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的生活會有哪些艱辛
很多留學生剛剛步入美國入境之時,很難真正的融入當地環境中,會面對獨自留學生活的艱辛。那麼去美國留學會有哪些艱辛又該如何面對呢?隨小編來了解美國留學生活的資訊吧!
美國留學生活的艱辛
新環境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副本,從新手套裝開始升級打怪,我低估了它的難度。
降落,搬進宿舍,接受舍友的擁抱,度過在異國他鄉的第一夜。這一切看起來自然流暢但是帶給我的,卻是來自骨子裡的冰冷,是帶著冰碴的那種冷。這個國度沒有親人也沒有一點點我熟悉的人情味道,說實話,我開始慌了。
開學第一天抱著課本穿山越嶺的找不知在何處的XXX Hall的XXXB教室。上課時一臉懵逼不知所云的看著講臺上侃侃而談的教授,最終還要在眾人善意的注視下結結巴巴的做了乾的不能再簡短的自我介紹。這一天折騰下來,看著眼前餐盤裡的沙拉和披薩,點餐時剩下的那一點胃口也鴻飛冥冥了。
新朋友
去圖書館刷夜不再是一個人,吃飯也能碰到三兩個好友,有個陪伴,乏味的披薩也變得美味了起來, 留學 生的生活就這樣多了無數的色彩。
但與此同時,你會發現,你再也放不下對朋友的依賴了。一個人的孤獨,被放大成了茫茫雪原上的萬丈冰淵。與此同時,在學業上和語言上的巨大壓力往往會把人折磨的敏感又易怒,換個說法,也就是“撕逼”這種事在 留學 生圈子裡很常見。
因此在 留學 生圈裡,有的人或許會沒有那種“鐵瓷”級別的朋友,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數出那些與自己撕逼決裂的所謂“***”。這是必然的,想要不讓自己收到傷害,也不想讓別人因我而受到傷害,所以只能選擇孤獨。
也正是這樣我們學會了一個人上課,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午夜場電影,一個人去超市,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壓馬路,一個人旅遊……
當你開始習慣一個人並享受孤獨帶來的自由的時候,你會忽然意識到原來孤獨也可以過得有味道。但是同時你也會開始無端的嫉妒每一對從你身邊相擁的戀人,心理暗暗咒罵著所有第二個半價的商家,內心變得有點狹隘如玻璃一般脆弱容不下他人的不善意的眼光。遠離大部分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與你無關,又何必讓他們注意到你的存在。
新文化
異國的全新的文化環境帶給我們的改變是立竿見影並且行之有效的,漸漸地,我們落入了兩種文化激烈碰撞之間的漩渦中,一時間在兩邊都得不到足夠的認同。
你發現國內的同學漸漸地跟你找不到了共同話題,而在美國人眼裡,你卻仍舊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外國人。處在這個尷尬異常的境地中的我們,只能夠在同為留學生的人群裡尋求情感慰藉。正因如此,在面對外界對我們的評價或是指責,甚至哪怕是學習生活上的遭遇的挫折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感到十分委屈並且爆發般的宣洩情緒。現在覺得,大哭又何嘗不是一種有效的放鬆方式呢。
“2016過年的那天,正好是我剛剛結束兩個midterm並且due一個paper的first draft的第二天,其中心理的midterm考的並不很理想,難過的晚飯也沒有吃,接著又熬了一夜把paper改完早晨八點前交了。
稀裡糊塗一腦袋漿糊的洗了個澡,躺在床上發呆卻無法睡著。感覺天花板上的燈似乎在自己旋轉,陽光透過拉不緊的百葉窗打在臉上刺得眼睛很痛,明明天氣已經轉暖了可是躺在被窩裡仍舊是手腳冰涼。
這個時候,手機響了,是媽媽打來的FaceTime。在接通之後聽到媽媽聲音的那一刻,我抱著手機嚎啕大哭,第一次離家這麼久,攢了一夜的情緒彷彿都在這一刻得到釋放了,媽媽就那樣在電話另一邊靜靜地陪著我哭了近半個小時。真的,這是我過得最特別的一個年。哭完跟媽媽聊天直到手機沒電,感覺自己又恢復了繼續努力的力量。”
給美國留學生的幾點建議
1、關於大學課堂
與中國的課堂以一本教材,一位老師為主導不同,美國大學的課堂沒有某一本教科書的限制,很多的時候完全依靠老師講義與作業。教授很重視學生的課堂體驗,所以充分的參與課堂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對於剛剛升入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來說,往往在課堂上的的參與度與課後閱讀上遇到困難。該如何克服呢?首先在課堂上大家一定不要害怕“丟臉”也不要害羞,對於一名初到美國的國際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回答錯誤是很正常的。多試,多練才會提高。其次是閱讀量,大家可以利用去美國之前的這個暑假來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這樣在初入美國後才不會覺得非常不適應。
2、關於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可以說是整個大學的永恆話題。無論之前的託福分數有多高,不斷的學習,特別是口語與寫作技能的提供是貫穿始終的。一般來講,大學都會有一些寫作中心等為學生免費提供譬如論文修改等服務。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此項福利!此外,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也會增加鍛鍊口語的機會。
3、關於新同學
學生們都會擔心到了美國之後是不是不容易融入美國的文化。特別是看到很多的報道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後只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後。其實在我們詢問了一些美國本土學生關於如何看待國際學生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很願意和國際學生做朋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建議是文化的融入是相互的,當我們期待被另外一種文化接受的時候,其實也應該坐下來仔細研讀並且接受新的文化。比如,棒球是美國學生們中很流行的運動,中國學生不要一定會打棒球,但是多多瞭解一下這種運動會大大增加與美國同學交流的話題。
4、關於新的生活習慣
對於新的生活習慣,大家首先要學習並尊重,其次是適應。當然也不要因此而完全放棄自己的習慣。需要的是和大家共同磨合與相處。如果雙方實在都覺得很難很對方相處,大家完全可以以和平方式分開。同學們需要記住的是偶爾一次的不愉快不能代表未來全部的經歷。
5、關於作業
在美國大學的作業更注重學生對於知識的實際應用與拓展。很多作業是論文形式的。而對於論文來說,大家一定在交作業之前先確定是否符合一般論文寫作的格式要求,關於引用等規則是否應用正確等。大家可以邀請教授提前核查一下。一般情況下,對於國際學生的這點要求,教授都是很願意幫忙的。另外一點就是教授對於論文的原創性要求非常高。
6、關於業餘時間安排
由於對周圍環境的不熟悉,或者沒有太多朋友。很多中國學生喜歡把課外時間花在寢室與圖書館裡。這沒什麼不好!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特別是商科一類的專業,與超高的GPA相比,其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來豐富一下自己的課餘生活。比如參加一些學生們自發主辦的一些專案等。這同樣是很好的鍛鍊與學習機會。
7、關於校外實習機會
對於美國大學生來說,從大學一年級的暑假他們就開始關注各種實習機會。學校裡也會有專門針對學生們應聘實習的培訓,比如如何準備簡歷,如何在面試中出色的表現自己等。也會定期的釋出一些實習的崗位,大家一定要時時關注這些資訊。
8、關於校內參與研究機會
對於進實驗室,可能很多學生,特別是一些綜合性大學的學生會認為大學一,二年級很難能參與到研究專案中去。這裡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某大學化學專業本科大一的一名中國學生。她在大一就開始申請進實驗室,教授一直拒絕。直到大二她才被允許在實驗室裡清理試驗器皿。由於平時課業負擔很重,她只能在晚上9點以後才能到實驗室裡完成這項工作。所以每天晚上從9點到12點,總是有一名中國學生盡心盡力的在實驗室裡清理試驗器具。有一天,教授去實驗室取東西,看到了這名他幾乎想不起名字的中國學生在認真的整理試驗器具,也許是被她持之以恆,盡心盡責的精神打動了,教授在未來的日子裡逐漸的讓她參與一些試驗專案,並開始指導她做一些實質性的工作。而在實驗室裡的這份經歷對於她未來申請博士的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怎麼快速融入美國留學生活
1、融入美國,主動尋求陌生人幫助
中國人有一個固定思維就是:有麻煩了找熟人,放心也覺得理所當然。中國人喜歡根據關係親疏分為“自己人”和“外人”,對於自己人總是多信任一些,廣交朋友之道彷彿也更多是為了在有困難的時候可以有人施以援手,而對“外人”的期盼度就沒那麼高。出門在外靠朋友,沒朋友在身邊的時候更願意自己去承擔也不去“麻煩”陌生人,飛機上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當一箇中國乘客需要將攜帶著很重的行李箱放到行李架上的時候,即使有一些困難,也會自己多使點勁抬上去而不願意尋求身邊人的幫助,但如果是一個美國乘客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很自然的尋求周圍人的幫忙。這就體現了中美式思維的差異,中國人是更喜歡也更信任熟悉的人的,對於陌生人就會有防禦心理,而美式思維中對於幫忙的定義,就是當別人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就會施以援手。
所以當留學生到美以後,本身可能就是一個人身在異國,遇到什麼問題可以勇敢的向你身邊的美國同學和老師尋求幫助,你的主動求助也會讓他們覺得你們更親近。
2、語言不是交流的隔閡
很多中國學生去了美國以後,可能會覺得自身語言溝通有困難,羞於與別人表達,說話生怯,這樣反倒讓美國人覺得很奇怪。所以倒不如坦坦蕩蕩的在發表想法之前先承認,“我英語可能說的不太好,如果有說錯你們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打斷我,我重新慢點解釋。”像這種勇於承認自己不足的做法也更坦蕩,更有益於交流。在一個互相溝通的語言環境中,自己的語言肯定也是提高得更快。
3、充分表現自我魅力
中國是更注重集體和國家利益的團體,一直被灌輸的思想也是“舍小家,為大家”,所以自然而然忽略了個人感受,在大集體中就會變成一個跟隨大部隊的沉默者,自古以來內斂、內修的思想也讓中國人更趨向於“靜”。但是美國人是更注重個人感受的,追求人權,崇尚自由,喜歡奔放運動,這也推動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變。
統計發現,在美國課堂上,發言更多,更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是美國孩子,甚至因為一個問題和老師吵得面紅耳赤,而中國學生普遍不怎麼發言,只是一味接納知識。因此即將赴美的留學生需轉變的另一個思維便是“展現自我”,勇於展現自我獨特性,培養挖掘個人潛能,相信自己所具有的獨特性,勇於展示自我。或許你會發現,你會因為小提琴拉得好獲得一堆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