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為了下一代人,為了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社會應該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視起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女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淺談》

  [摘要]現代教學論認為:在影響學生和教育過程的眾多因素中,教師是相當積極、頗為活躍的一個因素,從一定意義上說,它能夠左右或改變其他因素,教師在教與學的師生雙邊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在教師隊伍中,女教師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軍,是教師隊伍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女性的特點又決定了女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一支特別的群體。許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60%的中小學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比男教師差,尤其是小學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各地不平衡***。作為工作在小學教學第一線的一名普通教師,筆者認為,研究解決小學女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對於提高她們的生命質量,而且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女教師,職業壓力,心理健康

  一、主要表現

  1.情緒情感方面:煩燥不安,神經過敏,心境苦悶,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動力缺乏,活力喪失,生活工作興趣日趨減退,悲觀失望,抑鬱焦慮,善變不定,易受自己的情緒支配。

  2.人際關係方面:女性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往往表現為心胸狹窄,偏執孤僻,嫉妒心強,對人忽冷忽熱,不主動參加社交活動,不與周圍人親密接觸,不敢面對現實,對工作生活缺乏自信,社交恐怖症發病率遠遠高於男性。

  二、原因分析

  1.教育改革帶來的壓力

  教育體制改革挑戰教師的心理承受力。研究表明,壓力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正進行著全面改革,諸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等,每位教師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據調查,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工作太累”,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師每天工作的時間超過8小時;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備課、上課、應付檢查、對付考試。相當一部分心理比較脆弱的女教師則往往因壓力過度而導致心理危機。

  2.社會的高期望帶來的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對教師的期望水平越來越高,它們不僅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才能,還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獻精神,不僅要有嚴厲又和藹可親的教育態度,更要有較高的教學質量,而由於社會偏見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大多數女教師的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對社會科學發展的前沿動態不太瞭解,廣大女教師的付出與教學效果有時不一定成正比,社會評價的苛刻,成就感的缺乏,往往使女教師陷於失落和焦慮的深淵。

  3.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

  女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在家庭中,由於女性的特點,承擔的角色責任要大些。她們要孝敬父母,關心丈夫,照顧教育子女,較多地處理家庭煩事雜務。有時因工作忙忽視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既顧不了丈夫,也管不了孩子,長此以往,有的家庭出現了危機,將給她們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在學校中,女教師面臨著和男教師一樣的工作量和評價尺度,她們要付出全身心能量。除正常的備課、上課外,她們要做班主任,參加各種培訓,搞教育科研。超長時間的工作和強大的心理壓力,使她們不同程度地受到苦惱、煩悶、焦慮、心悸和沮喪的侵襲,逐漸產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調反應,嚴重的還會導致生理心理疾病的產生。

  三、改善對策

  1.社會理解

  全社會要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提高教師地位、尊重教師勞動成果、理解教師苦衷、減輕教師過重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擔,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大膽而充分地發揮自我。同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啟動“教師心理健康教程”,並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目前推進的“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應針對女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加強對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女教師的心理素質。

  2.學校重視

  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組織女教師開展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豐富女教師的業餘生活,如座談會、報告會、演講會、體育文藝活動等。同時,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著力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了幫助已有不良身心健康狀況的女教師,學校應訂購一些相關書籍,讓教師進行自我治療。學校應克服多方困難,建立心理諮詢室,及時對她們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

  3.自我調節

  女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習瞭解心理健康心理諮詢的知識,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一是學會適時地放鬆自己的緊張情緒,經常給自己減壓,比如爬爬山、逛逛街等。二是要正確認識自己。有些老師因為平時只看到自己的優勢,忽視了自己的短處,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就會耿耿於懷,以至產生不良的消極情緒,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偏激行為。三是重視交流。要提高與學生、家長、領導、同事交流的能力。須知交流會使我們變得輕鬆。四是學會體驗快樂。對女教師而言,美麗的最大祕訣是快樂,而快樂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時常反思自己有無情緒不正常的現象,如果有,就應該考慮適當休息一下,或者聽聽輕音樂,唱一唱歡快的歌曲;嚴重的話就要積極的找心理醫生。

  總之,女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提高生命質量。並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質去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個性的健全發展,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王希永、申繼亮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

  2.《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調整策略》吳思孝《教育探索》2003年第5期

  篇二

  《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調適對策》

  摘要: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面臨許多挑戰,心理壓力較大,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職業倦怠症狀明顯。為此,本文對黨和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如何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和教師如何自我減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滿意度進行了理性探索,以使廣大中小學教師遠離職業倦怠,與健康為伴,和快樂同行,聚精會神搞教學,齊心協力幹工作。

  關鍵詞:教師,心理壓力,調適對策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面臨許多挑戰,心理壓力較大,職業倦怠症狀明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2005年的調查表明:75.6%的初中教師、72.5%的高中教師和70.9%的小學與幼兒園教師壓力較大;近30%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1]因此,全社會特別是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不但要正視壓力的存在,而且要研究、制定並採取減壓對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滿意度。

  一、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的社會調適對策

  從整體講,教師地位和過去比有很大提高。但橫向比,付出和回報比,教師地位和待遇還不盡人意。特別是工作在農村的部分中小學教師,不但條件艱苦,工作辛苦,而且酬薪低,有的工資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因此,黨和政府要採取有力措施,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提高教師工資水準,完善教師工資保障體系,保證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吸引優秀大學生到基層當教師,吸引城市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切實解決後備教師素質不高、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生存狀況不佳等問題,真正使教師安居樂業,無後顧之憂。

  全社會要進一步弘揚“尊師重師”的優良傳統,大力宣傳教師工作的特殊價值和複雜性,尊重、理解教師的勞動,樹立起教師的職業威望,多為教育、為學校、為教師辦實事,形成“黨以重教為本、政以興教為先、民以支教為樂、師以從教為榮”的良好社會風氣,讓教師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二、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的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調適對策

  1.選:實施教師資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師“***”關。

  有些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在招聘教師時過分關注應聘人的文憑,而忽視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應聘人是否願意當教師,是否適合當教師?結果招來的教師雖具備相應的知識,但不喜歡教師職業,工作的時候“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有的人主觀上願意當教師,但客觀上並不適合當教師。這些情況,很難保證教學的高質量,很難保證教師沒有壓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應儘快引進現代人才招聘與選拔系統,建立教師的勝任特徵模型,並使用包括“心理測驗”、“結構化面試”、“情景模擬”、“工作樣本”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教師選聘質量,確保挑選出一批“願教”、“能教”、“會教”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這是從源頭上預防或減輕教師過重的心理壓力的重要舉措。

  2.管: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民主管理”。

  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堅決糾正層層下達升學指標,將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評價教師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業績進行客觀、公正評價;教育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學校的督導力度,督促學校落實“減負”規定,推進素質教育,實行“民主管理”,為教師“減負”、“減壓”提供領導支援;學校領導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藝術。一是堅持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校內的各項管理制度要多聽取教師的意見,並經教代會討論通過,給教師一定的受重視感。二是堅持以法治校,用制度約束人,少用人管人。三是學校領導要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待人公平,處事公正。在職稱評聘、評優選先、提拔幹部、獎金髮放等教師關心的敏感問題上,堅持標準、程式公開,不搞暗箱操作,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信賴感。四是重視過程管理,及時適當地對教師工作給予評價,並講究管理藝術,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讓教師心情舒暢地去工作。

  3.育: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應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制定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計劃,成立教師心理健康諮詢和診斷機構,組織教師開展時間管理、人際溝通、問題解決、心態調整、應對挫折、職業生涯設計、潛能開發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和技能訓練,以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任職學校也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教師購買心理保健方面的圖書、刊物並定期組織學習,經常找他們談心,瞭解其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及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的緊張焦慮情緒和心理壓力,使他們工作安心、舒心。

  4.留:穩定教師隊伍,增強學校凝聚力。

  一是事業留人。學校要積極為各層次教師創造條件,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幫助教師獲得成功感。建立遠、中、近相結合和低、中、高相結合的學校及個體兩大目標系統,並使個體目標納入學校目標之中,為學校和個體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外在誘因和精神動力;

  二是待遇留人。借鑑企業的做法,在教育系統引進績效管理體系,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現代化薪酬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優教優酬,多勞多得,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另外,設立“名師工作室”,評選功勳教師、首席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為其頒發證書和津貼,有利於骨幹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是情感留人。學校領導要善於進行情感投入,瞭解教師需求,關心教師疾苦,想教師之所想,幫教師之所需,解教師之所困,排教師之所憂,讓教師處處體會到領導的愛心、組織的關心,從而滿臉熱情投入工作,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四是環境留人。第一,加強學校心理環境建設,努力營造一種互相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主寬鬆的“情感校園”,使教師置身其中有一種安全感、親近感。第二,加強學校文化環境建設。建好圖書館、閱覽室,購置圖書雜誌等教師必須的“精神營養品”,構建豐富多彩的牆壁文化、櫥窗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引進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精神家園”,使教師置身其中有一種精神上的充實感、神聖感。第三,加強學校物理環境建設。學校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體現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不斷改善教職工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使教師置身其中有一種溫馨感、舒適感。

  五是活動留人。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演講會、報告會、聯歡會以及體育娛樂活動,有條件的學校還要定期組織教師查體、假日旅遊。通過活動不但凝聚人心,而且使教師壓力得到緩解、情緒得到調節、身心健康得到改進。

  三、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的自我調適對策

  1.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是一個心理健康教師應具有的重要特徵,是預防和減輕心理壓力的前提,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全面瞭解,正確評價,樂於接納。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優勢,並不因此而孤芳自賞、自高自大、盲目樂觀;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劣勢,並不因此而自慚形穢、自怨自艾、自我苛求。二是認同自己的職業角色。做到敬業愛崗,淡泊名利,勤奮工作。任憑商海翻騰,物慾橫流,兩袖清風,能耐得寂寞,遠離誘惑,守著寧靜,站穩三尺講臺,甘為人梯,追求精神的富有和學生的成功。

  2.勞逸結合,放鬆自我

  為避免身心經常處於疲憊狀態,教師要科學安排工作、學習和休息,做到勞逸結合,忙中偷閒,放鬆自我。特別要樹立“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指導思想,加強體育鍛煉,早晨跑跑步,課外活動打打球,晚飯後散散步或聽聽音樂,這樣不僅有助於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也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緊張而不友好的人際關係會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要樹立“與人為善,與人為伴”的思想,積極主動地搞好與領導、同事、學生等方方面面的關係,既不把自己的標準強加於人,也不在背後議論、誹謗別人,還要不在乎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說,做到聞過則喜、聞過則改、見賢思齊、揚長補短。

  4.合理調節不良情緒

  中小學教師在壓力情景中會產生各種消極的情緒反應。從心理衛生學的角度講,教師應承認自己的消極情緒,接受壓力事實,而不要掩飾它,並學會用恰當地方法排解。如通過找人傾訴、自我渲洩、聽聽音樂、體育鍛煉、變換環境、心理暗示等方法,消除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素質,使自己處處和健康為伴,時時和快樂同行。

  5.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生之路如同輪船在海中航行,不可能總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難免出現驚濤海浪、遭遇暗礁。當在學習、工作、生活、晉職等方面遭到挫折甚至失敗時,不可避免地產生心理壓力,陷入煩惱和憂愁之中而難以自拔。這時,教師要以樂觀的情懷、開闊的胸襟正視現實、查詢原因、吸取教訓、調整目標,尋找進取之策。歷經暴風驟雨,付出心血汗水,成功就會主動地向你招手,勝利定會張開雙臂與你擁抱。

  6.努力學習,勤奮工作

  “要想有地位,必須有作為;只有有作為,才能有地位。”每一箇中小學教師要堅信: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只有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博覽群書,不斷豐富文化底蘊,勤奮工作,成績突出,才能消除減輕心理壓力,才能找到應有的位置,才能取得應有的地位,才能獲得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工作上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