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學論和教師教育研究等教育學領域重點研究的課題。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可當我們冷靜、仔細地觀察作為培養人的主陣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時,發現存在著如下兩種情形:一是在各類公開課、優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追求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還美其名曰為“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二是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各類考試分數為目標的教學追求,瀰漫著一心提高考試技能的濃厚氣氛。這些值得提醒廣大一線教師。
一、“吹氣球式”課堂教學
在許多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大多數時候只採用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傳授知識和解題技能,學生得到的是暫時性的知識擴充和解題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試過後大部分還給了教師。我們稱之為“吹氣球式”課堂教學,即學生如同“氣球”,在學習期間,教師不斷地對著“氣球”吹氣,吹到一定程度後,放手讓其衝出去,即參加各類考試;不論衝得遠還是近——考上或考不上,衝完後,氣球中的氣也就洩完了,學生腦中仍空空如也。這是完全背離新課程理念的。
這些教師一般採用這樣的講解策略:首先檢查學生過去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然後呈現新的內容,並使用大量的時間予以講解;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以鞏固新的學習內容;最後佈置較多的作業來強化訓練,提升學習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課型下存在著因採取不同教學策略而產生不同教學效果,但就此就認為策略和效果之間存在著機械的一一對應關係,則是一種簡單化思維。一位優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必須在課堂教學策略上樹立“棄佳求適”觀念。換句話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時,筆者以為堅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不同風格的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展,以杜絕“東施效顰”的不良現象。2.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這裡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不很熟悉,帶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性。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戰勝不適應性和挑戰性以顯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滿足自己的成功欲,從而得到發展。3.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論主要涉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交流及價值觀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提供的環境會對學生上述天性的發揮產生不同的影響,既可能使學生原有的天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壓制甚至被扼殺。所以不論是發現策略還是講解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存在著合理性,只要應用得當都能成為最佳的教學策略,不必強硬搭配。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採用如下課堂教學程式:教師先丟擲帶有爭議或有新意的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活動;在討論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反應,適時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要求;最後設定情境,為學生將新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供機會。很明顯,上述課堂教學活動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以發現教學策略為主,這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構想。
二、“洋蔥式”課堂教學
在各類公開課、比賽課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教師採用非常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極力營造熱鬧的教學氛圍,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進而爭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實際教學效果和主觀期望並不一致,學生得到的可能多為頭腦中的快樂體驗。我們把他稱之為“洋蔥式”課堂教學,即如果我們將教師的教學形式一層一層剝去,始終不會出現有價值的“核心”。換句話說,只見各種形式的輪流上場表演,不見真實的教育教學內容,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師們能夠腳踏實地地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創新嘗試。有些老師認為教科書厚、教學內容太多,而課標規定的課時太少,實際上這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師仍逐頁逐句照搬教科書,加上一開始試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科書時,擔心高考,不少老師“舊鞋”之外套“新鞋”。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勇於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篇二
在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通過實踐分析有諸下因素:
一、規範細節要到位。
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古人說天地君師親,可見為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與真偽,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偽。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著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益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如果說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說母愛無私,其實最無私的應該是師愛。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有人說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可以說,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夥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二、耐住寂寞、抵住誘惑、提高素質、嘗試創新。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面對資訊科技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纏萬貫,風流瀟灑,也要看到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樂,教師就要志存高遠,趣避庸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潔身守志,獨立於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路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課改。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 高中政治課教學反思
- 老年人健康飲食搭配老年人如何健康飲食
- 蘇州夜曲簡譜
- 初二歷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反思
- 顯示器螢幕卡住不動怎麼辦
- 小學英語課教學反思範文
- 高中政治課教學反思案例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
- 小學生長篇童話故事
- 初一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
- 安全生產個人年度總結範文3篇
- 心痛的個性簽名
- 一條毛毛蟲打一成語的答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 電腦怎麼當作路由器使用
- 高中英語的教學方法
- 一年級語文下冊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 初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 求職面試怎麼介紹自己
- 描寫彩虹的精美現代兒童詩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