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家訪日記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哲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詩人說:“教師是無私的蠟燭和辛勤的園丁”。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下面就隨小編看看,希望喜歡哦。

  篇1

  201X年X月X日 晴天

  自從走上工作崗位,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個年頭。五年的不斷探索,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家訪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絡,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長“報喜”,可以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

  篇2

  201X年X月X日 晴天

  “尹老伯,您的尹兵在家裡嗎?”“哦,王老師來了,請到家裡喝茶,他在房裡做作業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氣了。”老大伯說。“沒有啊,他在學校裡很聽話的,比開學初用功多了,數學第一單元考了90分。今天,我想請您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談談對我們學校、老師有什麼看法或建議。”王老師說。

  尹大伯說:“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你們開始家訪以來,群眾對你們學校、對老師好的呼聲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長總是說這說那。說學生回來沒有作業做,伢們到處玩,我們管不著;打他,他不怕,說他,他不聽,真是無可奈何。只找我們借買學習用品之名要錢買玩具,上游戲室,成績談不上。

  回來的路上,倆位老人的話讓我思索良久,尤其是具有代溝的祖孫住在一起,哪有共同語言去交流,哪來涓涓細流去滋潤。除了每天幾個硬幣打發他們外,就是一日三餐保冷暖;若娃們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成了他們的“替罪羊”。

  其實,每個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無幾,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於他們在課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環境如何和個人學習習慣怎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進每個學生家庭,具體瞭解他們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環境,然後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無疑是十分必要的。我深深地體會到,家訪真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金鑰匙啊。

  篇3

  201X年X月X日 晴天

  夕陽的餘輝斜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幾位老師拿著必備的家訪宣傳資料,在學校張校長的帶領下,在沒有濃蔭的柏油路上尋找著學生的住址。第一站,我們到李晟光家裡去。李晟光是個普通的孩子,普通得連他的媽媽都沒有足夠的自信。

  他媽媽問我們:“是不是我兒子在學校出了什麼事情了?”我馬上解釋說:“你不要誤會,我們來家訪並不是因為你的孩子出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聽到這裡,他爸爸媽媽才露出笑容。

  然後,我們談了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這是個基礎比較差的孩子,貪玩,上課總是魂不守舍,下課卻精神煥發。儘管近期有所好轉,但是,家庭作業只要有一點難度就不做。希望家長能夠督促孩子完成好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表示十分願意與老師配合,但也說出了自己的困難: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媽媽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不高,兒子的學習習慣又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當天的作業,而是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直到天黑才回家吃晚飯,吃完了又開始看電視,直到睡覺。因此,他的家庭作業總要打折扣。家長盼望老師對他的孩子嚴加管教。

  望著家長帶著歉意又滿懷期待的目光,我明白,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仍感到十分欣慰,畢竟我們的家訪是有收穫的,收穫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收穫了家庭的理解。

  我們明白,孩子是家長的希望,而教師又是希望的助推器。對於孩子,我們需要了解的確實很多,對於李晟光這樣的家庭,我們應給予他更多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