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學主要講了什麼

  在哲學界,幾伊曼努爾·康德的名聲很大,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那麼康德的哲學講了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康德的哲學,希望對你有幫助!

  康德的哲學

  康德是著名德意志哲學家,也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他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是無法理解世界的。康德的這個理論是結合了英國的經驗主義和歐陸的理性主義的成果,對度過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康德哲學在框架上的分析命題是主語包含謂語的命題,綜合命題是主詞不好擴謂語的命題分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綜合命題大多都是後驗命題,但是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也就論證了數學的可能,康德認為這些事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的領域的,即在物自體和現象界是存在這樣的調和性的概念的,所謂調和性的概念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就是實踐理性,若是將它類推在審美中,就變為了批判力。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哲學體系,這三大批判分別是純粹領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的問題是無解的。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而判斷力批判主要回答的是我們可以抱有怎樣的希望。

  康德的哲學貢獻

  而康德哲學貢獻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三大批判,也就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本書中的體系,分別回答了哲學上不同方面的不同為題。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回答的主要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有哪些懂事我們是能夠知道,能夠了解,並通過自身弄清楚他的原理。關於這個問題,康德給出的解答是,我們所能瞭解的東西就是自然科學能夠讓我們認識的東西,當人哲學只能作為幫助我們學習知識,並使之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

  《實踐理性批判》則是《純粹理性批判》所闡述的哲學的結果及目的。通常所說的“實踐理性”,也就是認為實踐主體存在的自我意識,對於其理性的“批判”,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所遵循的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以及所遵循的原則。這本書分為“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兩個部分。其存在的最主要異議就是它突出了人的主體性問題,同時還強調了人格的尊嚴與崇高,表達出了強烈的以人為本的精神所在。

  《判斷力批判》則回答了我們最想要了解的東西,也就是什麼是我們可以抱有希望的?對此他給出的解釋是道德如果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就需要假定上帝的真實存在,同時認為生命結束並不是一切事物的終結。

  康德的著作

  康德著作主要分為9卷,不同時期內容各不相同。第一卷康德寫於1747-1956年間,這一時期的著作主要的方向表現在自然科學方面,其中涉及了“活力測定”、“地球的自轉”、“地震”、“火”等內容。第二卷主要是康德1957-1977年間的著作,這個時期的著作屬於前批判時期,研究的方向比較雜,其中共收錄了康德的17篇著作。第三卷名為《純粹理性批判》,在其剛出版時,康德因其內容而被人們誤解,稱他的思想為“貝克萊主義”,使得他非常煩惱。6年後,康德進行了修改,補增了對唯心論的偏斥,減縮了再生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章節。第四卷主要內容來自於第三卷第一版和其他的一些著作,主要包含了4篇著作。

  第五卷主要囊括了1788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和1790年發表《判斷力批判》,後者的發表,代表著康德“批判哲學”思想體系的形成。第六卷主要包含《純天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學》兩部分,前者的出版頗為曲折,曾受到普魯士政權與宗教政權的反對。第七捲包括了《學科之爭》、《實用人類學》,通俗易懂,主要表達了康德對人生的思考。第八卷主要由部分論文和部分著作組成。第九卷主要囊括了《邏輯學》、《自然地理學》及《教育學》,而這一卷的這三部分內容主要是由兩位學者依據康德發表的論文編輯而成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