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素描中的線條的簡單介紹

  學習素描的應該都知道線條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在素描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們。

  素描中的線條

  人類對於線條的運用,似乎是有與生俱來的能力。線條在繪畫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遠古人類的洞穴壁畫中。人們對自然萬物的認識和探究首先是從其外在形態開始的。而對於輪廓的表現人們會下意識地想到運用線條——線條是最原始又最具活力的藝術元素。

  初學者應當注意,線條需要美感。

  線條之於畫,猶如聲音之於歌。歌要好聽,聲音要好;畫要好看,線條要美。畫者在掌握基本的構圖、透視原理之後,畫面中也許並沒有太多錯誤的地方,但畫面卻可能仍無美感。失敗的原因往往在於線條不美。其實線條的表現手法有多種多樣,常常是一種個人風格的表達。一些佳作名畫常常會令人陶醉於畫者對線條的天才運用——畫面輕快簡潔,並且呈現出蓬鬆的立體感;立體的、緻密的輪廓甚至可以通過平面的、間距很寬的線條加以表現。

  線條是素描的靈魂。這裡所說的線條並非狹義的素描排線,而是指從一幅作品甚至是一張草圖的起筆開始,畫筆在紙面上游走,由點形成線,線生成面的過程。所以,線條不僅僅是一種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所描繪出的往往是繪畫者的心路歷程。

  排線,是素描最基本的語言元素。線條的變化與疊加產生了畫面的明暗、虛實與情感變化。長短相疊,虛實相生,哪怕沒有明確的內容,依然可以成就一幅具有美感的畫面。

  在素描中,豐富的色調變化是經過許多次的線條疊加而形成的,這其中線條的走向與角度尤其需要注意。若干組排線最好不要沿同一方向展開,排線與排線之間需要形成一定的角度,但角度變化也不易過大,最好夾銳角、因為沿同一方向或缺乏方向變化的十字形***夾直角***都將導致畫面出現板滯和類似平塗的光賦效果。素描紙張對色調的吸附力是有限的,如排線方法不正確,其紋理就會因此而被鉛痕覆蓋。這樣它便失去活性,難以恢復。紙張活性的喪失主要表現為其對著色的吸俯效能的減弱。這種情形一旦出現,必將導致作畫停滯不前甚或半途而廢。另外,初學者尤其要注意,排線的方向不應僵硬地被限制於形體的邊界。比如畫一個簡單的矩形面,你大可以用斜向的線條表達,而不必規定白已用平行於某一個邊的線條形成調子。排線方式也有很多種,其中先長後短、由疏及密的排線秩序是比較常見的。

  由於素描創作是一個從整體至區域性反覆再三的過程,所以,對應不同的繪畫階段,適用不同的排線方式。通常,在作畫之初宜採用粗放的長排線,隨著對畫面刻畫的不斷深入,漸漸轉為細密的短排線。

  素描繪畫中的筆觸

  筆觸是指筆行走留下的痕跡,是形式的最小單位。畫面上的形象是由無數筆觸堆積出來的,筆觸之間相互有一個組織的關係,可以塑造形象、表達情感、展現美感。筆觸也有其個體的形態和群體組合後的形態,它與手的動作、工具材料的效能、組織結構相關,呈現出無窮的變化。筆觸的多少與表現物件的數量和方法的簡潔或複雜有關。當然,相對簡潔的畫面筆觸數量少,但簡潔不等於簡單,筆觸的少與多都要藝術地處理才能發揮出作用。

  素描練習起步階段鉛筆用得多。一般鉛筆分筆尖、筆腹二個部分,因素描的握筆方法常使用筆腹拉線條,只有當手腕轉動角度才能使用筆尖,當然用寫字的握筆法,就是使用筆尖拉線條。因鉛畫紙有高低起伏的紋路,用筆腹在上面遊走,受力輕畫出的線條毛而鬆,相反用筆尖走線受力重,畫出的線條光而緊。明暗素描的筆觸鋪調子有明顯的排列紋理,因而稱為排線.其個體筆觸是一條傾斜的線,它起筆輕收筆也輕,因而線兩端淡而尖,這樣筆觸與筆觸容易交融,線的排列或交叉疊加形成基本的群體筆觸。鉛筆筆觸表面用布擦或用手指揉會減弱筆觸的紋理.感覺虛;相反,保持筆觸紋理清悉就顯得實。在虛的筆觸上用硬鉛再排列,或在實的筆觸上用橡皮擦***橡皮不僅用於修改還可用於塑造***就有虛實相間的味道,,鉛筆素描基調細膩,筆觸變化含蓄。相比炭筆類素描,鋼筆、毛筆素描就顯得強烈。筆觸的變化與組織需在實踐中反覆嘗試,去感受其效果,熟知其規律,從而達到為塑造、為表達服務的目的。