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語文論文
哪些論文是教會我們學好語文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怎麼學好語文?我認為以下方法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大家不妨試一試。
一、經常查閱工具書
讀書學習要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是最好的老師,可以隨時查閱碰到的疑難問題,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閱讀材料來讀。
二、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於提出問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許多高一、高二的同學問:現代文閱讀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題時總與老師的答案相差甚遠,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原因很簡單,就是你根本沒有把文章讀懂,看起來那些字你確實認識,而字詞裡面的“核心”你卻沒有能力發現。建議大家現代文要“多讀、多思、少做題”,每讀完一篇文章後,留出2~3分鐘的時間給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說明你讀懂了;否則就沒有效果。比如問,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麼?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些什麼?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這麼寫?
三、勤讀課外書籍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許多同學說每天的作業都來不及做,哪來時間讀書?我看關鍵不是沒有時間,關鍵是你想不想讀書,想讀書就有時間,不妨你試試!我建議大家每天要保證有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時間可以是整塊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一問自己,今天讀書有一個小時嗎?歐陽修利用“馬上、枕上、廁上”讀書,鄭板橋利用“舟中、馬上、被底”背誦,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時讀書除了報刊雜誌的“淺閱讀”材料外,一定要有計劃地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一週讀一本,一學期就是十幾本,一年就是30本。
這些書,不僅可以讓你自信走入考場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將受用一輩子。
以上三種方法,既是學習語文的技巧,也是學語文的習慣,更是開啟語文這把鎖的鑰匙,真可謂“有了金鑰匙,不愁鎖不開”。
***二***
一、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興趣能激發靈感,它不是自發的,而是逐漸培養起來的。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階段,通常要藉助形象直觀的展示獲取資訊。因此,他們對直觀、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我把課前準備的一個裝了半瓶水的水瓶和一袋小石子放在講臺上,這時,學生個個都很好奇:“老師為什麼要拿這些東西上課呢?”我立刻丟擲一個問題:“哪些同學能讓瓶裡的水滿起來呢?誰來試一試?”同學們此時的參與情緒高漲,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學生上臺表演時,臺下的孩子們個個目不轉睛,學習興趣濃厚。此時,我藉此匯入新課《烏鴉喝水》。
2.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盧梭說:“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具有鮮明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和連續的動作,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其鮮明獨特的表現力和直觀生動的形象性最能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橋之思》這首散文詩闡述了人們對橋直觀上的認識和心智上的聯想。通過圖文對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心橋”的讚美。由於學生沒法親身見到各式各樣的橋,對作者描繪的那些各具特色的橋及作者抒發的情感理解不透。因此,在課堂開始時我以一曲富有北京小調風味的《北京的橋》***配合多媒體的演示***匯入新課,吸引學生進入情境,破題而入。當學生欣賞了許多精彩的橋的圖片之後,都興致盎然,積極舉手準備發言。在課文教學中,我利用豐富直觀的圖片,配合優美生動的音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論視覺還是聽覺都調動起來。在潛移默化中,他們對橋的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輕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共同點,尊重每一個學生,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做學生信賴、喜歡的老師。同時老師更要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及學習能力特點,並根據他們的特點明確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二、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會更濃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發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活動中會受到薰陶,語文素養自然會得到提高。如教學《燕子媽媽笑了》一文中,先讓學生看燕子媽媽叫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不同之處的故事,再讓兩個小學生戴上頭飾和麵具表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看著精彩生動的表演,學生都積極參加。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
三、增強課堂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年幼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育科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處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教學本來是“教”與“學”的結合,師生關係融洽,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他們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和藹可親的微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潑幽默的話語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親切又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因此,老師應該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最好的榜樣。例如,在《上天的螞蟻》一文中,我利用形體語言演示。在複述巨人的話時,我用底氣不足的表情進行表演,在複述螞蟻的話時,用堅定不移的表情進行表演。通過我直觀形象的表演,學生學習興趣更高漲。同時,還能通過觀察我的表情,猜測文中作者表達的意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及學好語文的願望。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靈活運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語文是很有“靈性”的一門學科,其“靈性”體現在它有廣闊的生長髮育空間、濃烈的人文關懷色彩和燦爛迷人的創造天地。對語文教學而言,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是“保鮮”語文“靈性”的不二法門。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從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特點出發,讓學生學會“發現”,在“發現”中享受快樂,陶冶心靈。
這一認識,是在“接受美學”理論的啟示下,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從語文學習的本質與目標出發,在反思自己的語文教育實踐的基礎上獲得的。
接受美學又稱接受理論,是漢斯 · 羅伯特 · 姚斯於 1967 年 4 月 13 日創立的。他在《作為向文學理論挑戰的文學史》講演中主張美學研究應以讀者 及接受者為中心,所以稱為接受美學。
接受美學認為,文學作品並不是對於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觀察者都以同一種面貌出現的自在的客體,並不是一座自言自語的宣告其超時代性質的紀念碑,而是像一部樂譜,時刻等待著閱讀活動中產生的不斷變化的反響。只有閱讀活動才能將死的語言材料拯救出來,並賦於它現實的生命。作家創作文字時留下了許多“不確定性”和“空白”,召喚著讀者去尋幽探微,破譯這些“密碼”,從而完成作品意義的建構,換言之,讀者的參與才使一個文字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作品。
無疑地,這種理論承認了讀者的能動創造性,提升了讀者的地位,對讀者是一種肯定、激勵、尊重。它與“新課程”的理念宗旨相吻合,至少可以給我們以這樣的明示:閱讀教學中,學生亦是讀者,他們與我們與作者站在同一高度上,我們的課堂應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促使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習慣。
當然,這一理論有著不合理之處,它認為文字本身不具意義,顯然是對作家努力的否定。文字是作家思想的載體,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意義,我們不能為突出讀者的地位而走向另一極端。
以“發現”觀去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以“創優課”《我的空中樓閣》為例***,會發現幾個問題:
1.學生主體性的缺席。閱讀,是讀者和作者在交談,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創造激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字的生命之所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課堂停留在對文字公眾意義的泛化,即缺乏閱讀主體個人獨特的見解,純粹重複著人云亦云的認識。沒有了閱讀主體的個性張揚,使得閱讀教學成了一個平淡無味的過程。以老師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閱讀,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精美的課文,在課堂上、在教學中被提問肢解著,提問與答問代替了美讀、美聽、美析,這從本質上剝奪了學生進行真實閱讀的權力。
2. 文字閱讀的開放性不夠。一直以來,在讀者眼中,作品是至高無上的,只是被動、謹慎、封閉地去欣賞,而且傳統的課程觀下,每節課的目標繁多、任務繁重,教師為保“質”保“量 ” ,注重預設方案,然後有步驟地按“預案 ” 講演,力求達標。況且教參提供的資料是一家之言,若教師缺乏“網路 ” 意識,及時查詢相關資料,往往不敢輕易創“一己之見 ” ,只做一個本色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師者。這樣,師生都是被動地進入文字,從中獲得知識,不必更深入文字的“不確定性”和“空白”處,顯然,開放性不大。 ***關於《我的空中樓閣》的主旨,《教師教學用書》只提供了一種“答案”:抒發的是嚮往“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3. 功利意識的介入。 高中教學的終極目標當然是高考,師生都把眼光的投射到高考層面上來,時刻關注著考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等,教與學的活動中潛意識地落實考點,講求應試技巧:提要勾玄、篩選資訊等,歸納閱讀客觀題干擾項設定法: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等,經過反覆訓練,學生的思維隨之理性化,然而,閱讀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情感活動,理性佔上風,閱讀便少了體驗的愉悅,精神參與的快感。 另外,由於是比賽,過多地考慮所謂的現場效果,考慮到怎樣獲得掌聲與高分,技術操作層面的比重過大,忽略了閱讀中的人文主義的機制感悟。
說實話,對這堂課,自我感覺良好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教育理念的更新會導致評價結果上的迥異。我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道,教師的專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理念,二是學科修養。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方向,可惜的是,悟得正道,求得真經,耗去我十幾年的時間。這樣的代價大大了。當然,將一節“創優課”搞得如此悲慘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我在上這節課的時候,自身對教材並不具備獨立的解讀能力,對《我的空中樓閣》我的理解仍沒能跳出教參的圈子。所以我說,教師的學科修養,主要體現在你有沒有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與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同樣需要一個過程***照搬教參、拼盤雜燴,獨立閱讀與解析,創造性閱讀*** ,捷徑只有一個,就是多讀多看多思考。教師必須是一個雜家,要博覽群書,只有善於思考才能有所發現,才能引領學生進入真正的“發現”的殿堂。
- 如何學好語文論文
- 冬天乾燥應該怎樣護理口腔潰瘍
- 跟女朋友道歉的情書
- 申請加拿大留學中介費要多少
- ***片注意事項_吃***片有什麼注意事項
- 汽車手剎的正確使用和保養
- 春天的氣息三年級作文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做什麼工作
- 紅燒肥腸好吃的做法有哪些
- 防小人該如何佈局風水
- 推薦給大學生看的勵志書籍
- 七年級下冊地理複習知識點湘教版
- 用電壓力鍋煮飯的訣竅與妙招
- 銷售人員千萬不能對客戶說的話
- 最近火熱的兒童歌曲推薦
-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峨眉山月歌知識點
- 網路視訊看不了的處理方法
- 成熟的稻穀會彎腰閱讀答案
- 女性手腳冰涼的養生禁忌有哪些
-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