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與夫人的愛情故事

  錢學森與夫人蔣英堪稱科學和藝術完美聯姻的愛情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堪稱科學和藝術完美聯姻是“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和中國“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蔣英的結合。

  1991年,中共中央在為錢學森舉行的頒獎儀式接近尾聲時,錢老忽然話題一轉,談到了他的夫人蔣英:“我們結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國政府對我迫害期間,她管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與我的專業相差很遠,但,正是由於她為我介紹了音樂藝術,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深刻認識,學會了廣闊的思維方法......”錢老對夫人一往情深的這一番話,得到在場人的熱烈掌聲。

  過繼的妹妹,曾改名錢學英

  錢學森的父親和蔣英的父親蔣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學生,回國後都在北京供職,因此兩家來往甚密。只有一個獨生子的錢均夫提出要蔣家三女兒、5歲的蔣英到錢家做閨女。蔣英從蔣家過繼到錢家是非常正式的,蔣錢兩家宴請了親朋好友,蔣英的名字也改為錢學英。但不久,蔣英父母捨不得,又要了回去,錢家提“條件”———“現在是我乾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

  蔣英頗有音樂天賦,1935年隨父到歐洲考察,1937年考進柏林音樂大學聲樂系。錢學森1935年赴美留學,和導師馮·卡門共同開創了舉世矚目的“卡門——— 錢學森公式”,從此錢學森的名字傳遍世界。

  十餘年未見,回國喜結連理

  一個在美國苦攻航空機械理論,一個在歐洲暢遊於聲樂藝術的海洋之中,10多個年頭,錢學森與蔣英彼此沒有來往。1947年,錢學森和蔣英不約而同回到祖國。年已36歲的錢學森開始了對蔣英的追求。

  1947年夏天,錢學森與蔣英在上海喜結良緣。當年9月26日,錢學森與蔣英赴美國波士頓。

  蔣英來到美國的頭幾年,錢學森去美國各地講學或參觀的機會比較多,每次外出他總忘不了買一些妻子喜歡的禮品,特別是各種新的音樂唱片。在他們家中,各種豪華版經典的鋼琴獨奏曲、協奏曲,應有盡有。多年之後,當蔣英憶及往事,依然回味無窮地說:“那個時候,我們都喜歡哲理性強的音樂作品。學森還喜歡美術,水彩畫也畫得相當出色。因此,我們常常一起去聽音樂,看美展。我們的業餘生活始終充滿著藝術氣息。不知為什麼,我喜歡的他也喜歡……”

  五年軟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間,錢學森為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8月,得知錢學森要回國,美國當局將其軟禁,特務時時監視。整整5年失去自由的生活並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而蔣英則像一名忠誠的衛士,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務進行無畏的鬥爭,全力保護錢學森,讓他有個研究科學的小天地。

  整整五年的軟禁生活,並沒有減損錢學森和蔣英夫婦回國的決心。在這段陰暗的日子裡,錢學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蔣英則彈一把吉他,共同演奏17世紀的古典室內音樂,以排解寂寞與煩悶。雖說竹笛和吉他所產生的音響並不和諧,但這是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為了能隨時回國,當然也為躲避美國特務的監視與搗亂,他們租住的房子都只籤一年合同,五年之中竟搬了五次家。蔣英回憶那段生活時說:“為了不使錢學森和孩子們發生意外,也不敢僱用保姆。一切家庭事務,包括照料孩子、買菜燒飯,都由我自己動手。那時候,完全沒有條件考慮自己在音樂方面的鑽研了,只是為了不致荒廢所學,仍然在家裡堅持聲樂方面的鍛鍊而已。”

  在蔣英和親朋好友的關懷勸慰下,含冤忍怒的錢學森很快用意志戰勝了自己,他安下心來,開始埋頭著述。一冊《工程控制論》和一冊《物理力學講義》,便是蔣英與錢學森貧賤不棄,生死相依的篤愛深情的結晶。

  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成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來親自過問下,美國政府終於准許錢學森夫婦回國。但當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6歲的兒子永剛、5歲的女兒永真在機場最後登機時,美國政府又無理扣留、沒收了錢學森在美國20多年間積累下的研究筆記。而他們的結婚“信物”——— 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

  在回國以後的40多年裡,每當蔣英登臺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錢學森曾說:“幾十年來,蔣英帶給我的這些藝術作品裡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豐富了我對世界的認識,藝術的薰陶開闊了我的思維。”

  蔣英和錢學森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了藝術情趣,他們努力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每逢星期天,如果天氣好,他們總是帶著孩子一起去郊外野遊,到公園散步。香山、碧雲寺、櫻桃溝、頤和園、景山、北海,以及故宮、天壇、長城、十三陵,都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身影。

  1999年7月,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隆重舉辦“藝術與科學——紀念蔣英教授執教40週年學術研討會”,以及由蔣英的學生參加演出的音樂會等,88歲的錢學森因身體原因不能出席,他特意送來花籃,寫來書面發言,讓女兒代為宣讀,以表達他對蔣英的深深的愛意。

  在中國科學院宿舍區一排老舊的紅磚樓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樓,這就是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中國“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蔣英夫婦的家。走進這個家,滿眼都是藏書,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架德國製造的黑色大三角鋼琴。這架琴記錄了這對夫妻摯真的情感、至誠的追求、至上的奉獻…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和蔣英的父親蔣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學生,兩人回國後都在北京供職,因此兩家來往甚密。

  蔣英是蔣百里的三女兒。只有一個獨生子的錢均夫仗著同蔣百里的特殊關係,直截了當地提出要5歲的蔣英到錢家做他的閨女。蔣英從蔣家過繼到錢家是非常正式的,蔣錢兩家請了親朋好友,辦了幾桌酒席,將蔣英的名字也改為錢學英。

  蔣英回憶起那段經歷時說:“過了一段時間,我爸爸媽媽醒悟過來了,非常捨不得我,跟錢家說想把老三要回去。錢學森媽媽答應放我回去,但得做個交易:你們這個老三,現在是我乾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

  良好的家庭環境,使錢學森和蔣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和家庭教育。蔣英兒時喜愛唱歌,頗有音樂天賦。1935年,蔣英隨父親到歐洲考察。1937年,蔣英考進柏林音樂大學聲樂系,從此開始了她在歐洲學習音樂的漫長旅程。

  而錢學森,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對藝術也很熱愛。書法、繪畫、寫作、小品盡顯才藝。

  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錢學森和導師馮?卡門共同開創了舉世矚目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從此,錢學森的名字傳遍了世界。

  一個在美國苦攻航空機械理論,一個在歐洲暢遊於聲樂藝術的海洋之中,10多個年頭,錢學森與蔣英彼此沒有來往,只有藝術的種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當蔣百里赴美國考察把蔣英在歐洲的留影拿給錢學森看時,照片上那動人的微笑和兒時就依稀可見的美麗,在錢學森的心裡掀起了微瀾。

  這年的舊曆七月初七,是錢學森刻意選擇的良辰吉日。錢學森終於下定決心,向蔣英求婚。

  錢學森來到蔣家,走到蔣英面前懇切地說:“英妹,12年了,我們天各一方,隻身在異國他鄉,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們多麼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攜,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還要相逢,我們卻一別12年,太殘酷了。這次我回來,就是想帶你一塊兒到美國去,你答應嗎?”

  的確,兩個人雖無書信來往,但是,長久的分離,並沒有封凍兩顆相愛的心靈,相反,更加重了他們之間的思念。他們都在無言地等待著對方。

  1947年,錢學森與蔣英在上海喜結良緣。

  這年9月26日,錢學森與蔣英赴美國波士頓。他們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租了一座舊樓房。在新家的起居室裡擺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為這個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氣氛。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

  多年之後,當蔣英憶及往事,依然回味無窮地說:“那個時候,我們都喜歡哲理性強的音樂作品。因此,我們常常一起去聽音樂,看美展。我們的業餘生活始終充滿著藝術氣息。不知為什麼,我喜歡的他也喜歡……”

  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間,錢學森為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8月,當得知錢學森要回國時,美海軍部副部長立即給司法部打電話:“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軟禁生活並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裡,錢學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蔣英彈一把吉他,兩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以排除寂寞與煩悶。雖然說竹笛和吉他的聲音並不那麼和諧,但這聲音是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它是一種力量,它代表了這對不屈的夫婦的一種意志,一種品格,他們從這音樂中領悟到的是一種發自心底的信心和動力。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來親自過問下,美國政府終於准許錢學森夫婦回國。但當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6歲的兒子永剛、5歲的女兒永真在機場最後登機時,美國政府又無理扣留、沒收了錢學森在美國20多年間積累下的研究筆記。而他們的結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這架三角鋼琴也因此成為錢學森和蔣英歷經風雨、沐浴幸福的見證。

  在回國以後的40多年裡,每當蔣英登臺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錄製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裡。

  每當聽到蔣英的歌聲,錢老總能感到一種美好的賜予。於是,他自豪地對自己說:我是多麼有福氣啊!他甚至總想對人們高呼一聲:讓科學與藝術聯姻吧,那將會創造奇蹟!

  一枝獨秀秀春情,綠葉青枝枝含金;

  幾經秋雨點春色,又逢才子逐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