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儲備基地

  石油作為現代使用的一種重要能源,在原油的儲備量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可能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盛產石油的地區是中東一帶,那大家知不知道位於哪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資料,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石油儲備國,他們多年來平均每年消費石油9億噸,其中5億噸從國外進口。1944年,美國當時的內政部長哈諾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構想。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後,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實行全面石油禁運,導致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美國政府遂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1975年12月,福特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該法授權美國政府建立高達10億桶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在此後的10多年時間裡,美國利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地下岩鹽洞,建設了五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存能力達到7.2億桶。其中有最大的儲備規模達2.32億桶,最小的也達0.76億桶。

  截至2009年2月初,美國戰略石油儲備超過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達3.5億桶,可供全國使用150天,創了歷史新高。

  :日本

  日本石油戰略中很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石油進口渠道和實現手段的多元化。世界石油最重要的產地中東一直是日本最大的石油進口地,目前在日本的石油進口中佔有88%份額。但由於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以及美國對中東石油的壟斷,日本從未忽視過其他地區。

  冷戰後,日本隨即加強對非洲、中南美洲的官方援助,大力發展和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與中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石油資源的爭奪,正是最新的例子。1997 年,日本提出“歐亞大陸外交”的新戰略,目的即在於搶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能源開發的主導權。

  為了保障石油進口的多元化,日本大力推行“日元外交”,注重對石油生產國實施經濟援助和技術合作。這些年來,日本已不再只是消極被動地等待石油進口,而是積極主動地利用資金技術優勢走出國門,與石油生產國合作開發石油甚至爭奪石油的優先開採權。

  日本充分利用自身石油儲備優勢,在亞洲各國石油消費激增的情況下,提出亞洲各國應在各自加強石油儲備的基礎上建立相互調劑餘缺的“亞洲石油儲備體制”,並表示願意將本國尚空閒的儲油設施轉用於亞洲的石油共同儲備。

  日本自身的石油儲備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而民間石油儲備幾乎佔到一半。在1960年代,日本民間就開始建立石油儲備。1973 年石油危機後,日本全面完成國家石油儲備。經過30多年發展,日本已經形成官民一體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

  這一系列石油戰略的最終形成,緣於1973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爆漲4倍,相關影響使日本的國生產總值下降了7%。日本政府敏銳覺察到了潛在的危險,很快將石油戰略定為一項國策,並於1979年完成官民並舉的國家石油儲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