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博士買驢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

  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乾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這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2.冬日可愛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的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後來,“冬日可愛”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3.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後來比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4.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後來比喻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5.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後來比喻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6.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後來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