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的故事介紹

  梅蘭芳出生於梨園世家,八歲學藝、十一歲登臺,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遊園驚夢》、《斷橋》、《黛玉葬花》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憤然毀畫

  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時,曾帶往香港存入銀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統治下的香港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取出。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難題。他問夫人怎麼辦?夫人說:“報紙登出了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訊息,我們不妨也來學她。發揮你的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

  其實梅蘭芳早有這種念頭,只是沒有說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動說出來了,他自然點頭稱好。兩人著手構思,夫人磨墨,丈夫繪畫。不到八天,畫了20多幅魚、蝦、梅、鬆。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爭相購買。不到兩天,20多幅畫就全部賣完了。

  這件事傳出後,上海文藝界、新聞界、企業界反響十分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梅蘭芳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後特別興奮,為不負眾望,他苦戰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主辦人員選定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請梅蘭芳夫婦屆時光臨剪彩儀式。

  然而此訊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獲知後互相勾結,肆意搗亂,他們派來一群便衣警察,提前進入展覽大廳大做手腳,前來參觀的許多群眾見狀紛紛離開。梅蘭芳看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當他走進展廳後,發現每幅畫上都用大頭針彆著紙條,分別寫有“汪主席訂購”、“周副主席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還有一些寫著“送東京展覽”。梅蘭芳夫婦目睹此景,氣得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刺向一幅幅圖畫。“譁!譁!譁!”幾分鐘內國畫被化為碎紙。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也很快傳向大江南北。上海當局的報紙搶先發布頭號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稱讚梅蘭芳民族氣節凜然,為世人所敬仰。廣大群眾也紛紛寄來書信,支援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對他如此讚賞和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隻孤燕了!”

  舉債度日

  梅蘭芳斷了經濟來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揮淚出賣北京的房子,接著又出賣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儘管這樣,後來還是舉債度日,向親友借了一筆錢。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絕境,便解囊相助。老畫家葉譽虎提議與他合作,辦一個國畫展覽,突出梅、竹的主題,以擴大社會的影響。

  淪陷區的上海,一片混亂恐慌,不是停水停電,就是空襲警報,市民生活得提心吊膽。梅蘭芳在這種艱苦環境裡作畫,克服一系列難以想象的困難,畫技大有長進。經過八個月的苦戰,他一個人就畫了170多件,題材十分廣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樹、梅花等,同葉譽虎的作品一起,於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國銀行的一所洋房裡展出,受到廣大參觀者的好評。

  展覽結束後,梅蘭芳為了生活,被迫將其中大部分作品賣掉,所得收入一是還債,二是安排家庭生計,三是資助劇團裡生活更困難者。梅蘭芳苦澀地回憶著這幾年的滄桑歷程,心境憂悶地對朋友說:“一個演員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際,因為抵抗惡劣的社會環境,而蓄鬚謝絕舞臺演出,連嗓子都不敢吊,這種痛苦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之所以繪畫,一半是為了維持生活,一半是藉此消遣。否則,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蘭芳在抗戰期間斷然蓄鬚明志,不為民族敵人演出,表現了一代藝豪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事件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決心。

  感恩胡適

  1928年,我國戲曲大師梅蘭芳去美國訪問演出前,當他得知胡適曾在美國留學七年,對那裡非常熟悉,便幾次前去拜訪,向胡適瞭解情況。胡適也熱情地接待了梅蘭芳,把美國的風土人情、觀眾的愛好和欣賞習慣、美國劇院的狀況等都對梅蘭芳做了詳盡的介紹,胡適也都積極地為梅蘭芳出謀劃策。 當梅蘭芳結束美國訪問演出,回來後見到胡適,他首先畢恭畢敬地深鞠了一躬,說:“適之先生,這次多虧蒙您指教,我的美國之行才會如此順利,真是太感謝您了!”接著,他又詳細向胡適介紹了自己在美國訪問演出的種種情況,言談之間,洋溢著真摯的感激之情。

  後來,梅蘭芳旅居上海,胡適則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爾,胡適出差到上海,梅蘭芳總要熱情宴請一番。一次,胡適要去美國參加太平洋國際學會的年會,定在那天深夜2點在上海登船。梅蘭芳得知這個訊息時已是傍晚,距離開船時間僅有幾個小時了,自己卻還在外地演出。顧不得多想,他當即推掉一切事務,連夜趕回上海。當他站在送行的岸邊,向胡適依依不捨地揮動著手臂時,因為一路上趕得急,口中還忍不住氣喘吁吁呢。

  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梅蘭芳的感恩之心著實令人欽佩。

  練畫蓄鬚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事爆發。日寇佔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臺講話,讓其表示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之後,便決定儘快離滬赴港,擺脫日寇糾纏。於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說,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率團星夜乘船赴港。

  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不願露面。為了消磨時光,他除練習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紙、看新聞外,把主要精力用來畫畫。他喜歡畫飛鳥、佛像、草蟲、游魚、蝦米和畫外國人的舞蹈。這些作品,家人和劇團人員看到後十分高興,都說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美感和歡樂。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佔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麼辦?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心採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鬍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說:“別瞧我這一撮鬍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麼,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駐軍司令酒井看到梅蘭芳留蓄鬍子,驚詫地說:“梅先生,你怎麼留起鬍子來了?像你這樣的大藝術家,怎能退出舞臺藝術?”梅蘭芳回答說:“我是個唱旦角的,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我都是在家賦閒習畫,頤養天年啊!”酒井一聽,十分不悅,氣呼呼地走了。過了幾天,酒井派人找梅蘭芳,一定要他登臺演出幾場,以表現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榮。正巧,此時梅蘭芳患了嚴重牙病,半邊臉都腫了,酒井獲悉後無可奈何,只好作罷。翌日,梅蘭芳感到事態十分嚴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於是他立即坐船返滬,回到闊別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夫人獻計

  國民黨親日派首領、大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後,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長,並在上海大都市設立特務機關。特務頭子吳世寶提出要宴請梅蘭芳,並勸梅作一次慰問演出。訊息傳來,梅蘭芳心頭一震,自言自語地說:“才出虎穴,又入狼窩,這世道怎能讓人活下去!”梅夫人見丈夫忐忑不安,茶飯不思,便說:“不行的話,明天我去赴宴,與他們周旋。”

  次日,梅夫人來到汪偽政權特務機關的76號宅院。特務頭子勸她說:“幾年不見梅老闆,聽說蓄起了長長的鬍鬚,是不是為了在國民面前要個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應該關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當道,還是識相點為好。”梅夫人當即回擊說:“梅蘭芳是個中國人,豈能出賣祖宗、放棄節操!”特務頭子聽後勃然大怒,指著梅夫人惡狠狠地說:“梅老闆唱了幾十年的戲,大概還沒有領教過我吳某所導演的‘舞臺’吧。”說完,硬領著梅夫人去看鐵門裡血淋淋的刑具,接著又陪梅夫人赴宴。梅夫人坐在桌邊,始終不動嘴巴,不動筷子,以沉默抗爭。特務頭子便伸出罪惡之手,端來一鐵罐硝鏹水進行威脅,梅夫人毫不畏懼,鎮定自若地說:“硝鏹水豈能毀掉他的國格和人格!”言罷,拂袖而去。

  梅夫人回到家中,向丈夫細說了這一切。梅蘭芳深感局勢嚴重。就在這關鍵時刻,梅夫人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驅走日本人的經驗:“你放心,事到臨頭,我自有應急辦法。”第二天,當聞聽日本人要來,她便吩咐兒子從抽屜裡拿出一支四聯防疫針,找出針筒,要梅蘭芳趕快躺在床上,注射針藥。不一會,梅蘭芳真的開始發起高燒來了。日本人來後,摸了梅蘭芳滾燙的額頭,只好無奈地搖著頭走了。

  申報記載

  1913年10月,梅蘭芳接受上海許少卿邀請首次赴上海演出。10月28日《申報》13版《劇談》這樣評論他:

  梅蘭芳之青衫亦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藝之佳,早已名滿都下二難兼併,必有特異之技藝以動人,觀聽者有梨園癖者自必聯翩往觀,第一臺又將座物隙地矣。

  1918年,梅蘭芳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臺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申報》當時出了一個類似專欄的《梅訊》,共有數百篇文章,專門介紹梅蘭芳的蹤跡、演出等內容,由此可看出他的巨大影響。

  1920年04月20日《申報》14版《梅訊***六***》訊息:

  二十九夜,演嫦娥奔月,友人戲調浣溪沙一解曰:咫尺天涯望玉宮,五雲佳氣壓仙蓬,鬆亭神箭太匆匆,釀酒情懷人獨倦,折花心緒易偏慵,青天碧海露華濃。嫦娥奔月自畹華演後,海上男女劇場莫不效顰。其唱詞縱不多而精絕,可與散花並傳,特錄之,此後再演,可按圖而索驥也。[13]

  1922年07月04日《申報》18版《梅訊***二十九***》訊息:畹華定於本夕出演瑤臺,瑤臺為《南柯夢》中一折詞藻,音節之美久已膾炙人口,畹華得名師指授,更有絕妙身段,梁州第七之載舞載歌,真如一朵紅雲。

  時裝有絕妙之妝畹華新自某處見即召發工如法制發且已覓得此類攝影為模型矣。抗戰爆發後,梅蘭芳蓄鬚明志,閉口不唱京劇,一度賣畫為生,直到抗戰勝利後,他才重新開唱。

  1946年12月05日《申報》5版《梅訊》訊息:

  梅畹華博士文武昆亂不擋,能戲不下百餘出,編有私房本戲甚多。凡劍舞,帶舞,羽舞,袖舞等,以及服裝,道具,悉屬別出心裁,融新舊於一爐,為且行開新園地。勝利後迭次公演,所漏戲碼以各界熱烈要求莫不重複演出,致有許多好戲未獲儘量表演,引為憾事。茲應觀眾一再要求,決再漏演早年傑作前後部《西施》,滬儒士女當以一觀為快。

  西施毋庸多為介紹,為一極富意義之國劇,梅氏所為翩舞,即可見諸於前部西施。後部中獨步虛廊,泛隱西湖等精彩專案,凡西皮、二黃、南梆子、二六,無不各盡其妙,唱功繁重,充滿幽怨、忠憤之氣,尤為是劇精神之獨特所在。館娃宮內羽舞時,配以胡琴曲牌哪吒令,警口不凡,允稱空前傑作。又梅劇賣座始終不衰,應各界一致挽留,聞已允將演期延長甘日,至月底始行停鑼雲。

  梅蘭芳怎麼死的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病逝,終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