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的用法應該如何使用
北芪是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北芪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北芪的用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北芪的用法
藥用法
煎服,9-30g。密炙可以增強補中益氣的作用。
食用法
常與粳米、黨蔘、雞肉、羊肉、大棗等配合食用,或直接取5~10克黃芪泡水喝,具體可根據自己體質,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黃芪紅棗茶
配料:黃芪3-5片,紅棗3枚。
做法: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30分鐘後,煎煮20分鐘,代茶飲用。每天1劑。根據個人體質可連續飲用1周至3個月。
功效:補氣昇陽、健脾養血,固表止汗。適用於脾虛氣弱、氣短汗出等症,也可增強抵抗力,降血壓,改善氣血。
黃芪烏雞湯
配料:黃芪50克,烏雞1只。
做法:烏雞切成小塊,與黃芪一同入砂鍋,加調料燉熟即可。
功效:本法具有補益腎氣、養陰補血功效。可輔治月經不調、血虛痛經、頭暈及身體虛弱等症。
黃芪鯽魚湯
配料:黃芪7克,鯽魚1條。
做法:將鯽魚、黃芪一起,加入適量調料煮湯。
功效:每日進食一次鯽魚及湯,具有益氣補腎和利尿消腫作用。
補虛正氣粥
配料:黃芩30克,人蔘10克,粳米90克。
做法:黃芪和人蔘洗淨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後,入砂鍋煮沸,濾渣取汁,分成2分,分別加入早、晚煮制的米粥中服用。
功效:5-7天為一療程,有大補元氣、健脾胃作用。適用於年老體弱、心慌氣短、久病贏弱、體虛自汗、食慾不振、氣虛浮腫等症。
北芪的功能主治
1、治療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症。臨床上用黃芪、防風、白朮製成玉屏風散,用於治療表虛自汗且易感風寒者。
原理:肺合皮毛主表。虛則腠理不密,難攝津液。黃芪入肺,補氣虛,表盛所以固攝鬼門,且能御邪之於外也。
2、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洩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症。常與人蔘或黨蔘,白朮,茯苓,山藥等配伍治療脾虛洩瀉。與升麻柴胡人蔘等配伍治療臟器脫垂,如補中益氣湯。 原理:脾主溼,脾虛則不能輸布津液於肺,所以溼困中焦,溼性趨下,所以下焦受溼而便溏。脾虛則難以助胃健運,所以食少納呆,難思飲食。本藥入手足太陰,所以肺氣盛則可以通調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氣盛則可以運化陰精上輸於肺。
3、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本品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為佳。
北芪的配伍禁忌
1、《本草經集註》:“惡龜甲。”
2、《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畏防風。”
4、《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5、《藥品化義》:“若氣有餘,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6、《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7、《本草彙纂》:“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北芪如何使用
- 北芪的用法應該如何使用
- 精闢經典富含人生哲理的勵志個性簽名
- 公考資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
- 初二政治教師述職報告範文
- 小學六年級作文開學笫一天
- 經典英文兒童小故事文字版
- 小學生新穎的自我介紹_小學生開學有趣的自我介紹
- 護士去醫院面試的自我介紹
- 致企業家的一封信
- 多肉植物冰燈玉露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 枸杞泡水喝的功效與禁忌
- 高二學生對高三高考學生進行的勵志演講稿
- 小本投資的創業好點子
- 小學英語個人師德總結
- 我很重要閱讀練習及答案
- 支部書記兩學一做黨課講稿
-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財會管理的特點及創新
- 世界風景攝影大賽作品
- 寫給資助者的感謝信範文
- 富有人生哲理的感悟句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