題 針對當前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汙染物危害區域性大氣環境,嚴重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2013年9月12日,國務院釋出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十條措施,涉及嚴控汙染物排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等。力爭用五年或更長時間,使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2***結合材料,說明國務院釋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唯物史觀依據。***9分***

  解決問題 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氣汙染問題,各地紛紛頒佈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了更為細緻和嚴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氣質量,達成社會公眾的期盼。

  ***3***請結合材料,為地方政府制定和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兩條合理化建議,並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說明理由。***4分***

  辨析題

  2013年的雙十一,淘寶總交易額達350.19億。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電子購物日趨流行。有人在對傳統商城和網購市場進行比較研究後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購市場必將完全替代傳統商城。”理由是,首先網購作為新興事物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傳統商城市場份額逐步減少,2013年我國網購交易規模達到1.8萬億,比2012年增長68%;其次網路購物有價格低、購物成本低、不受時間限制等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

  試用唯物辯證法相關知識評析上述觀點的合理之處與片面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