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成語故事

  世外桃源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現用來比喻環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

  故事

  一個漁夫隻身舍船進入一山洞,發現一座桃源,這裡的居民男耕女織,小孩與老人怡然自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人平等,自給自足,人們的關係十分淳樸親切,到處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 在一部浪漫傳奇裡,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幾乎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夢想,無都市之喧囂,無塵世之煩擾。傳奇只留在紙上。但在中國桂林,沿桂花之路往陽朔,會有一個比桃花源更美、更真實的地方——世外桃源。煙雨,滿山遍野的綠草、山花、溶洞、木樓,嚮往著一個民族高尚品質的風雨橋,和漂流在翠竹之隙的歌謠……

  所有的歡樂和所有的艱辛都在這裡,找到歸宿。充滿母性的世外桃源是桂林許多年前離家而去的女孩,如今回來,已長成如詩如畫的少女……

  這是一個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有山、有洞、有小橋、有流水、有人家有賞心悅目的民俗風情有扯不斷的情絲……

  近義: 洞天福地

  反義: 人間地獄

  用法: 在這兒,在這~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例句:

  ①那種幻想中的所謂~;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②這裡林木蔥茂;花香四溢;環境優美;居住此地;大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