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面具體有哪些禁忌

  怎樣教育好孩子,一直是縈繞在每一位父母心中的話題,也是每一位家長一直在探討。教育孩子有正確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可觸碰的禁忌,來看看你有沒有觸碰過這些禁忌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禁忌,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禁忌一

  沒完沒了的嘮叨

  沒錯,就是嘮叨,這絕對是孩子最討厭父母的做法了!看吧,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玻璃、涵涵數學考了個B,我們往往聽到的不是:“小明,你要去給張阿姨道歉”、“涵涵,我們要找到考不好的原因,到底錯在哪?”

  而是:“你整天就知道給我惹禍,能給我省點心嗎,前天剛把學校的黑板踢裂了,上星期又與小強打架,上個月……,去年……”

  或者:“涵涵,你說怎麼又是B呢?你說這幾年我為你的成績都操碎了心了,輔導班報了一大堆,天天晚上陪你寫作業,還有你爸爸……”

  哎,別說是孩子了,就是普通人聽到這些也會捂耳朵。結果已然形成,父母這時候做的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這樣只是在傾訴自己,而全然沒有注意孩子此時的痛。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空間,需要給他們自己解釋、反思的機會,也許我們誤會了他們,也許他們已經意識到錯誤,你的喋喋不休只會讓他徒增煩惱,加深對你的反感!

  教育孩子的禁忌二

  脾氣暴躁

  6歲的毛豆每天都要在媽媽的監督下練習古箏,剛開始還挺有興趣,一個月後便有些心不在焉,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不斷提醒她並屢屢親自示範,可毛豆更坐不住了,一會喝水,一會吃零食,就是不認真學。一直忍耐的媽媽終於到了極限:“你到底學不學!緊接著就是一巴掌,小毛豆的手背頓時紅了。

  對孩子發脾氣、武力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母子間的矛盾激化,使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擱淺,而且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你讓我學,我偏不好好學!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教育孩子的禁忌三

  總是埋怨、指責

  曉曉拿著一張95分的語文卷子高高興興回到家,本想會得到表揚,可媽媽在知道全班有十幾個考100分的,95分只能排25名後,竟說:“才95分就把你得意成這樣,真沒出息,你看看人家隔壁小剛,每次都是100,能不能給我爭點臉!”本來興高采烈的曉曉一陣心煩,氣鼓鼓的直奔向臥室。

  大部分父母都望子成龍心切,因而對孩子過於苛刻。當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孩子。在他們眼裡,孩子表現好沒用,只要沒比上鄰居家的小剛、朋友家的小紅,你便是不優秀。

  當孩子聽慣了負面評價,他哪裡還有自信心,哪裡還有成功的慾望?

  教育孩子的禁忌四

  給孩子貼籤

  浩軒跟媽媽逛商場,他看重了一個玩具媽媽死活不肯買,於是大哭起來。“你真是個愛哭鬼!能不能堅強點,你是男孩,可不是娘炮!”媽媽生氣道。

  這就是許多家長經常做的,習慣給孩子評價。孩子表現好了就一頓猛誇:“小天使”、“好寶貝”,令自己不開心了便是“淘氣包”、“愛哭鬼”、“笨蛋”,一連串消極的評價隨口而出,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而且父母經常貼的是“負面標籤”,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惡感和逆反心理。

  其實,你不給孩子買玩具他不高興是正常的,用哭來發洩一下也可以理解***這裡不是縱容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買***,家長可以等孩子哭完了再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這個玩具家裡已太多或不適合他。

  教育孩子的禁忌五

  諷刺挖苦孩子

  小軍其中考試沒考好,老師叫了媽媽去談話,回家後小軍十分內疚,他看著媽媽堅定的說:“媽媽,我下次一定努力做好!”

  “是嗎,我都忘了是第幾次聽到這樣的保證了,讓我們一起等著那天吧!”

  不知媽媽有沒有想過小軍會是什麼感受,明明堅定信心要從頭開始,卻被她當頭一棒,還是他認為最親的媽媽。於是,大部分孩子碰到這樣情況便乾脆放棄了,因為他們的上進心在父母面前不值一提,父母要的是成績登頂時虛榮心巨大滿足的一刻,是孩子被當眾表揚時的飄飄然,而不是這樣的口頭許諾。

  更要命的是,你很可能讓孩子也學到了這種溝通方式,他也像你一樣,在以後與他人的交往中話裡帶刺,不是真正解決問題,而是帶著情緒的指責別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消極的指責、強加的干預,而要多給他們一些積極、正面的指導和評價,幫他們堅定目標、樹立信心,真正身心健康的成長。

1.教育孩子具體有哪些好的建議

2.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3.教育孩子的建議和困惑有哪些

4.教育孩子家長都有哪些觀點

5.教育孩子正確有效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