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寶劍不會生鏽的原因

  青銅寶劍 ***商代青銅劍*** 百科

  青銅劍始於商代。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釐米。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這些裝飾通常使用玉質材料,所以這種劍也叫“玉首劍”。西漢以後,鐵製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青銅寶劍
 

  :

  出土文物中,有一些已在地下足足埋藏了幾千年的青銅寶劍,劍身毫無鏽跡而且仍然光彩奪目、鋒利無比,見者無不嘖嘖稱奇。青銅,也就是銅錫合金。錫是一種抗鏽能力很強的金屬,因此,青銅的抗蝕防鏽本領自然要比鐵器大得多。不過更主要的還在於,古代青銅寶劍的表面都被作過特殊的處理。如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身上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紋及黑色劍格,是經過硫化處理的;陝西臨潼發現的秦朝古劍,其表面處理則採用更為先進的鉻鹽氧化法。這些處理會在劍的表面生成薄薄一層極其緻密的金屬氧化膜,嚴密地覆蓋在劍的表面,使內部的金屬不暴露,因而也就不會被鏽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