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之區別有哪些
任何攝影構圖都不能排除其現實性。無論是新聞攝影還是藝術攝影,它們的直接攝取元素都是現實中的單個或整體物象。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新聞攝影構圖和藝術攝影的區別
***一***內容表達與初衷
由於攝影科技的客觀性,它能真實的展現社會客觀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展現其價值,因此,攝影成為了新聞傳播中最可依賴的物件。作為新聞報道的衍生物,新聞攝影的宗旨是為報道事實服務。
中國的新聞攝影一開始就經過了從宣傳攝影到報道攝影的沿革,自中國新聞機構的攝影部成立以來,報紙編輯就將照片作為新聞報道的輔助手段,以期更加真實、完整、生動的新聞報道和政治宣傳。以荷賽獎為例,荷賽獎每年的獲獎照片基本涵蓋了本年度所有新聞大事件,以戰爭、災難為典型,正如有學者所認同的,“新聞攝影是用照片說話,用照片來告訴讀者事實”。
***二***視覺審美效果
由於新聞的突發性和及時性,新聞攝影以記錄新聞事件為目標,這就決定了其拍攝前反應速度和攝影物件的有限性,拍攝過程兼具複雜性,挑戰性。如2007年以22萬元人民幣成交的攝影名作《溫斯頓·丘吉爾》就是攝影家卡什絞盡腦汁,“智勇雙全”的結果。優秀的新聞圖片能在瞬間反應新聞的本質和劇烈的衝突,給人以視覺的震撼。
經典照片第三屆荷賽獎突發新聞系列一等獎《“挑戰者”號爆炸》抓取了“挑戰者號”爆炸的瞬間,其中一位宇航員的四個家人在地面觀看的表情:妹妹首先發現了端倪,悲痛至極,父親還沉浸在孩子為國爭光的自豪之情中,母親憂慮的看著升空的“挑戰者號”,一旁的弟弟樂呵呵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一秒中內的表情被攝影者瞬間抓住,她沒有選擇挑戰者號為物件,而是將地下的親人生動、真實的反應出來。
新聞攝影構圖和藝術攝影的共性
***一***傳播方式相同
兩者都是通過攝影的方式,即再現物件的方式傳播客觀物件或作者思維。無論新聞攝影或藝術攝影,兩者都通過鏡頭表達語言,傳遞思想,因此,鏡頭或攝影技術是兩者生存的先天條件。在當下這個讀圖時代,影象已經無法被文字取代,正如網路流行語“有圖有真相”。最能夠表達客觀現實的攝影技術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傳播方式被人們青睞。
***二***主體的選擇性與能動性
有學者認為藝術攝影才是表達主體能動性的體現,新聞攝影主體所做的只是忠實的記錄身邊所發生的,主觀因素較少。實際上,從攝影這個巨集觀的概念上來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客觀再現***再現物件***到主觀***藝術家的眼睛、大腦***再到客觀***藝術形象***的轉化方式。[1]”這種方式被稱為“主觀轉化方式”。只是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所不同的是主體能動的階段不同。
新聞攝影主體能動性主要體現在其創作慾望和創作物件上,新聞攝影重選擇。而藝術攝影則體現在從創作到呈現的整個過程,包括創作慾望、靈感、表現技巧,加工手段等等,藝術攝影重創造。讀者對於新聞照片的需求只在於探究新聞事實的原委,相應的,攝影師的主題意識體現在事實的抓取即物件的選擇上,往往無暇顧及其表現技巧和加工手段等。而藝術攝影家的主體能動性則更加完整和全面,它關乎藝術的創造和藝術價值的大小。
新聞攝影構圖的藝術化
自從第52屆荷賽獎將李潔軍的照片《複製戰爭》評為荷賽肖像類組照三等獎,就引起了一系列關於荷賽獎評定權威性的爭論,有很多攝影愛好者乃至專家認為《複製戰爭》的獲獎難以服眾,至少從內容上講究不符合關於肖像題材的解釋。《複製戰爭》將“歷史”與“藝術”結合,通過“戰場”、“士兵”“軍火庫”“戰場評估”四部分,以“複製”的形式重現了《戰鬥在古長城》、《諾曼底登陸》、《美國國旗插上硫磺島》等戰爭場面。
也因此“新聞攝影的藝術化”被眾多人士拿來批評荷賽獎的“墮落”。所謂新聞攝影的藝術化,是指近年來呈現出的由於PS技術、受眾審美素養、大眾傳媒發展而產生的新聞攝影在藝術創作、表現手法、社會反響等方面的藝術傾向。在筆者看來,《複製戰爭》則是新聞攝影在拍攝題材方面的藝術化的代表。它雖然不能直接的體現新聞的相關事實,然而從其背後可看出的是荷賽獎新聞攝影的評判標準對歷史事件和生命的尊重。從這個層面上講,新聞攝影背後的紀實性,也就是針對現實的批判,在當代環境下也被認為是新聞攝影的深層內涵。
我們無法因此而批判荷賽評審委員會的誤判,因為如果將定義和規則硬性套給優秀作品,未免將藝術流於僵化。這幅新聞攝影中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正是荷賽評委會所歌頌的,正如學者劉智所說“新聞攝影中的人文關懷理應是新聞文化現象,且屬於新聞文化深層結構的內容,是社會大系統文化***主要是人文精神***作用於新聞工作者的結果”這樣看來,荷賽獎與新聞的宗旨也並沒有背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