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給市長的一封信

  作為一個創業者,給市長寫了一封信,講述了什麼樣的創業理念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尊敬的唐市長:

  您好!

  多年未曾寫信,格式還是從百度那裡搜查的,我深感慚愧。我是一個來自眉山郊區的農村屌絲。在成都上了三年大學,創業5年***大學3年+畢業2年***,學的是樓宇建築,做的卻是教育培訓和營銷策劃,這讓我顯得不務正業。5年時光,大成都終於還是把我沉澱成了一個真正的“蓉漂”。

  在第二屆“創業天府.菁蓉匯”上您提出希望把“菁蓉匯”辦成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時的、多層次的、不拘一格的,一個創業者、投資者、創業導師能夠實時會面的平臺。這讓我們中微小企業深受感動。趕上創業元年,這樣的福祉,讓我們如沐春風。

  14年年底,我和我的團隊就開始對高校有創新、創業、創意意識的學生、商圈裡面的中小微企業、指導和諮詢的顧問團隊做調研。我們發現大學生對大賽、對政策、對園區、對稅務知之甚少;中小微企業對產品包裝、營銷策劃、市場渠道存在很大的疏漏;致使他們創業激情驟減,企業陷入癱瘓狀態。我身為其中一員,亦感到盲目和痛心。

  作為一個教育培訓者我時常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來自勉。我們團隊從市場調研、專案立項、整改、完善方案,4個月我們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但專案卻無法啟動。這個專案叫勘客***創業者就像賽車手比賽一樣,會賽前提前去勘路,才會清楚比賽時哪個路段用哪個時速,而創業的過程就是賽車手勘路的過程,遇到問題就需要顧問團隊去幫助輔導***。勘客科技是一個集勘客創業、顧問團隊、商圈智庫、企業診療、政策資訊、熱點解析為一體的基於大資料分析的移動網際網路互動平臺。我們希望這個平臺能為創業者提供線上創業資訊、指導、投資、孵化等服務,為5年內成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一個企業互動、企業診療的健康環境。從而:做一個合格的創業者;讓你的企業健康成長。但隨著專案的推進,我們越發發現這麼龐大的一個平臺資源,得到得東西越多,索取得東西就越多,對於我們初創企業來講,是無法搭建的;這更應該是一個政府的平臺***勘客創業+高校團委+政府+園區+商圈智庫+顧問團隊+投資方***,所以我們甘願讓出希望政府來孵化,讓更多的創業者、中小微企業受益,少走彎路。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向來認為認真做事、真誠做人就會有收穫。不管道路坎坷,希望在,就會給自己堅持的勇氣。每走一步,人生就少了一步,活的出彩,才叫人生。

  窗外夜已闌珊,但對創業者來說,從來就沒有選擇,上路了,就是一個團隊。

  祝

  身體健康!

  勘客創業:楊大川

  3月31日

  篇二

  尊敬的萬勇市長:

  你好!

  今天給你寫信,是想就武漢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如何勇立潮頭,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如何迎頭趕上奉上美芹之獻。

  “武漢絕不能輸”,阮成發書記的講話猶在耳畔,擲地有聲的話語體現了武漢市委市政府領導在新一輪的資訊科技的競爭中搶佔先機、力爭有為的決心和信心。面對激烈的城市競爭,武漢如何突圍,雖然武漢面臨著機遇疊加大好時機,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全國創新驅動發展試點城市、即將獲批的國家內陸自貿區的、以及極有可能獲批武漢長江新區都有可能使武漢這坐城市煥發新的活力,但是不得不承認和麵對如此的現實,武漢的產業優勢、地理位置的優勢、還有科教資源的優勢仍然沒有發揮出來,躺著哪裡睡大覺?如果武漢不尋求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在白熱化的直博戰中就會後勁不足,浪費掉大好的戰略機遇期。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取決於差異化的政策取向,那麼武漢究竟應該制定怎樣的差異化的創業創新政策?

  武漢有兩大特點,一是教育資源豐富,在漢高校80多所,在校學習120萬,號稱全球第一,這意味著武漢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準勞動力大軍,如果能夠將每年3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攬為己有,在武漢創業興業,那將能延緩武漢老年化程序,降低武漢人口年齡水平,增加武漢的城市活力,促進了武漢消費市場的升級和換代;另一個特點科研院所與國有企業眾多,如中科院武漢分院、郵科院、東風、武鋼、武鍋、武重、武船、中建三局、中冶南方、鐵四院、長江水利院、大橋局等諸多業內翹楚、行業先鋒。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武漢如何既發揮“得中獨厚,得水獨優”地理位置優勢又發揮政策、環境、人才等軟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呢?

  ***一***鼓勵科研院所與國有企業員工出來創業。武漢擁有眾多的在行業內叫得響名頭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擁有大量的各類人才。目前經濟增速放緩,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國家正在實施供給側改革,國有大中型傳統企業又面臨新一輪的重組與兼併,全國包括武漢會出現新一輪的下崗潮。這一批人有能力,有人脈,有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如果能制定好的誘導政策,如三年保留工作身份,創業補助等,逼迫他們闖世界,驅使他們去創業,或許會在網際網路+時代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開創一片新的天地。他們創業,有技術優勢、有管理優勢,還有人脈的優勢,他們成功的概率應該比大學生創業的大。武漢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增多有助於改善武漢的企業結構,改變國有企業一木獨支的局面,使武漢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力。

  ***二***補助在漢大學生去打工,而不是去創業。目前武漢高校的創業熱情在全國“雙創”熱情的普遍高漲情況下一浪高過一浪,月月都有青桐匯路演,熱鬧之餘讓人不得不冷思考,效果幾何?除了“戀愛筆記”、“車來了”幾款好產品之外,大多數都在苦苦掙扎。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頗具前瞻性,但是其核心指導思想被誤解,被狹義的理解為雙創就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其實在吉林大學視察時曾經說過:大學生主要任務還是讀書,而不是創業。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說過他並不鼓勵大學生去創業,最好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積累後去創業比較好。高校又陷入了新一輪浮躁之風,學生沒有心思去學習,一心想賺錢開公司。大學畢業生不願去就業,只想去創業,或者說就業又沒有太多機會,只得花父母的錢和政府的錢去開一家家公司。如果我們政策是去鼓勵大學生就業,補貼大學生打工,那麼收效是不是是比單純鼓勵大學生創業要強得多呢。

  ***三***兩者政策的對接。鼓勵大學生去就業而不是去創業,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的員工去創業,兩大政策對接起來,豈不更好。創業的公司容易得到低成本勞動力或者說大學生在武漢能得到比兄弟城市更高的薪水、更多的就業機會。這種多贏局面:對政府、對創業型企業、對大學生都是大大的利好。政府不僅增加更多的就業、稅收和經濟結構的改善;大學生會更多選擇留在武漢,增加城市的活力和優化人口結構,讓城市更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對於企業而言,更具競爭力和成長性。那麼在未來的武漢,說不準會冒出個BAT類的企業,那麼這種巨無霸的企業將會真正成為城市的合夥人,帶來更加良性的迴圈。

  以上建議,並不是否定武漢創業的環境,也不是否定武漢大學生的創業,只是想說的是武漢如何實現更精準的差異化政府取向,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孟海為

  海之為商研院

  武漢海之為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

  篇三

  尊敬的市長:

  您好!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我的來信。創業就業工作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所以創業是推動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想就創業就業工作談幾點建議。

  建議一:創業政策應當覆蓋所有創業人員,才能真正發揮實效。在鼓勵“全民創業”的時代到來之際,我們的創業政策還沒有真正做到覆蓋全民,也就是所有的創業者。目前的創業優惠政策只集中在針對高科技創業人才和下崗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這兩類物件上,對於夾在這兩類人員中間的最堅實廣大的創業人群,政策卻處於真空狀態。創業優惠政策應當面對最想創業和最有能力創業的人,為他們提供最全面的創業培訓指導、創業貸款、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租金補貼、創業社保補貼等政策。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個鼓舞創業人員走上創業道路,從而帶動更多就業,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如果創業政策物件能夠大規模放寬,覆蓋到整個社會的創業人員,那麼其拉動效應才能真正發揮實效,而不是隻侷限在一些有限的創業典型之中。創業政策不能只抓大不抓小,也不能只對困難的不對普通的。必須一視同仁,所有創業者都能共同享受。這樣才能體現公正,產生實效。

  建議二:在大中專院校中普及創業培訓課程。將來社會創業的主力軍必然是大學生以及年輕人。為了避免時下大學生普遍的盲目創

  業和就業帶來的無謂的損失,他們必須在創業和就業之前積累更多的創業精神、創業經驗、創業資源和創業資金,才能激發創業潛能,並在今後的創業歷程中真正把創業當做可持續的事業來做。這樣的事業的起點必須有其奠基石,那就是全面完善的創業培訓。如果把創業培訓在大中專院校中大力普及,那麼這將是培育大量創業的種子選手,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不但可以為緩解就業壓力尋找出路,也為創業者群體增添生力軍。

  建議三:發展電子商務,提供電子商務發展平臺。電子商務是創業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潛力最為巨大的一個創業市場,並且帶動了快遞行業和就業的快速增長。例如開設太湖淘寶創業論壇,大力營造電子商務發展的社會氛圍;開辦網上創業培訓,大力推動廣大微小創業者提高網上創業的能力。這對於小創業者都會是實實在在的鼓勵和幫助,在降低創業的門檻的同時,將大大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使創業資源在最大程度上合理有效地進行配置和流動。

  最後但是最重要的建議:政策的落實需要政府各級部門***工商、稅務、財政、人保部門***的共同配合與合作才能真正造福於民,如果各部門之間的行動無法步調一致就會造成創業政策實施的羈絆。所以希望能夠成立專門的由市長直接領導的創業就業工作小組,來統一指揮領導創業就業工作,才能真正把創業就業的事業做大做強,真正夯實社會發展的基礎,讓創業者發揮更大力量,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一年之計在於春。祝您和我們所有市民一起在龍年的春天更多努力,更多進步,更多收穫!

  此致

  敬禮!

  創業者小馬哥

  壬辰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