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三國時期,魏國佔據北方,蜀國佔據西南方,吳國佔據南方。
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尋找時機出兵作戰。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因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在吳國進行訪問。諸葛亮聰明過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戰事所需的十萬枝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眾人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甘願被斬首示眾。一直嫉妒諸葛亮才能的周瑜則在暗地裡樂開了懷,一心等著諸葛亮完不成任務,命喪黃泉。
話說諸葛亮寫下軍令狀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麼多箭,用常規辦法自然行不通。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他必需品,但並不知道諸葛亮用來做些什麼。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枝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枝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的人頭可就不保了。
話說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幹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滿臉迷茫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故作神祕地笑著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線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敲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諸葛亮卻從容地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裡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敲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火速前往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一個勁兒地射箭。霎時間,箭像雨點般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
諸葛亮瞅準時機,命令船隊火速轉頭,把沒有受箭的一面朝向魏軍,這一面很快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氣得捶胸頓足,那叫一個悔啊!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枝箭。吳國元帥周瑜對諸葛亮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不如。那麼,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啊,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推算,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會有大霧的結論。就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枝箭。成語“草船借箭”便由此引申而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求解驛站】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活學活用】諸葛亮觀察天象,~,周瑜甘拜下風。
【妙語點撥】周瑜雖有大將之才,卻心胸狹窄,嫉妒勝己一籌的“智多星”諸葛亮,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生出一計,誘導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短時間內造出十萬枝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萬分狡猾、陰險。然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胸有成地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枝箭,順利完成任務。諸葛亮用實際行動給了周瑜一個響亮的耳光。有道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妒賢嫉能,不如努力讓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成語接龍】草船借箭→劍***箭***拔弩張→張燈結綵→綵筆生花→花容月貌→貌合神離→離心離德→德高望重→重於泰山→山清水秀→秀外慧中→中庸之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四面八方→方寸之地→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