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新課標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建立評價指標多元、評價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

  我們知道,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突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即體現了評價體系的改變,從傳統教學評價中過分偏重知識與技能,發展為一要評價知識與技能,二要評價過程與方法,三要評價情感與態度。

  那麼,在這種新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根據教學目標及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形成的情況,以及課堂練習情況,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評價。如對學生閱讀、板演、討論發言、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的評價及對學生作業的評價等。這種評價是形成性與總結性相結合的評價,它既可以使老師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新的技能的形成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評價反饋,驗證自己得出的資訊和結果是否準確。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數學教學中的口算,不單要說出結果,還要說出怎樣想;應用題教學及計算教學中不但要看結果是否正確,而且要看學生計算和思維的過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創新性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方法是否科學簡便。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三、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是傳統教學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項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沒有積極的情感就很難談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端正的態度也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關注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發展性的評價。教師用賞識的評語給學生以反饋,會誘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啟用思維的細胞,使學生在幸福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可採取描述性評價,也可採取會意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即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性的語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發展方向的語言等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會意性評價即是教師用表情、眼神或某種表示讚許肯定的動作,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表現表示肯定的評價形式。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用點頭,伸拇指等動作來表示對學生回答的迴應等。

  在課堂教學中,描述性評價用的較多。但從聽有些公開課來看,有些教師為了力求體現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花費好大精力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描述性評價應適時,適量,不能過頻。

  總之,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各種角度給學生以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篇二

  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是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行為與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面鏡子,學生素質綜合評價也是個人評定製度的先進理念。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個人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自信,在評價中享受快樂,享受成功。

  進入新課改以來,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有識之士都深切感受到:如何構建既體現新的評價思想又便於操作的評價方式,大家普遍感到迷惘。近年來,我們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鼓勵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鼓勵與欣賞”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也成為促進學生髮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有效載體:

  1、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如朗誦比賽、歌詠比賽、六一聯歡會、國慶節聯歡會等,在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不但對每班的前幾名進行發獎還對每班進步的學生髮獎。

  2、我們每週針對學生的表現給若干名學生髮放優點卡,獲優點卡的同學會在週一升國旗時領到優點卡受到表揚,學校會給他們拍照並把照片上傳到網站,同時在學校的電子大螢幕上對他們進行表揚,增強了即時評價的規範性。

  3、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從2010年開始“雛鷹爭星”活動評比,從孝敬星到尊師星設立了20星,給獲得星的同學佩戴星卡,將獲得“校園之星”稱號的學生照片、事蹟張貼於班級內的“閃閃五星”宣傳欄中,以樹立身邊的典型。

  4、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陽光讀書屋,讓讀書就像呼吸一樣。給學生搭起了讀書的平臺。以此出發點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並對學生讀書情況進行評價,使之成為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學校還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有意識地增減專案,修改指標。如:隨著現代化教育裝置的添置,學校會增設“電腦之星”“資訊科技處理能手”等專案,以達到促進學校現代化技術的教育應用;通過增設“創造之星”之類專案,引導教師與學生的小創造、小發明的行為意識等等。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按不同標準進行多樣評價,作業上的激勵性語言、課堂上口頭表揚、課後發喜報,學生遵守紀律的、按時完成作業的、測試中成績優異、進步的等都會獲得喜報,回答問題積極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也會領到喜報。讓學生學會和自己的昨天比,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老師的關注。讓每個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發展機會,我們憑著極平凡的發現,憑著極為平常的一句讚語會點燃學生自尊、自信的熱情,點亮指引他們前進的燈塔。想一想,我們的平凡舉動在孩子一生中卻是多麼偉大。慷慨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悅。

  不要吝嗇表揚,不要把表揚看成是給學生的多大的賞賜,而要真誠的送一份讚許。在課堂上評價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分層加以鼓勵。這就如同摘一棵樹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夠到,有的跳腳才能夠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則需要踩高凳子。教師分層鼓勵就是在教給學生跳腳、搬矮凳子、換高凳子。我班有個學生數學基礎很差,課上很少舉手發言,於是我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降低對他的要求,遇到需要讀題時便讓他來讀,一開始讀題的聲音很小也不流利,他只要能 大聲的讀我便會誇獎他幾句,終於有一天他的小手舉起來了,我便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在老師的激勵,同學的幫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加了自信心,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要給困難生創造成功和表現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品嚐成功的喜悅。

  德育為首,育人為本 。 對於人的養成來講,“德”是首要的。我們將德育指標滲透到各專案之中,使每個專案都有德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真正體現“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育人思想。 總之,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內容,如何搞好評價,將關係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讓我們共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搞好素質綜合評價工作貢獻力量吧!

  篇三

  一、實現平等對話,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⒈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實現“平等對話”。在師生互動中,我經常用“你***你們***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你真厲害。”“我就欣賞你這一點。”“你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⒉ 堅持正面引導原則,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曾經有這麼一句名言“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來得好”,它說明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決不吝嗇讚許與鼓勵,學生答得好,及時稱讚,“說得很有道理”、“對了,你很會看文章”、“見解獨到”等;學生髮言不對,說不到要害,說不清楚教師及時補充,不使學生感到難堪,讓學生保持愉快輕鬆的心情,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你能這樣回答已經很棒了。”課堂上我常進行的鼓勵性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一定能讀好。”“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再試試。”“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說得太好了,我怎麼沒想到呢?”“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你真行!” 等等。鼓勵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如在朗讀課文中,學生經常有英語朗讀不連貫、發音不準的現象。當他們出現了這種現象,我說:“不要緊,第一次讀錯了是正常的。”第二遍還錯,我說:“這遍沒讀好,還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還不斷鼓勵“別緊張,慢點兒。”“大家都在耐心地聽呢!”一直到學生讀準時,我說:“了不起,你成功了!”教師這樣帶有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易啟用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豐富評價語言,要融入真情

  ⒈ 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有著多樣、 靈活、 生動、豐富的評價語,就能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如果老師這樣來評價學生: “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 ” “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到目前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個!”等等。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後怎麼會不被深深感染?怎麼會不大受激勵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就這樣形成了。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那麼語言的迴旋餘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範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

  ⒉ 適當運用體態語言

  除了有聲語言之外,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讚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於隨意的口頭表揚。當學生髮表見解時,教師多微笑,多點頭,極其專心地聽,諸如此類的態勢語可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資訊;“我喜歡你!”“請繼續說下去!”這些行之有效的體態語言能體現出教師在評價時感情的投入,與學生極易產生心理上的共振。 ⒊ 評價要動情。

  現在不少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了背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麼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當學生寫出工整又美觀的一頁作業,我除了給他一個“優”,再寫上一句“教師真喜歡看你的字呀!”當一個平日膽怯的孩子能上臺發言,我除了給他一個燦爛的笑臉還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為你高興!” 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通過老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在英語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主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這樣就能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獲得更大價值的生命超越和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