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五原則

  養生學是一門管理的學問,是對我們自身的管理,也是對我們生命歷程的管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天人合一

  人在天地之間,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動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是個小天地,自然界是個大天地,它們都相通相應。不論季節氣候,晝夜晨昏,還是日月執行,地理環境,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產生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人的情志、氣血、臟腑以及疾病的產生。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時六氣的變化規律和不同自然環境的特點,順應自然,保持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才能達到養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2、形神共養

  形即形體,神即神志、意識、思維。形與神兩者相互影響,密不可分。形神共養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視形體的保健,更要重視心理和精神的調養。在具體應用上就是調和情志,保持心態的安閒清靜,並與保養形體相結合,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規律生活,使人氣血調暢,形體強健,情志安和。

  3、動靜互涵

  動和靜,是物質運動的兩個方面或兩種不同表現形式。人體生命運動始終保持著動靜和諧的狀態,維持著動靜對立統一的整體性,從而保證了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功能。體現在中醫養生的一是要靜以養神,我國曆代養生家十分重視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為心神清靜,可致健康長壽。二是動以養形,運動可促進精氣流通,血氣暢達,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三是動靜適宜,提倡動靜結合,形神共養。只有做到動靜兼修,動靜適宜,才能“形神共俱”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4、正氣為本

  中醫所指的“正氣”,是維護人體健康的臟腑生理功能的動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正氣充盛,可保持體內陰陽平衡,更好地適應外在變化,故保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保養正氣,就是保養精、氣、神。其根本在於護養脾腎。在中國傳統醫學裡,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陰陽的根本,與人的生長髮育和衰老有極為密切的關係。脾為後天之本,為水穀之海,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腎二髒關係極為密切。脾氣健運,必借腎陽之溫煦。腎精充盈,有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補養。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是保全身形、防止早衰的重要途徑。

  5、辨證施養

  辨證施養是從辨證分析的角度,通過觀察個體的反應狀態和體質差異,充分考慮個體所在的時間和地域的不同,進行個體化的養生保健調理。它很好地體現出中醫養生保健的價值和特色。辨證施養的突出環節就是因時、因人、因地制宜。也就是說養生保健要根據時令、地域以及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制訂相應的方法。

  中醫女性養生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纖等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於起床。早晨醒來後,仰臥、伸展身體。然後,四肢著地,拱拱背,讓脊柱也有“甦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態,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5***收拾廚房。吃完飯後別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點其他的活,反正,飯後強迫自己運動15分鐘。這是簡單有效的保持體重穩定的又一方法。

  中醫男性養生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男性的根本在於肝和腎,其中腎為水肝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醫認為男性最根本的還是腎。中醫提倡養腎要側重在養精蓄銳。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學上的男性養精5法:

  ⑴ 寡慾

  中醫裡有,情動則腎動,腎動則精動。為保證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這樣心就不動。所以寡慾是男人養腎的第一條大法。

  ***2***勞累

  人不可過度勞累。中醫認為,精成於血,精是血的變現。所以要保護好血。

  ⑶ 息怒

  怒則傷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耗精。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制怒,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⑷戒酒

  酒能夠動血。酒有生髮之性的,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髮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所以喝酒要有節制。

  ⑸ 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要以五穀來養精。中醫裡有一句話:五穀最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