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反思總結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孫權勸學》是一篇 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教學使用的視訊《刮目相看》,對學習基礎比較弱的授課班級,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課文情節,為理解故事內容做鋪墊。視訊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絡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的積累***成語***也重在運用。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本課在教學的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的環節: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名人關於讀書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學生的收集不多,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朗讀。希望能對班級裡那些缺乏讀書意識與習慣的學生有所啟示。

  篇2

  反思這一節課,既有可以說的優點,但是缺點也不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本節課體現了語文課堂上缺少的朗讀。朗讀一直貫穿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以教師範讀,教師點名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讀帶講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讀出了人物的語氣語調。對人物的語言進行了讀和評

  二.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清晰,讓人 能夠直觀感受。板書比較簡潔,有條理。

  三.開展了課本劇,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從中得到了體現。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於學生學習基礎的把握不夠,以至於在譯讀這一環節所花時間過多。忽略了其他該設計的教學東西,如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不詳細。

  二.板書雖然簡潔但是卻忽略了對重點詞語及句式的板書,文言字詞講的少。

  三.對課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夠,,花的時間少,而且展開的討論有限,沒能展開來講。對學生的觀點做的評價不夠全面。

  篇3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學,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環節設定到位。缺點是:問題設定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老師在匯入、教學環節銜接方面還應講究些藝術性,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