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的用法藍芽如何使用

  藍芽是一種無線技術標準,可實現固定裝置、移動裝置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資料交換,那你知道藍芽怎麼用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藍芽的用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藍芽的用法

  1、首先要配對,建立信任關係

  2、開啟藍芽裝置的搜尋/被搜尋模式;

  3、主動裝置***電腦或者手機等***搜尋到被動裝置***耳機、鍵盤、攝像頭等***

  4、根據提示輸入密碼***有些裝置密碼需要看說明書***

  5、然後是開通支援的服務功能

  6、在成功建立配對的時候,主裝置會提示選擇開啟哪些無線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7、有些功能需要相關的軟體支援,比如手機的同步通訊,需要提前安裝管理軟體。

  8、最後是每次使用之前要建立連線。

  一般藍芽裝置都會在啟動之後自動搜尋主裝置,通過與已配對裝置列表進行比較,自動連線配對成功的裝置。

  藍芽的傳輸與應用

  藍芽的波段為2400–2483.5MHz***包括防護頻帶***。這是全球範圍內無需取得執照***但並非無管制的***的工業、科學和醫療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離無線電頻段。

  藍芽使用跳頻技術,將傳輸的資料分割成資料包,通過79個指定的藍芽頻道分別傳輸資料包。每個頻道的頻寬為1 MHz。藍芽4.0使用2 MHz 間距,可容納40個頻道。第一個頻道始於2402 MHz,每1 MHz一個頻道,至2480 MHz。有了適配跳頻***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簡稱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最初,高斯頻移鍵控***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簡稱GFSK*** 調製是唯一可用的調製方案。然而藍芽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調製在相容裝置中的使用變為可能。執行GFSK的裝置據說可以以基礎速率***Basic Rate,簡稱BR***執行,瞬時速率可達1Mbit/s。增強資料率***Enhanced Data Rate,簡稱EDR***一詞用於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別可達2 和 3Mbit/s。在藍芽無線電技術中,兩種模式***BR和EDR*** 的結合統稱為“BR/EDR射頻”

  藍芽是基於資料包、有著主從架構的協議。一個主裝置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網中的七個從裝置通訊。所有裝置共享主裝置的時鐘。分組交換基於主裝置定義的、以312.5µs為間隔執行的基礎時鐘。兩個時鐘週期構成一個625µs的槽,兩個時間隙就構成了一個1250µs的縫隙對。在單槽封包的簡單情況下,主裝置在雙數槽傳送資訊、單數槽接受資訊。而從裝置則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長達1、3、或5個時間隙,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主裝置都會從雙數槽開始傳輸,從裝置從單數槽開始傳輸。

  藍芽的通訊連線

  藍芽主裝置最多可與一個微微網***一個採用藍芽技術的臨時計算機網路***中的七個裝置通訊, 當然並不是所有裝置都能夠達到這一最大量。裝置之間可通過協議轉換角色,從裝置也可轉換為主裝置***比如,一個頭戴式耳機如果向手機發起連線請求,它作為連線的發起者,自然就是主裝置,但是隨後也許會作為從裝置執行。***

  藍芽核心規格提供兩個或以上的微微網連線以形成分散式網路,讓特定的裝置在這些微微網中自動同時地分別扮演主和從的角色。

  資料傳輸可隨時在主裝置和其他裝置之間進行***應用極少的廣播模式除外***。主裝置可選擇要訪問的從裝置;典型的情況是,它可以在裝置之間以輪替的方式快速轉換。因為是主裝置來選擇要訪問的從裝置,理論上從裝置就要在接收槽內待命,主裝置的負擔要比從裝置少一些。主裝置可以與七個從裝置相連線,但是從裝置卻很難與一個以上的主裝置相連。規格對於散射網中的行為要求是模糊的。

  許多USB藍芽介面卡或“軟體狗”是可用的,其中一些還包括一個IrDA介面卡。

藍芽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