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的困惑
經過了三十年的大刀闊斧的體育教學改革,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為止還未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教學體系的大框架。體育老師實則有很多人困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教學操作上,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規範化和精確化,但是片面的體育教學理論認識束縛了體育教師的理論視野,影響了體育教師對於體育教育的意義、價值的理解。由於今天的體育教學還沒有全面反映體育教學過程所承載的多方面教育使命和應有的豐富內涵,因而在理論上導致了體育教學價值認識的簡單化,同時也導致了體育實踐操作中的簡單化傾向。 在課堂上,體育教師把體育技藝單向傳遞給學生,從表面上看,體育的教學意義和價值就實現了。顯然,這種簡單化的“身體技藝”操作,妨礙和限制了體育教師的思考,影響了體育教師的理論視野,使得體育實踐活動本身趨於簡單化。
按照傳統體育教學的操作要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追求高度的完整和細節化,甚至每一個動作,都分解得細緻入微。可以想象,在完成這樣一個教學流程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現場中靈活處置教學變化以及創造性發揮空間還能有多大?體育教師被限定在一個狹小、具體的框架內,很難再解脫出來。
另一方面,改革與研究過程中出現的越來越強的功利性傾向,正在損害著體育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嚴重製約著體育教師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教師也好、一個學校也好,體育教學改革或科研工作一旦成為追求地位、聲譽、利益的手段,必然會限制和阻礙人們的思考。如今不少學校出現了一些所謂快餐式的體育教學改革,即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如“快樂體育”、“俱樂部制”等等,有的脫離實際情況,盲目發展所謂“新式體育教育”。學校各種改革的口號和主張走馬燈燈似地變換,讓人眼花繚亂,一時間體育教師和分管體育的領導無所適從,摸不著頭腳。當教師處在這種非正常的亢奮過程中,難免陷於思路混亂的狀態。
在繁重的體育教學任務及繁忙而無序的體育教育改革的雙重重負下,體育教師在很多情況下已呈現出疲於應付的狀態。過去,總是批評教師給學生太多的東西***什麼專案都學,什麼專案都學不好***。現在回過頭來看,外界也給體育教師灌輸了很多東西,體育教師的大腦被塞得滿滿的,再加上社會對於個人功利性的錯誤導向,在這種環境中,體育教師很難有冷靜思考的時間,也很難在工作中有自己深刻體會、體驗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善於學習本無可厚非,但體育教師所掌握的新東西往往停留在模仿、移植的層面,並沒有內化為他們自身的經驗和能力,從表面上卻掩蓋了教師成長中的問題。
不少學校所做的研究課題或脫離體育教師的教學實際,遠離體育教師需要;或完全為這方面的專家所左右,體育教師成了體育科研的木偶,喪失了研究的主體地位。學校體育科研雖然出了不少成果,但很多並沒有內化成教師自身的東西,沒有昇華為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教師富有個性的、特色的話語越來越少。在體育教師的頭腦中,體育理論趨同現象比較嚴重,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體育教師個性逐步喪失、綜合能力下降的問題。總體來看,在這樣一個忙碌、緊張的功利背景之下,學校、體育課堂中正呈現出有體育知識但缺少體育智慧、有體育理論但缺少體育思想、有體育專家但缺少體育學者的局面。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長期形成的一些習慣和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體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兩類:一是“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方式下,體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簡單轉移,即把所教的體育知識和動作,從體育教科書、教參書上轉移到教案上,然後把教案轉移到課堂上,再把教案的內容告訴給學生,一個教學流程就完成了。這是簡單的搬運,這樣的體育教學過程、教學方式,體育教師很難有什麼創造性可言。體育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發揮,學生對於這樣的課堂也不會產生興趣,體育課就將失去原本的意義。
另一類是體育教師實行灌輸式教學。體育教師的本意有點理想化,他們想讓學生為以後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也高估了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不言而喻,結果將會適得其反。還有,在學生學習體育動作時,教師對學生的整個思維活動進行人為牽制。課堂中,體育教師雖然不再像過去那樣做出惟一的標準動作,或用啟發式的方式提出問題,但體育教師很快就會以引導性、暗示性的評價語言來解釋這個問題,然後在教師的“牽引”下迅速指向所謂的標準式動作。這樣傳授看似高效了,但是高效背後所犧牲的卻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發展的空間和權利。當這樣的一種方式被普遍運用到教學的時候,所帶來的可能是一種災難。
我們今天提倡研究型教師的培養。研究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正由“複製者”轉變為“生產者”。以往的教學過程,只要把現成的教材、現成的輔導資料稍加整理就可完成工作,學生則順從地、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當代體育教育應從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中,從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中造就出各具特色的人。體育教師的作用不是“複製”而是“生產”,學生在這種“生產”過程中享受智慧、嘗試成功。於是,體育教育就富有了更生動的韻味和含義。
教師應該從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為社會作貢獻的立場看待自己職業。
體育教師應該怎麼做
一、體育教師如何正確轉變觀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
在《體育新課程》下,體育教師必須正確轉變觀念、優化自身知識結構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不能再將自己禁錮在體育這一門學科的壁壘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強體育與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其它學科的橫向聯絡,不斷提高自身科研,善於總結。教師要建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氛圍,變課堂的主宰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變知識的容器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轉變以往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切實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終身體育觀緊密結合起來。要真正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新舊觀念的轉型期,體育教師不能把改革掛在嘴上,文章做在表面。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深入學習《體育新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切實領會它們的精神實質,並把自己的學習體會大膽運用於實踐中,讓實踐來檢驗。
二、正確把握自主、探究與放任、自流的關係,促進學生髮展
《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而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它們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這樣的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它更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在學習中自我發現,自我分析,自我解決問題。從而使自主、探究學習成為真正的有效學習。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金鑰匙,去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自己去探索,去找尋知識寶藏。這是我們廣大體育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我們共同追求、探索的方向。
三、體育教學應重視綜合能力發展與體能、技能的實效性共存
與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相比,體育新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綜合發展。筆者想,體育課主要是以身體鍛鍊為主的一門課程,身體鍛鍊應該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達到以“身”促“心”,以“心”健“身”的理想狀態。如果離開了這個“基礎”,無疑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但現在的各種體育公開課和評優課,它恰恰是隻片面追求了學生“合作、創新”等能力的發展,忽視了體育技能和體能,而且給人一種“表演”的感覺。這種現象的存在違背了體育新課程改革的宗旨。那麼,這種現象的存在使筆者想起了一個問題,輕視體育技能和體能的體育課還能叫體育課嗎?這其實也是個相輔相成的問題,解決好這樣的矛盾是擺在我們體育教師面前的難題。筆者覺得體育技能和體能的學習它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目的之一;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種學習模式的結合,從而達到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綜合發展,這才是新課改倡導下體育課要走的路。
四、體育課堂教學如何使合作學習有形無實轉化為神形兼備
由於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合作精神匱乏,而未來的社會又是合作的社會,為此,《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課中要廣泛開展“合作學習”。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廣大體育教師也能結合合作學習進行教學。但效果是不是明顯,學生的合作能力是不是真正的提高了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而現在的體育課堂中大量存在著有形無實的合作學習,只注重表面合作形式,這種為形式而存在的合作學習是不是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它是新的教學模式,是以小組活動為組織形式,在討論和交流中理解、提高、掌握。旨在通過“合作”,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幫助的優秀品質,創新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等多種社會適應能力。它是有目的,有任務的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參與完成,並能有學習的結果,哪怕是錯誤的或者是失敗的。然後,各組交流,教師反饋,再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有形式、有內容、有意義的合作學習才能做到“神形兼備”。
合作學習在分組時,教師應特別留心將那些性格孤僻的學生儘可能分配在關係融洽、隨和的小組,而不宜將有小團體傾向的一些學生分在同一組,防止“馬太效應”。對於彼此暫時排斥的學生也不要分在一個小組,以免矛盾激化,影響小組活動。
從教學形式上分可分為固定分組和臨時分組。固定分組是按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體育基礎以及興趣等條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固定分組有利於對不同性別,不同體育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學習的需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樂趣。臨時分組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性質,結合學生的興趣和自身條件,掌握技能的進展情況等,對學生進行臨時的各種組合。
例如:在分腿騰越和耐力跑教學中,學習分腿騰越時,可先按學生對技術掌握的情況進行分組;學習耐力跑時,可再按學生的體能進行新的組合。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團結友愛精神。在遊戲教學中,教師可按友伴關係進行分組,以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是學習活動目標的制定者、設計者,情景創造者,討論、交流活動的參與者,學生活動的監控者、協調者、鼓勵者、評價者。這就是說,教師在合作學習前應制定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精心設計合作學習過程,並提示有關的知識和方法。教師還應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教師還應做好巡視指導工作,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糾正動作的錯誤性;另外,教師還要善於結合學生練習情況,引導學生拓寬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總之,體育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我們更高的要求,更深的理解,更神聖的使命。我們只有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汲取精華,捨棄糟粕,揚長避短。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體育教育教學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更上一層樓,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