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型電腦沒有硬碟能不能開機呢

  我們桌上型電腦如果沒有硬碟,那麼能實現開機嗎?下面由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桌上型電腦沒有硬碟是否能開機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桌上型電腦沒有硬碟是否能開機介紹一:

  可以開機,但是因為沒有系統所以電腦進入不了系統,你可以接上U盤或行動硬碟,並且裡面裝上WINPE系統,可以從U盤或移動硬盤裡啟動

  桌上型電腦沒有硬碟是否能開機介紹二:

  一、這是無盤系統的電腦,現在的網咖大多都採用這種方式進行執行、維護、管理的。就是一臺伺服器,其他電腦只是用這臺“無硬碟的電腦”,通過網路共享,登入到人家的伺服器上。

  二、要是硬碟檢測失敗,解決方法:

  1、主機板BIOS沒電,記不到硬碟資訊,如果系統日期不正確的話,很可能是這個原因。

  解決辦法:更換BIOS電池,重新進BIOS內檢測硬碟。

  2、IDE線質量不好或插得不牢。

  解決辦法:換一條IDE線或將IDE線插在主機板另一個IDE槽裡,連硬碟的線不要與其它IDE裝置一起連線,例如光碟機,分開兩條IDE線連,正確設定主/從盤。

  桌上型電腦沒有硬碟是否能開機介紹三:

  那要看那裡的電腦了,現在網咖主流的無盤網路技術就是終端電腦沒有硬碟的,但是有解壓卡,更需要一臺好點的網路伺服器,

  要是自己家裡的電腦,無硬碟也可以開機,象用啟動盤什麼的,但是絕對不可能正常使用的,你同學說能,你就把一臺電腦硬碟摘下來讓他給玩玩

  相關閱讀:

  硬碟基本引數

  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資料儲存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引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但硬碟廠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統,就依舊以“GB”字樣來表示“GiB”單位1024換算的,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在我們買硬碟的時候說是500G的,但實際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為廠家是按1MB=1000KB來換算的,所以我們買新硬碟,比買時候實際用量要小點的。

  轉速

  轉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鐘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引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檔案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鐘。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效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桌上型電腦使用者的首選;而對於筆記本使用者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釋出了100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伺服器使用者對硬碟效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效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

  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資料扇區所需的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硬碟的資料傳輸率是指硬碟讀寫資料的速度,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資料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資料傳輸率和外部資料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衝區未用時的效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資料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衝區之間的資料傳輸率,外部資料傳輸率與硬碟介面型別和硬碟快取的大小有關。

  Fast ATA介面硬碟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為16.6MB/s,而Ultra ATA介面的硬碟則達到33.3MB/s。2012年12月,兩80後研製出傳輸速度每秒1.5GB的固態硬碟。

  快取

  快取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記憶體晶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儲存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衝器。由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快取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快取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效能。當硬碟存取零碎資料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有大快取,則可以將那些零碎資料暫存在快取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資料的傳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