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故事有哪些
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對古希臘的哲學乃至整個西方的哲學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今世上流傳了很多關於柏拉圖的故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柏拉圖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柏拉圖的故事
最著名、最經典的是蘇格拉底麥穗的故事,有一天柏拉圖問自己的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並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把他帶到了一個麥地旁,讓他在這片麥地裡摘一個最大最黃的麥穗回來給他。但有一個要求,只准往前走,不準後退。但結果柏拉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麥地,蘇格拉底問其原由,柏拉圖老實的說:“因為不能回頭,所以我一直不確定自己身邊的是不是最好的,總認為最好的還在前面,但後來發現,後來的還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麼也沒有摘到。”蘇格拉底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的愛情。”
後來,柏拉圖又問老師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同樣的讓他在一片樹林裡走一遍,同樣的讓他找到一個最大最粗的樹回來。同樣只准向前,不準回頭。這次,柏拉圖帶著一個很普通的樹回來了。蘇格拉底問他為什麼帶回來這麼平凡的樹,柏拉圖答道:“我一路上是錯過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樹,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樹比現在的還小還差,所以就選了支較為平凡的。”蘇格拉底說笑著:這就是婚姻。有關柏拉圖的故事很多,其中很多的哲理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品味,咀嚼。
柏拉圖的簡介
柏拉圖***Πλάτων,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寫下了許多哲學的對話錄,並且在雅典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如同許多古老的文獻,柏拉圖留下的文集殘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爭議。他記載的蘇格拉底對話錄成為後人研究他們思想的主要來源,但許多內容其實記載的是柏拉圖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蘇格拉底的原意。
柏拉圖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起初,他打算繼承家族傳統而從政,但後來情況發生變化: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隨即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周遊義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勒尼等地以尋求知識,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
在40 歲時,他結束旅行返回了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聖城阿卡德謨創立了一所學園—阿卡德謨學園。據說,柏拉圖特別重視數學,在學園門口立了塊碑:“不懂幾何者不準入內”。學園因此培養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傑出的是亞里士多德。
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博大精深,主要學說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部分:一是烏托邦,最早的烏托邦出現在他的著作《理想國》中;二是理念論,用來解決各種問題的;三是靈魂不死論;四是宇宙起源論;五是他的知識觀。
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圖是從巴門尼德的學說中,汲取了永恆和萬物不變的思想,後來又從赫拉克利特那裡學到了世間沒有什麼是不變的觀點。他將這兩種思想合在一起,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知識來自理智,而非感官。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
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身後燃燒著一堆火。
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
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人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性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圖把太陽比作正義和真理,強調人們所看到的陽光只是太陽的“形式”,而不是實質;正如真正的哲學道理、正義一樣,是隻可見其外在表現,而其實質是描述不出來的。
才思敏捷、研究廣泛的柏拉圖,在阿卡德謨學園執教40 年,直至逝世。
柏拉圖的影響
柏拉圖,從任何方面來說,是西方文學傳統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也是哲學史上最有洞察力,廣泛和影響力的作家。作為一個高地位的雅典公民,在他的工作中,他顯示出對政治事件和當時的知識分子活動的專心,但是他提出的問題是這麼影響深遠,他使用的處理問題的策略,有豐富暗示性和振奮性,教育了差不多每一時期的讀者,某種程度上都是受他的影響。幾乎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哲學家認為他們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柏拉圖主義者,他不是第一個應該使用“哲學家”這詞思想家或作家,但是他對於哲學該如何構思,它的範圍及正確的追求目標是那麼自知。通過他全力抓住的,哲學的主題,一般認為的——對倫理、政治、形而上學、認識論議題的嚴格與系統的考察,通過一個有特色的被稱為是他發明的方法裝備起來,他是如此地改變了知識分子潮流。哲學史上只有少數的其他作家在深度和廣度上接近於他:也許只有亞里士多德***和他一起學習的人***,阿奎納和康德會是普遍同意的擁有相同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被稱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佔統治地位,因為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柏拉圖的理論,被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對西方哲學的啟蒙作用被普遍認可,也因為他卓越的人格而備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