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早期症狀及護理方法

  急性脊髓炎,如無嚴重的併發症,經恰當治療,通常多數在3-6個月內可治癒。急性脊髓炎是一種常見的脊髓疾病,那麼你知道急性脊髓炎早期有哪些症狀表現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急性脊髓炎早期症狀

  一、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數小時至2-3日發展至完全性截癱。可發病於任何年齡,青壯年較常見,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病前數日或1-2周常有發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可有過勞、外傷及受涼等誘因。發症狀多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斑節段束帶感或根痛,進而發展為脊髓完全性橫貫性損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1***運動障礙:早期常見脊髓休克,表現截癱、肢體及張力低和腱反射消失,無病理徵。休克期多為2-4周或更長,脊髓損害嚴重、合併肺部及尿路感染併發症和褥瘡者較長。恢復期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徵,肢體肌力由遠端逐漸恢復。

  ***2***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所有感覺缺失,在感覺消失水平上緣可有感覺過敏區或束帶樣感覺異常,隨病情恢復感覺平面逐步下降,但較運動功能恢復慢。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尿便瀦流,無膀胱充盈感,呈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膀胱充盈過度出現充盈性尿失禁;隨著脊髓功能恢復,膀胱容量縮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時自主排尿,稱為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損害平面以下無汗或少汗、面板脫屑和水腫、支架鬆脆和角化過度。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驟,病變在數小時或1-2日內迅速上升,癱瘓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現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呼吸肌癱瘓,甚至導致死亡。

  三、脫髓鞘性脊髓炎多為急性多發性硬化***MS***脊髓型,臨床表現與感染後脊髓炎相似,但進展較緩慢,病情常在1-3周內達到高峰。前區感染可不明顯,多為不完全橫貫性損害,表現一或雙側下肢無力或癱瘓,伴麻木感,感覺障礙水平不明顯或有兩個平面,並出現尿便障礙。誘發電位及MRI檢查可能發現CNS其他部位病灶。

  急性脊髓炎的護理方法

  1.急性脊髓炎病人因下肢癱瘓需長期臥床,故室內需陽光充足,空氣新鮮。被褥宜輕鬆,以氣墊褥為宜。

  2.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3.採取側臥位或半坐臥位,定時幫助急性脊髓炎病人翻身、拍背,並鼓勵病人咳嗽或做深呼吸運動,藉以改善肺泡通氣量,預防肺部併發症。

  4.因病變水平以下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面板乾燥、出汗、肢體水腫、足底較裂等.故每日需用溫水泡洗。有的病人病變以下面板變薄.出現水泡,應注意防止破潰感染。下肢因感覺減退或消失,不宜直接放熱水袋保暖,以免燙傷。

  5.鼓勵急性脊髓炎病人多飲水,保持尿液呈酸性,防止泌尿系感染。尿脂留時應定時按摩下腹部以幫助排尿,無效時行無茵導尿。大便失禁者,要保持會陰部清潔。

  脊髓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未明,可能大部分病例是因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後引起自身免疫反應。脊髓血管缺血和病毒感染後抗病毒抗體所形成的免疫複合物在脊髓血管內沉積也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脊髓全長均可累及,以胸3~5節段最多見,可能與胸段脊髓血供較差有關。其次為頸、腰段。骶段少見。肉眼觀察可見病變部位軟膜充血,脊髓腫脹,嚴重者質地變軟。切面可見白質與灰質分界不清,有點狀出血。顯微鏡下可見軟膜和脊髓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浸潤和水腫,灰質內神經細胞腫脹,尼氏小體溶解,白質內髓鞘脫失和軸突變性,大量吞噬細胞和膠質細胞增生。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無性別差異。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症狀,或有疫苗接種史。受涼、疲勞、外傷等常為發病誘因。起病較急,多以雙下肢無力為首發症狀,病變相應部位有背痛、胸部束帶感,多在2~3天發展至高峰。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括約肌障礙。嚴重者常出現脊髓休克,即癱瘓肢體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徵引不出,尿瀦留等。一般休克期為2~4周,如出現肺炎、尿路感染或褥瘡等併發症,則可延長至數月。損害平面以下也可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多汗或少汗,面板營養障礙等。若無併發症,3~4周進入恢復期,表現為癱瘓肢體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徵出現,肌力常自遠端開始恢復,感覺障礙平面逐漸下降。

  實驗室檢查除部分病例仇性期周圍血和腦脊液白細胞稍高外均無特殊改變,少數脊髓水腫嚴重者,脊髓腔可部分梗阻,蛋白含量明顯增高***可高達2g/L以上***。脊髓造影或磁共振成像可見病變部位脊髓增粗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