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教人練字的故事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和書畫理論家,作為一名著名的歷史人物,流傳下來也關於米芾的故事也有很多。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據說米芾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的父母見他很喜歡寫字,就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可米芾讀了三年的書,學業卻一點都沒有長進。

  有一天,他聽說有一名寫字非常好的秀才要從學校旁邊路過去趕考,他便去找秀才,想讓秀才教他寫字,秀才說要讓米芾買他的紙,而且他的紙非常貴是五兩紋銀,並且在紙上寫滿字,三天後拿給他看;米芾後來還是買了秀才的紙,三天後他一個字都沒有寫,秀才問她為什麼不寫,他說紙太貴了,在沒想好之前不敢往上面寫字,怕寫錯了浪費,每次都是著清水寫的。

  秀才說既然你都已經琢磨了三天了,你現在用毛筆蘸墨水寫一個字我看看,於是米芾用心的寫了一個“永”字。寫的非常棒。秀才便問他為什麼, 他在學校讀書三年,學業都沒有半點長進,怎麼學字三天就可以寫的這麼好。米芾說是因為我平時寫字的紙都沒有這麼貴,所以寫的時候就沒怎麼用心,很隨意。這次是因為紙太貴了,所以我就會用心想好怎麼寫,才會去寫。秀才說這就對了,寫字要用心,專心的寫,不是隻觀察字的形態,只有這樣才能練好一手好字。

  米芾真的有潔癖嗎

  北宋有名的書法家米芾好潔成癖,世人皆知。愛乾淨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個度,過份愛乾淨就是一種病態了。

  米芾非常愛乾淨,只要用手碰過東西,就會立馬拿水洗手,不然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因此無論他走到哪裡,身邊都會跟著僕人拿著水壺,以方便他隨時洗手,而且米芾不在盆裡洗手,他覺得本來水是乾淨的,可是倒進盆裡後就變髒了,所以他洗手就是用手將水接著,洗完之後也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等手自然晾乾。

  對於自己的東西,從來不讓別人染指,傳聞一次上朝時,他的朝靴被人動了一下,雖然只是細微的變化,但是米芾一眼就看出來了,回到家中後,米芾就去洗朝靴,不停的洗和刷,直到把朝靴洗到沒有了原來的顏色,洗到破掉才肯罷休。米芾自己的東西不讓人動,更加不會去動別人的東西,曾有一次米芾擔任祭祀官員,要穿規定的祭祀服裝,這個祭祀的衣服因為每年都會有不同的人穿,所以米芾無論如何也不能穿到自己的身上,就拿回去又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結果祭祀的衣服被洗的掉了顏色,皇上認為這是大不敬,就罷去了米芾的官職。

  他的潔癖已經到達一種境界,包括給女兒選夫婿如此重大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潔癖為先。開始給女兒選親的時候,挑來挑去都覺得不滿意,後來有一個叫段拂的小夥子,字去塵,這正和米芾的心意,去塵去塵意為沒有塵土,就滿意的把女兒嫁給了這個人。

  米芾因為潔癖這個事情鬧了很多笑話,可是這也是一種病,沒有藥可以治癒,現代社會還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但是在那個時候只有事事將就了,不過,作為一代名書法家,稍微有點怪癖也是合乎情理的。

  米芾書論提出什麼觀點

  米芾的著名書論是他對書法和寫文章的一種獨特的見解和書法發展的觀點闡述。他說,當他看到古人的書法,有些引用很冷僻,或者文章太過追去辭工,導致後人無法理解他們的含義。所以,他認為書法和文章應該深入淺出,不需要刻意追求辭藻的華麗。

  米芾在書論中說到他寫書法的時候,寫書法也和寫文章一樣,需要跟著內心走,落筆要隨意,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會自然天成。他提到,別人都說他的書法是集合了古人的大成,而事實上,他其實是摒棄了古人的風格,自成一派的。

  然後,他又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他上述幾個觀點的正確性。

  最後,他說到,“石刻不可學”。為什麼呢?因為你寫好了書法,讓別人給你刻在碑上,其實那早就已經不是你的真跡了,而是刻石者的功勞了。所以,欣賞書法,必須要在真跡上觀看,這樣才不會失去作品原來的風味。

  米芾的書論中又說到,寫字不僅需要用勁,還需要用神。很多人以為,他們拿起筆寫字,以為那樣寫出來的字筆鋒就會遒勁。其實不然,寫字越是用勁的人,寫出來的字反而越枯瘦無力。寫字需要用神,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顯得自然而飄逸。寫字呢,首先要追求骨格,然後再追求筋和肉。言下之意,就是寫字要懂得佈局。比如,上下結構的字,上結構和下結構不能分得太過。寫字就好比畫畫,不注重佈局和結構,那就字病。

  另外,米芾書論又提到,寫字要勤奮,需要每天練習,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就像古人那樣,天天練字從不懈怠,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麼多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